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佩戴的佛珠有什么意义?脖子上挂一根大绳子不难受吗?

据史料记载,清代朱超源于藏传佛教的佛珠。历史上除了清朝,没有皇帝戴过佛珠。早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清政府就开始推行扶持藏传佛教的政策,经常将佛珠交给属下。各级官员也以佛珠作为贡品。后来,作为清廷王冠和配饰的标准,朱超风格在西藏佛珠中诞生。

佛教传入中土,直到隋唐才进入繁盛期。佛珠开始在中土佛教中广泛使用。按体系,珠子可分为持珠、赏珠、挂珠三种。

持珠是佛教徒持的佛珠。这种珠串在万文圈内俗称掌上明珠。珠子的数量从18到54不等,常带有飘逸的吊坠和流苏;

朱培,也就是戴在手腕上的珠子,就是我们所说的念珠,发展成手镯。朱培在世界上通常被称为手镯,珠子的数量是最常见的,这几乎与今天万文手镯中的珠子数量相同。手镯,由佛教朱培演变而来,在清朝宫廷非常流行;

挂珠,即挂在脖子上的珠子,通常由108珠子组成,有佛头、间隔珠、弟子珠。

朱超是由65,438+008颗普通珠子组成的顶级挂珠发展而来,是清代宫廷服饰的标准服饰。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朝服可以看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皇帝都没有佩戴佛珠,而顺治皇后佩戴。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文皇后,晚年也穿着朱超长袍。从康熙帝开始,历代皇帝的宫廷服饰都表现为佩戴御珠。

随着清朝入关后民族服饰制度的不断完善,朝廷创制了严格的服饰等级制度,逐渐被赋予了礼仪和音乐教育的功能,朱超逐渐成为朝廷冠服的习俗。

乾隆二十八年编纂的《大清御书》中也有制作和佩戴佛珠的标准,可见政府的高度重视。

清代朱超由器身、珠饰、佛头、影子、牌位、坠饰、坠角七部分组成,周长约130-170 cm。本体由108颗珠子组成,表示65438+二月,二十四节气,七月二日为一年,总数设为108。还有一种说法是佛教认为人生有108种烦恼。旧社会,佛教寺庙每晚鸣钟108次,称为“醒至180烦恼”。

清朝的皇帝、皇后、朝鲜的文官、拥有四个或四个以上头衔的武官、妻子和保镖等。,你可以穿朱超。在不同的场合,皇帝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和朝珠。

比如,皇帝在太阳祭坛的仪式上穿着红色的长袍,戴着红色的珊瑚珠子;当时官员佩戴的朝珠也分不同等级。等级越高,晨珠的材质越高贵。晨珠的材质有珊瑚、东珠(珍珠)、玉石等。,用明黄色、金色和石蓝色装饰;有爵位的名媛也有晨珠。当他们穿上吉祥的衣服去参加先为蚕祈福的古老仪式时,只需要佩戴一盘晨珠;如果是重大会议,比如祭祀始皇帝,接受封爵,就要穿上皇袍,挂三套佛珠,还有历代皇后、皇后的画像。

在今天的万文手镯文化中,朱超被一大群皇帝、官员和名人佩戴,似乎与不同材料的珠子成一条线。

朱超是清朝皇帝和官员穿正装(巢父、破布)、吉祥服(龙袍)和常服时佩戴的装饰品。它挂在脖子上,挂在胸前,是显示其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朱超的主体由108颗珠子组成,珠子由各种材料制成,如大理石、木头和角石,其中大部分是珍贵的材料。

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珊瑚珠。

珊瑚珠,青金石珠,佛头佛塔***108,黄色挂毯镀银,点缀绿云。按照《大清书》的规定,从皇帝、皇后到五级以上的文官、四级以上的武官,都可以配备朱超。本次朱超选用的108颗珊瑚珠大小一致,色泽鲜艳,圆润闪亮。按照每月12,每个节气24,每年72的说法,合计就是108。

此手镯由十八颗珊瑚珠、青金石佛头、佛头塔组成。黄丝带是绿色的玉佩,上面刻着浅浅的云彩。带着一对坠角,晶莹剔透。中间有米珠,更添美感。手串最初是佛教徒用来消灾报障的佛珠。具体的手串数量有特定的佛教含义。“十八子”指的是“十八境界”,即六根、六尘、六根。这款手串使用的珊瑚饱满明亮,其他搭配的石头都很优秀,是吉祥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