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的民族成就
1938年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办公室迁至香港,由杜亲自主持工作,并设立总会办公室,接收海外捐赠的物资,同时筹集救护经费。从65438年到0942年,杜创办了重庆医院,这是当时最先进的战时后方医院,受到舆论的称赞。抗战胜利后,杜回到上海,在上海力促复员,并帮助恢复和加强上海红十字会的组织。1925 5月15日,上海日军棉纱厂因虐童罢工,日军用手枪射杀手无寸铁的工人。事件发生后,日本方面用各种手段压制此事。马超俊(后担任国民党农工农业部长)在上海与国民党人谈判,决定联络各界士绅、商人、学者,以求正义团结。他们最初决定5月30日在上海九亩地举行群众大会,抗议日本人,但他们需要一个“群众力量最大的人”加入。人民代表大会筹备当局认为杜就是他们要找的人。当杜听到这个消息时,他立即取消了所有的社交聚会,并说他要做点正经事。他开始调兵遣将,给部下分配任务:一是尽可能派人去参加九亩地的人民会议。第二,尽可能保护马先生和其他国民党人的安全。第三,尽可能维持会场秩序。4.同意国民党提出的所有意见。
1926年6月4日,上海已经成了一座死城。长期罢工使上海超过65,438+万工人面临严重的生活问题。杜捐了一大笔钱,并动员工商界朋友踊跃捐款。经过北京政府和外国领事几个月的谈判,上海居民对5月30日大屠杀的索赔终于得到部分解决。1937 10月杜移居香港。在香港,他继续利用帮派关系开展抗日救国工作。。杜的上海敌后工作统一委员会采取各种措施,迫使上海资产阶级的主要人物离沪赴渝,并成功地策反了汪精卫叛徒集团的高宗武、。
1938年,国民党政府还成立了中央救灾委员会。“八·一三”抗战后,蒋介石任命杜为协会常务委员,负责两广闽三省所谓第九救济区的工作。杜还负责配合戴笠安排人员收集敌占区情报,以及锄奸造反。此外,引起海内外轰动的高宗武、脱离汪伪集团,宣布“汪伪阴谋”,也是杜、戴笠联合造反。在国民革命军撤出上海之前,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召开了全国对日经济断绝委员会成立大会,给全国对日经济断绝组织的执行机关通电。杜等27人当选为绝交委员会执行委员。10月19日,上海银行业根据分手委员会决议通知各银行停止对日外汇有价证券交易时,由杜主持的中汇银行和中国银行也纷纷效仿。杜非常重视儿童教育。杜还在法租界路创办了一所正实中学,并任命陈群为校长。在他的家乡浦东,他投资65438万元与一所学校共建了“浦东杜图书馆”。上海沦陷后,杜在租界坚持了一段时间,担任了上海各界抗敌委员会的负责人。他曾花巨资购买* * * *出版的《西行漫记》、《鲁迅全集》等多部进步书籍,并以金字“赠杜”赠送租界各大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