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碣石卫城简史,值得每个家乡人一看。
明太祖(朱元璋)驱逐蒙古贵族,平了群雄之后,紫洪武在国家边疆、要塞、海防设置军政机构,分兵镇守。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洪武部朱良祖驻粤,定都。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建碣石围。这是当时中国36卫之一。界石委辖平海所(今惠东县平海区)、界声所(今海丰县界声区)、甲子所(今本县甲子镇)三所。驻军全副武装,兵力5600人(分驻三站)。(见嘉靖徽州正史)。碣石位于南海碣石湾,靠近太平洋。因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历史上被称为“渔盐饶镇”。但是,碣石的地理位置在选择碣石镇建卫生院时非常重要。《嘉靖徽州志》载:“粤东沿海特别重,东有潮州,西有琼莲,均为海所覆盖,大寨尤为关键。由于倭寇在潮汕、深澳附近,可见英军守备疲惫。万一冲了,那就首当其冲了。营督决定防备,进驻碣石严密支援。可见,碣石围的地理位置是“回潮郡门户”的军事重地。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广东都城朱良祖派京师指挥华懋领兵在碣石,修筑卫城。今天,当你登上玄武山的石塔时,你可以俯瞰东侧的一座椭圆形土墙,上面长满了古老的榕树和竹子,向东、向南和向西延伸,环绕着街北和街石居民的土墙。这是卫城的废墟。”《嘉靖徽州府志》载:“洪武二十七年,指挥华茂修筑卫城,高二尺,宽八尺,周长一千一百五十尺,池深二千二百六十二尺,沟一尺二尺,各处开敌楼城门。“挖城墙考察,卫城属于夯土城,完全靠挖城取土建成。只有东、西、南、北门是用大石头和砖块建造的。城墙至今仍有三米多高,城周轮廓明显。碣石围经历了明初,历代镇守碣石围的提督、都督、将军有十几位,其中著名的将领有于、侯。这两位著名的新疆抗日战士的爱国气节感人肺腑,将永载史册。由于明代碣石、甲子等沿海城镇发达,海运可直达浙江,各地商贾云集,因此对日本人垂涎三尺。从明朝嘉靖年间到万历年间,这里屡遭倭寇入侵,灾难此起彼伏,人民苦不堪言。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2),总兵说,犹大领兵镇守碣石围,招募沿海叛军,严格练兵。于是,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3年),在大德港(今海丰、陆丰交汇的港湾)歼灭倭寇数千人,名满天下,令百姓。侯是明朝万历年间碣石卫的统帅。一方面,他扩建玄武山寺,宣扬朱的理学;另一方面,他扩建并修建了卫城,积极备战,抵御日本侵略者,使当时的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但是,明朝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了。政治黑暗,官员贪污勒索,于是全国各地爆发农民起义。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进犯北京时,镇守碣石围的将军张明真也被海陆丰农民军俘虏并杀害。从此,碣石围被陆丰农民军苏承占领,直到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4年),苏承的继承人李肃被清廷招降,并被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