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西方哲学史》的思考
关于阅读《西方哲学史》的思考
整个西方哲学史就像一个浩瀚的星空,闪耀着各类哲学家的智慧和苏格拉底时代哲学家所闪耀的哲学星光。在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西方哲学的长河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说实话,我看《西方哲学史》这本书的时候,真的很纠结。我在高中学习哲学的基础上,脑子里还是半糊半水,没能深刻理解这些哲学圣贤的精神。在此,我想就我感兴趣的话题:西方哲学史进程中科学与神学的哲学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论战,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该书的导言中:罗素说,哲学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尚不能被确切知识确定的事物的思考;但就像科学一样,它诉诸人类理性而非权威。至于这两个因素在哲学家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每个哲学家都有很大的不同;在前苏格拉底时期,在古希腊哲学中,神学和哲学是结合在一起的。在这段哲学史中,我读的更多的是荷马时期的英雄神话,从神话中寻找哲学。在亚里士多德时代,他试图
哲学和科学研究一样清晰。关于哲学和美,亚里士多德选择了后者,无论是纯粹的形而上学思辨,还是对自然界万物的严谨逻辑的观察和把握。从科学的角度解释哲学,理解哲学。但是,只有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同时存在,才能形成哲学的特征。当然,对我自己来说,比起科学的严谨和对自然的把握,我更喜欢哲学。
我想到罗素说哲学介于科学和神学之间。对于我们这些马克思主义信徒来说,这种说法无疑应该更坚定地相信前者,更能为我们所接受。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世界是物质及其主体。对于物质的研究,我们需要的是科学,是从实践中认识物质,而不是像神学那样虚无缥缈。所以我个人理解,哲学其实是偏向于这两种理论的。更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我认为,因此我在思考,我认为它正在向神学靠拢。他们所强调的就像古希腊对英雄和神的崇拜一样。这些神可以用他们的主观意志改变世界和历史。更多的是从理想主义的角度。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和中世纪朴素唯物主义正在向科学靠拢。更多
它强调以实证主义的精神和态度研究哲学,通过区分物质和实践来发展和丰富自己的意识。
我认为在西方哲学的原始历史中,这种科学与神学的争论体现在两位大师身上:
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创造了所有的哲学命题,但他们之间存在着如此巨大的界限:柏拉图是一个诗人,他满怀激情地体验着宇宙的美好统一;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科学家,他用冷静的理性来规范宇宙机器的秩序。在他们的晚年,在_ _ _ _ _的世界里,两人的思维方式几乎都贯穿在人类的意识中。
在西方哲学的历史长河中,我发现西方世界哲学的发展和进步,长期以来都是在宗教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哲学的发展并没有离开神学的影响。在神学的影响下,更多理性的哲学家思考客观世界。柏拉图要把荷马这样的诗人从他的乌托邦中驱逐出去。以诗人的力量触及宇宙的每一个角落,是时候让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用理性科学的态度去研究世界,理解科学了。我们发现哲学开始闪耀着理性的光芒。写到这里突然明白多了。在这部西方哲学史的初始阶段,不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更多的是对宗教的狂热和感性的理解,对哲学的理性和科学的理解。当然,我很佩服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人与自然的距离拉近了。在人类意识中的三种理解方式即哲学、宗教和科学中,科学理解方式的力量越来越强,这也说明人类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明显。亚里士多德继承了他的老师柏拉图的冷静理性,但他比柏拉图更彻底地抛弃了激情和诗人。在观察宇宙万物时,他更像是戴着显微镜。他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物理的或生物的宇宙,秩序丰富,如此机械。他在寻找宇宙万物的原因时,找到了“不动的推动者”或者说“第一推动力”。可以说,柏拉图是完全沉浸在一种关于美的幻想中,找到了“理念”,而亚里士多德是基于对现实的冷静观察而推出宇宙万物的。我想这也是亚里士多德的研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被中世纪思想界奉为经典的原因。但是,我的疑惑更多,可能是因为我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了解不够深入。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他科学严谨的研究,用一种理性而非宗教的观点来研究哲学,在中世纪却被封建的梵蒂冈奉为权威,甚至在中世纪出现了长时间的思想禁锢。以至于是文艺复兴时期无数哲学家的热血和勇气打破了后期亚里士多德理论的禁锢。这就是我不明白的地方。为什么理性和科学的研究在宗教背景下成为压制科学的最佳武器。
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阅读,我觉得我现在只是惊鸿一瞥,对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一些思想也只是有限的了解。至于对这些思想的影响,我觉得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把西方哲学的长河及其宗教、历史、人文背景与整体思维结合起来,用西方思维去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思想,理解他们的智慧。我会继续研究《西方哲学史》这本书,发现更多的疑点,充实我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真正丰富我的认识,发展我的意识,更好地指导实践。
读《西方哲学史》的思考(下)
《西方哲学史》将古希腊哲学介绍给现代世界哲学,其中哲学家们详细阐述了西方历史上的主要思想流派。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理性的力量”。无论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还是近代的启蒙运动,都强调人的独立理性思维,这与我们中国的传统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西方哲学首先值得学习的是他们的思维方法,即“逻辑推理”。什么是“逻辑”?西方哲学家认为,“逻辑”是指“一个事物必然与另一个事物相关,当一个事物出现时,我们可以推断出另一个事物,逻辑是人类创造的。”西方哲学家如何使用「逻辑」?比如以利亚学派学者认为“存在和思维是一回事,因为凡是不可思议的都是不存在的,凡是不存在的都是不可思议的”或者恒常论者认为“任何事物都不能从虚无中产生而成为虚无,所以变化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他们的结论中,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非常严密的逻辑推理。
西方哲学值得学习的第二点是,他们注重对人性的反思和思考。西方哲学家普遍认为,人类有两样独特的东西:情感和理性。柏拉图认为“这个世界是观念的世界,宇宙是观念的逻辑体系,一切知识都是记忆,一切学习都是一种觉醒”,强调人的“心灵的力量”,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唯心主义”。现代哲学家对人性的研究更进了一步。霍布斯认为“人类有自我保存的感情”,洛克提出“人类有欲望、快乐和悲伤三种激情”,“人类以利己主义的享乐主义为归宿,快乐和痛苦是道德的老师”。这些对人性的研究对后来启蒙运动中的民主自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值得西方哲学学习的第三点是,他们把哲学引向政治,影响了西方政治,参与了西方政治制度的建设。可以说,西方政治制度有着深厚的伦理和哲学基础,所以西方政治制度在西方国家具有超级稳定性。比如卢梭提出“人的感情有绝对的价值,人因为私有制而平等,自由就是服从自己的法律,人放弃原有的自由来换取公民权。”现代的“权利”和“自由”概念得到了深刻的阐释。这一观点是继承和发展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的“权利三段论”而提出的。可见西方哲学家对政治的建构起了很大的作用,把哲学从“宗教世界”拉到“世俗世界”,再拉到“政治世界”。
回顾近代中国,被外国列强侵略是因为我们没有一艘坚固的船和一支坚固的枪。现在有了,真的能赶上英美,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吗?我认为这远远不够。中国真正落后的不是军事、经济、政治,而是“民心”!中国还缺少一个能征服人心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既能结合中国国情,又有远见。中国是一个没有思想家的国家,一个没有思想家的国家就像一艘没有舵手的船。它的未来充满了危险、意外和不可预测性。
读《西方哲学史》的思考(三)
最近断断续续在看西方哲学史,因为兴趣,也因为觉得有必要。先说说为什么要读点哲学。
每个人都可能受到毛觉和马援的影响,一听到哲学就会远离。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对知识没有渴望,但有些害怕和疏远。知识应该是武装自己、升华自己的有力武器。如果我们讨厌自己学过的东西,那只能说明这些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关系不大,我们很难意识到他的存在,或者说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如果有人跟我说,不天天学高数,他会难受,不天天学,他会睡不好觉,觉得自己疯了。我觉得这样的人不是疯子就是天才。哲学呢?我们之所以学习哲学,是因为我们已经把它装进了我们的精神袋子里,所以知道得多一点总是没有错的。正如胡适之先生所说:哲学是研究安顿下来的学问。比如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二分法”,我们经常在一起谈论的“三观”,甚至我们津津乐道的政治问题,都属于哲学的范畴。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哲学无处不在,而这恰恰是哲学的伟大之处:我们会详细分析小问题,得出惊天动地的结论,非常震撼。
可能大家会觉得上面的空间太广了。我举个例子,谈谈哲学和我们现实生活的关系。比如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民主是个好东西,应该尽快实现民主化,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民主是个好东西,但它现在适合我们吗?如果国家现在提出法治,我肯定双手支持:但如果国家说现在实现普选,权力下放给人民,我会誓死反对。不是我们不要民主,也不是民主不是好东西。这时有人出来说:中国不适合民主,应该是强权政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有一天我们的眼睛受伤了,什么也看不见了。庸医告诉我们,既然看不见,就不应该再看到外面的世界。这是胡说八道。我们之所以反对普选和激进的民主改革,是因为我们知道伟大的时刻还没有到来。我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我先举几个例子:有空可以去看看戈尔和小布什竞选失败后的演讲。它们非常棒。有一个中心思想是国家独立于政党,他鼓励他的选民支持乔治·w·布什的政策,为国家着想。戈尔,作为一个落败的政治家,我们看不到他的遗憾和失落,更多的是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深深祝福,这是中国人民所缺乏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阿根廷的经济实力堪比美国,但在下半个世纪,我们看到了哭泣的阿根廷,少数人的政治和暴民的政治轮番上演。每个政党都是通过憎恨上一个政党来获得民众选票的。上台后,它摆脱了最后一个政治集团。这样,每一个统治者都必然会一次次流血上台,同时也会拖垮阿根廷经济。政治不稳定怎么发展经济?高中的时候,班里开班会选班长。每个人都选择了一个恶霸来愚弄他。班主任气得没办法,只好任命自己。台湾省实现了民主,但现在情况如何?阿扁举枪自尽,污蔑国民党,再投票夺权,基层买票卖票的情况层出不穷。我的故事结束了。我不知道你的感受。我们应该对未来的民主有信心,同时更有耐心。它就像新生的太阳,总有一天会照耀大地。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我觉得应该从教育入手,提高公民的素质和全民的修养,让公民有参政议政的意识。现在公民没有这个意识,但是需要不断的参与,锻炼这方面的能力。对了,公民素养和学位知识水平关系不大。也许在西方,就像里根说的:民主没有基因,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培养。
读《读西方哲学史的感想》的人还读到:
1.关于西方哲学史的思考
2.西方哲学史读后。
3.阅读西方哲学史的体会
4.对《聊斋志异》的思考
5.阅读成功哲学书籍后的感受
6.看完输赢之后
7.哲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