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堂“有毒”
同济堂最初从事的是医药流通和治病救人。由于频繁被曝光控股股东占用公司资金,违规操作,公司戴明星、戴帽,股价暴跌,已成为a股的“毒药”。
内控失守,雷频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近日,*ST唐吉(600090。SH)再次透露,未履行内部审批和决策程序,公司存在对外违规担保,已卷入诉讼。
2065438+2008年9月,控股股东同济堂的子公司同济堂科技与聚洲资产签订协议投资2亿元民营医院,上市公司签署承诺函补足差额。
目前实际担保金额为6543.8+0.92亿元。融资到期后,同济堂科技未能按时归还,公司被列为被告。
2065438+2008年6月,同济堂控股与申万宏源设立产业基金,其中申万宏源出资6543.8+0亿元作为优先级LP,君创资产出资4.95亿元作为夹层,同济堂控股出资6543.8+0亿元作为普通合伙人。上述资金用于合肥肿瘤百亿项目,目前仍在建设中。
作为全科医生之一,同济堂控股是唯一的供应商。上市公司、同济堂控股与申万宏源签署了《差额补偿协议》和《股份购买协议》。
2020年4月,申万宏源以未按期取得基金固定收益为由,对同济堂控股及上市公司提起诉讼。
据了解,肿瘤医院由新余俊凯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共同投资,同济堂控股通过新余俊凯间接持股70%。计划投资654.38+0.5亿元,开放床位654.38+0.500张。
在违规担保前一个多月,公司刚刚在年度审计中发现,同济堂控股及其关联方通过供应商等非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高达654.38+0.47亿元。
同济堂控股承诺2022年前分三期偿还上市公司占用资金本息。
财务异常屡遭质疑。
金融异常不断积累,最终爆发,媒体早就频繁预警。
6月底,同济堂披露的2019年度报告中,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会计师事务所称,同济堂及同济堂药业等子公司内部控制失效,资金活动、采购、销售存在重大缺陷。通过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与武汉日月新、团风王新制药等多家公司发生了大量资金往来。
据媒体报道,2018年,同济堂食品保健品收入仅为128万元,而当年年末,公司向武汉日月支付的新增预付款达到170万元。
武汉日月新是什么公司?七信宝显示,该公司由郑玉珠和周智慧两个自然人出资成立,注册资本只有50万元,只有两个公共社保缴纳人。在此之前,同济堂还向郑玉珠投资的另一家公司湖北日月新健康支付了3900万元。同样为M&A意向买单的,还有荆门博轩药业的2200万元和团风县王新药业的6543.8+0.27亿元。
除了资金问题,媒体质疑同济堂财报的真实性。
2012,公司第一大供应商为a股上市公司振东医药物流公司,采购金额2.74亿元(不含税)。但振东制药当年第一大客户交易额为5463万元,前五大客户共贡献收入6543.8+0.8亿元。也就是说,同济堂并不在振东药业的大客户之列。
2015年,Hop以61亿元的对价收购同济堂,同济堂借壳上市。2016至2018对赌期间,公司踩线履行业绩承诺。2019年,公司业绩突然暴跌77%,令外界生疑。
2065438+2009年,公司花大力气以2.7亿元收购贝尔康医药60%股权。一旦收购完成,实际控制人之一李庆的近亲属将在两年内获利6000万元。在外界的普遍质疑下,收购提案未能通过股东大会。
今年4月,公司因涉嫌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7月初,上交所发出问询函,要求公司详细披露内部控制及异常资金状况。几经延期,询盘函仍未回复。
实力支撑不了野心
1998,同济堂在沙市投资改造了一家百年老店,在湖北省荆州市航空路建立了同济堂第一家药店,之后逐步向武汉及省外扩张。
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梅花曾在体制内工作,但于2001辞职全面接管同济堂。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司依然带有明显的家族色彩。从上市公司来看,张梅花和李庆分别是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和总经理。
以医药流通为载体,张梅花夫妇的产业逐渐延伸到医药产业园和医院的上下游。
同济堂控股投资最大的两个项目是襄阳健康产业城和合肥肿瘤医院。
襄阳健康产业城于2009年4月签订投资协议。规划占地1.5万亩,投资1.00亿元,力图打造华中地区健康产业集散基地。
两年前有媒体报道,由于上下游产业链缺失,资金紧张,项目建设缓慢,已成为商业综合体。
合肥肿瘤医院项目投资方为合肥中科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七欣宝显示,该公司原由同济堂控股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分别持股70%和30%。2065438+2008年2月,70%的股东成为新余君凯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这个时候,同济堂控股的资金状况应该已经出现了问题。
至今年一季度末,同济堂控股及一致行动人卓健投资持有的上市公司35.71%股份已全部质押,同济堂控股持有的全部股份已被司法冻结或待冻结。
今年以来,同济堂股价从年初的4.23元/股跌至65438元+0.89元/股,市值蒸发超过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