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和桃花源在历史上是同一个地方吗?
乌托邦和桃花源不是一个地方。但它们都属于人们为了摆脱当时残酷的现实而创造和想象出来的人间仙境。两者相比,我觉得乌托邦更倾向于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而桃花源更倾向于一种对现实的自我逃避,一种想象中的天堂。
乌托邦,最初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意为乌托邦国家。乌托邦盛行于16世纪的英国,当时的资产阶级刚刚发展起来,处于资本原始积累状态,所以不断剥削底层人民。乌托邦是对现状的嘲讽,是改革的趋势。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摩尔(Thomas Moore)在《乌托邦》(全称是最完整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有用而有趣的百科全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Raphael Heathrad)航行到陌生的外国“乌托邦”的故事:人人平等,财产共享,按需分配。所以法国哲学家路易·布劳恩提出了一个乌托邦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乌托邦主义是一种社会理论,它试图通过将一些可取的价值观和做法呈现给一个理想的国家或社会来推动这些价值观和做法。
《桃花源记》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农村生活画面。“土地平坦宽敞,房屋整齐有序,还有良田、美塘、桑树、竹子,异地交通,鸡犬相闻。”这里没有阶级和剥削。人们可以自给自足,每个人都可以安居乐业。这就是封建社会的人们世世代代向往的人间“仙境”。与现实社会的强烈反差也是作者对现实的无力感和逃避。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理想国是“乌托邦国家”。英国人托马斯·摩尔的代表作《乌托邦》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讲的是一个航海家航行到外国的乌托邦,那里财产是公有的,按需分配,人们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食堂选举。这里没有旅馆和妓女,没有堕落和犯罪,雇佣兵被用于战争,而不是人,人们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研和娱乐。托马斯·摩尔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