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通县乾通馨子节

“去过北京,逛过魏,不如去乾通赶庙会”——去乾通镇赶庙会要看什么?看看这封信。千年儿童节

据报道,馨子活动中使用的高杆高达14或15米。立杆顶端用铁条和木板搭起,舞台上有少男少女表演各种艺术造型。其内容包括《天河配》、《吕洞宾打牡丹》、《成功学》、《徐福东渡》。

在《天河配》中,牛郎肩上扛着两个篮子,故事中一个小孩和织女在喜鹊搭建的桥上相遇。《徐福东渡》中,有人搭船,有人站在高高的桅杆上眺望远方;50年代的表演,男孩拿着茶壶,女孩站在壶嘴上!每部剧中人物出场,或坐或跪,或踮脚或舞袖而出,造型优美,表演“高、奇、险、奇”。

支撑少男少女表演舞台的木杆下端固定在一个铁木搭成的架子上。架子上有许多石磨和石头,架子上由36个粗壮的男人抬着,一边行进,一边敲鼓表演。演出时人山人海,噪音很大,上万人涌上街头。

为什么叫“伸子”?“信仰是尊重;儿,也就是随徐福出海的童男童女……”馨子最早出现在汉代。他说,公元前209年农历3月28日,秦始皇派徐福下海寻药,从乾通镇一带招募了3000名少男少女和100名能工巧匠。东汉班固写的《荆乌江夫传》中记载“民哀欲为暴者六……”最初的信是极其神圣而庄严的祭祀活动。在校长的带领下,参加馨子纪念活动的全体人员首先在开化寺的乾通碑和乾通殿举行了开光仪式。寺庙里的和尚敲钟念经后,打扮成仙女、少女的少男少女带着香火招魂登上高杆顶端,然后壮汉们抬着祭品。行进中,高杆顶端的少男少女有的捧着香敲着祭品,有的挥手叫着:回来吧,回家吧……游客和祭品的队伍越来越大,走过古镇四街,才离开东门向城外走去。古时候无棣沟就在东门外,徐福率领的几千人就是从这里出海的。这时,到处都是鼓声和音乐声,人们跟着少男少女们祭拜天地,一遍又一遍地呼唤东方...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变化。在内容上,在突出对逝去亲人记忆的同时,增加了文化色彩;时间上,不再局限于甲子年。“从1993开始,农历三月二十八,砚山县在千童镇举办“千童文化节”,五年一届。“千童节”被专家学者称为中日友好交流的“活化石”。

千年儿童节

巧合的是。在日本佐贺锦里山地区,50岁的狮子节自古流传至今。子杰和馨子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据中国徐福乾通研究会会员崔东升先生介绍,在日本佐贺的金立山顶上,有一座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金立神龛,社里的神就是徐福。据此,在不远处的另一座神庙里,供奉着名叫阿陈的女神。据说她是当地一个土著首领的女儿,因爱上徐福而死,被尊为阿陈观音。

阳历4月27日,“众子”将徐福像从锦里山上宫抬至下宫。所谓“石子”,是指同一地区,其后代信仰同一石神的人。28日上午,儿子们先在阿陈观音堂前举行仪式,以示徐福与阿陈相见。然后男生在前面抬着徐福的神宇,由女生扮演的阿陈观音坐在女生抬的神宇后面,向当年徐福的登陆地行进。在他们登陆的海边,儿子们眺望大海,举行了纪念仪式。

几乎在同一时间,在波涛汹涌的大海的两边,“馨子”和“狮子”用他们的真情耕耘着大海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