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的历史?

漯河历史悠久。早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勤劳朴实的漯河人民为这片土地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遗迹。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定居在漯河。南北朝时,北魏在此建奇洛城,设南颍川郡。明嘉靖十九年(1540),建罗湾河镇;嘉靖二十一年,“螺”改为“罗”;嘉靖三十三年,曾名“罗湾店”,是郾城县11集镇之一,也是重要的渡口。清咸丰二年(1852),修远回宅建成。民国初年改称“洛河镇”,俗名“河街”。1948设为县级市,1986升格为省辖市,1992被省定为内陆特区,1994被定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2004年新行政区划调整后,管辖范围由原来的盐城、临颍、舞阳、慧远四区“三县一区”改为盐城、慧远、召陵三区和临颍、舞阳两县。

历史记载,南宋绍兴十年,宋朝在盐城与金交战,著名的“盐城之战”。1904平汉铁路部分通车,漯河站投入运营。1927年,国民政府第二次北伐,唐生智、奉军阀在漯河、盐城、临颍等地激战。奉军伤亡万余人,逃离许昌。1944年5月5日,漯河被日军占领。1945年9月20日,日军中将应森孝在漯河给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智签署投降书。1947 19年2月19,陈赓兵团四纵队解放。1948 1月,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1975年8月,境内连续暴雨,沙河、澧河决堤,引发重大洪涝灾害。乌兰夫率中央慰问团视察漯河。

近年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漯河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励精图治,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健康发展。在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漯河是中国发展最快的30个城市之一。“九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2002年,在全国265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漯河综合实力排名71;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85亿元,增长14%。产业特征日益明显。漯河是河南省唯一的食品产业基地城市,全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城市,全省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全市食品工业企业和生产单位6000多家,培育了全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双汇集团、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之一南街村集团、全国首家葡萄糖饮料生产企业澳得利集团。双汇、南街村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漯河正在成为中国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改革开放更加先进。大部分公营企业基本完成改制,各项配套改革全面推进。双汇发展和银鸽投资已经上市。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持续增长。目前,已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漯河投资,杜邦公司、日本火腿公司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漯河。鲜冻猪肉出口占河南省总量的85%,农产品出口占河南省总量的20%。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保持* *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得到中组部肯定,文明学校创建工作得到中宣部肯定。漯河先后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市、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市等称号。

2003年7月,一批漯河进入“中原城市群”行列。以此为契机,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确立了“加快中原城市群众经济隆起,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城市,提前五年实现全面小康”三大目标。从5438年6月到2004年2月,漯河市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全面完成,掀开了漯河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漯河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立高新目标,实施新举措。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文明、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开放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