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福山孙家坟的故事
历史的记忆
——记烟台市福山区“孙家坟”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没有被人们记录下来,却同样是人类历史的传奇和宝贵财富。今天要记录的是我之前听爷爷说的一个关于我祖先的故事。它就是“孙家坟”,曾位于烟台市浮山县城两公里处,被誉为浮山县八大奇观之一。可惜,由于岁月的变迁,我们找不到它的历史痕迹。
据说这个遗址建于北宋时期,占地约500亩。一走进“孙家坟”,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牌楼。牌坊一侧有一块长5米、宽4米、重50吨的巨石,称为“坛石”。每年清明节都会在上面摆放水果、猪头等祭品。过道的左右两边站着石羊、石马、石人。在众多的坟墓中,有三座高大的坟墓,每座坟墓前都有一块刻有碑文的墓碑。其他大多数坟墓都有椭圆形顶部的亭子。当时,有六个家庭照看这些坟墓。每年正月十五,清明节,农历十月初一,这六个家庭都会及时为自己扫墓做准备。他们给每家每户立了两个大锅,杀了两头猪,蒸了几十个大馒头,好不热闹。大人小孩都要在那里吃,每户两个人看着小孩不要被狼吃掉。因为墓地里有100多亩直径40多厘米的橡树,里面藏着很多狼。每次老人下葬,这六家都是负责夹河的渡口,因为当时没有石桥连接夹河两端,所以要摆渡过去。如果送葬者因为天气原因或者路途遥远需要步行一两天左右,这六个家庭还负责送葬者的食宿。当时孙家坟有十五座空坟,都是封闭的,前面只有一个10-15厘米的小窗。据说人过了60岁之后(这些人被称为“富家子”),他们家就要送老人上坟了。每家都要送49天的饭。如果有孝子,就送100天的饭。听起来很残忍。据老人说,如果有人因病去世,他会问老人是否葬在老坟区,因为老坟空间有限,去世老人的遗体已经葬在地下三层。
相传,当时有一群看当地风气的南方人来到这里,看到这个宏伟的墓地,震惊不已。他们感叹道:“这里能产一桶芝麻(相当于30斤粮食),太神奇了!”最后,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以烟带火,结果两只金鸽飞了出来,落在浮山县城20公里外的一座山上,歇歇脚,然后飞走了。于是,那个地方就有了一棵尚书,这座山就被命名为罗峰山。如果一个家庭在衰落,当地有一句歇后语——你家是孙家坟的一棵穷橡树,因为这些橡树没有一棵是直的,全都是歪的。
直到1956,这六户人家才把几十个菜和其他家用器皿送到村里,分发给几个大户。他们说,“政府不允许我们保留坟墓。不好意思,我们要回河南老家。”
村里有一座孙氏宗祠,有两个厅堂,分为前堂和后堂。前厅挂着一张巨大的族谱,上面记载着祖先的名字,挂着他们的画像。然而,这些画像在文革中被烧毁。孙氏家族有严格的规定:如果你娶了一个有孩子的妻子,你就不能进入孙氏宗祠。而且由于历史原因,村里不允许设立关公庙,因为三国时期,孙权和关羽是敌人。还规定孙氏的词代谱为:严光应寿、万物永昌、文圣德茂、季承艺龙、后十六,共三十二代。
如今,孙氏的后裔分布在烟台100多个村落,主要是福山区的梁家庄村、芝罘区的朱妍村、北李村,以及徐霞家村、西黄山村、上官老村、松州村,甚至东北三省和海外。
如今“孙家坟”在文革中被毁,这座宏伟的墓地已经消失,留给后人更多的是历史记忆。我之所以要记录这个故事,是因为孙氏的后代将继续探索它的历史足迹,发现更多鲜为人知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