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原因和历史背景

几十年来,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模式下的电力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供电可靠性方面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据估计,通过输配电网输送的电力每8年翻一番,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平均每年停电时间不到2分钟。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纵向一体化的垄断模式可能不再适用。在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国家的电力运行普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电力行业的垄断模式会抑制其高效运行,容易导致输配电设备的过度投资和低利用率。

第二,垄断模式下电力行业因操作不当或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基本由用户承担。

第三,垄断模式下的电力公司与政府联系紧密,往往受到不必要的干预,价格制定不能反映实际成本水平。

电力行业打破垄断、放松管制、引入竞争,通过市场竞争来决定电力供求的价格和数量,可以更合理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但是,与其他商品相比,电力商品有其特殊性。第一,电力不能大规模储存,生产和消费需要实时平衡。第二,按照物理定律,电只能通过输配电网传输;第三,电价的波动周期是“日”或“周”,所以普通商品的成本和价格不会变化那么快。

起初,电力商品的特殊性使得经济学家认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规则设计可能非常复杂,一旦改革失败,可能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在经济领域进行大规模的放松管制改革。普通的传统垄断行业,如航空业、运输业、燃气业、通信业等都已成功解除管制,电力行业的垄断尤为引人注目。同时,传统垄断行业改革的成功提高了经济学家对电力市场改革的信心。他们认为,电力商品应该能够像其他商品一样遵循市场机制,电价可能会降低,这样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会更好。

1988年,实时电价理论的提出,开启了世界范围内的电力改革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