袁楼村的历史沿革

博平是鲁西较早的一个县,中共袁楼党支部创建于1927年8月,至今已有79年历史。据史料的整理和考证,郭清江是我县第一个参加革命斗争的人。郭清江,没有。尹久,博平县袁楼村(今茌平县博平镇)人,1905。从小读书,16岁考上聊城省立二中。1926,学校被当局并入济南北苑省立高级中学。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也是中国的发源地之一。在新思想、新形势的影响下,郭清江在北苑中学加入了中国。他的介绍人是他的同学,杨(又名杨),是阳谷县的早期成员。当时,他们的直接领导是王银生和关向应。郭清江1927年春入党。在此之前,陈和博平都没有被录用。于是,郭清江在同年7月毕业回国后,成为我县历史上第一名中共党员。

1927年7月,郭清江毕业,带着发展党员、建立组织的使命回到家乡袁楼村。前后,中国革命形势瞬息万变。蒋介石、汪精卫相继投奔革命,屠杀* * *成员。整个国家陷入白色恐怖,革命形势急转直下。鲁西北至今仍被封建军阀统治,政治黑暗,经济萧条,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国民党势力渗透发展。但是,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军阀压迫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南方革命形式的影响下,开始觉醒,不断掀起反对封建军阀统治的斗争。在这种情况下,郭庆江根据党的指示,开始在当地发展党员。第一个入党的人是国源,我们村的一个年轻农民。后来,国源发展了袁本恒(袁)入党。袁本恒入党当天,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和阳谷县早期党员杨看望了袁楼并宣布成立中共袁楼党支部,郭清江为支部书记,、袁本恒为党员。这是茌平县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党组织,时间是1927年8月。

它起源于1922年的中国南方。因为这个组织以贫雇农中的积极分子为核心,以中农和贫雇农、中农和手工业、工人和贫困知识分子为基本成员,代表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号召力。袁楼* * *员没有经历南方革命斗争的现场,但是党中央建立了组织农民适应当时当地情况的路线。因此,袁楼的党支部组织了农民协会,并取得了成功。最初,农民协会是在袁楼村成立的,由支部成员袁本恒担任协会的领导。农民协会旨在反抗封建势力的剥削和压迫,保护穷人的利益;斗争的基本形式是组织贫雇农同地主富农进行讲道理斗争,借粮济贫,依靠团体的力量,进行“合理负担”,反对粮税。

1928年2月,县委书记张骞落选,县委委员国源调任省委。其他暴露出来的同志被隐瞒转移,留下赵以正同志在聊城当代理书记,负责联络工作。不久,赵一正被国民党新军阀杀害,鲁西革命形势遭受严重挫折。为了保证党在这个地区的领导,上级决定改组潞西县委。1928年5月,中共山东省委派马守玉同志来到鲁西,在堂邑北凤凰集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会议确定袁楼农民林同志为新一届县委书记,袁本恒同志为县委组织委员,郭清江同志为宣传委员,袁、孙同志为执行委员,并决定将潞西县委机关由聊城姚家院子迁至博平袁楼村。第二届县委成立不久,情况又变了。国民党的新军阀打跑了旧军阀,革命势力又受到新旧军阀的轮番迫害。新县委连个全国委员会都没开,就和外地基层组织失去了联系,孙等人也相继离开了潞西。从此,潞西县委的职能实际上落到了党员——袁楼支部的肩上。袁楼地处偏僻,不被敌人察觉。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容易隐蔽革命活动。这是党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但是,那个时候,* * *没有政权,没有武装,没有建立根据地。在敌人绝对优势和严格统治的情况下,党员不仅没有物质保障,而且随时有被斩首的危险。因此,组织活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不能再发动了。不久,由于中共山东省委被敌人破坏,县委和省委也中断了联系。为了及时得到上级指示,联系基层党组织。

1928年6月,县委派郭清江到济南向省委汇报请示,派袁本恒到阳谷、冠县等地联系党组织。郭清江去了之后没有回来,也没有消息;袁本恒回来没找到党员。不久,袁本恒去济南找省委。带回了“隐蔽斗争,积蓄力量”的指示和郭清江留在省委的消息。在此基础上,泸西县委对袁楼分支进行调整,袁本恒兼任村支部书记,决定“党员单向联系,秘密活动,隐蔽发展”。同年7月后,由于省委的多次转移和破坏,县委两次三次派人到济南却找不到省委,联络站被封锁,县委与省委失去联系。从此,袁楼党组织进入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隐蔽斗争时期。在白色恐怖中,泸西县委的革命旗帜顽强地高举着。直到1938中共博平县工委成立,袁楼党组织才公开恢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