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有哪些著名的字画、景点和历史?、、、、、、、急急急!!!!!!!
历史:
康熙时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皇帝(即清朝叶璇皇帝)将京郊西北郊长春园以北一里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笔题写该园林为“圆明园”。
雍正时期
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朝世宗皇帝胤禛)在圆明园南建宫署,占地由原来的600亩扩大到3000多亩。从那时起,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息和参观的地方,也是他们会见外国使节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
乾隆时期
乾隆皇帝继位后,对圆明园的园林景观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建筑群体,在圆明园的东部和东南部修建了长春园和蕲春园(同治改称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归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为圆明三园。
咸丰时期
咸丰十年(1860)八月,英法联军入侵北京。65438年10月6日,圆明园被占领。从第二天开始,官兵们就开始疯狂地抢掠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和平条件,英国公使尔金和英军司令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在圆明园囚禁英法俘虏为借口,命令中将·米切尔于5438年6月+65438年10月+8月率领3500余名侵略军开赴圆明园,放火焚烧。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
同治以后
同治年间(1862-1875),同治皇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来由于资金困难,被迫停工重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再次被毁。清朝灭亡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盗取圆明园的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进一步遭到破坏。
建筑特色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康熙皇帝将其赐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并将其命名为圆明园。经过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量的物力,招待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建成了一座规模宏大、风景秀丽的离宫。
每年夏天,清朝皇帝都来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所以这里也被称为“颐和园”。圆明园方圆10公里,由圆明园、蕲春园、长春园组成,圆明园最大,故称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此外,圆明园的东、西、南还有许多附属园林,包括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景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成的)等。,总面积5000多亩。
名人字画:圆明园藏书文物非常丰富,现在只举几个例子。文远馆是一座仿照宁波梵天义馆建造的图书馆建筑。它是著名的北方四大皇家亭阁之一,建于乾隆四十年。亭子里有乾隆订的《四库全书》和康熙编的《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综合性丛书,藏书3400余种,近8万册,36000余卷。由于全书文章浩如烟海,选取了当时最重要的一篇,编入《四库全书提要》,共12000卷。《姚辉》一式两份,一份存放在故宫的藻厅,另一份存放在长春园东厢房与圣经厅的“尝书室”。此外,汉景堂还有一处著名的文轩——春华轩,是专门为收藏法国著名邮政《春华亭帖》的抄本而建。《葛铁》最早抄于北宋淳化三年(992年),收录了王羲之、王献之、仓颉、于霞、孔子等99人的书法作品。《帖》共分十卷,是中国第一部大型集群帖,被誉为万帖之祖。乾隆年间,根据北宋《葛铁初拓》,经过仔细的审订,用钩刻了这块石头。历时三年,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春,在春华轩前约24个回廊中镶嵌了144块刻盘。这就是著名的《乾大刻本春华亭帖》。圆明园被盗期间不用多说,园内收藏的《四库全书》、《全全要》、《古今图书集成》、《春华阁帖》等珍贵图书文物也未能幸免。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帝国主义侵略者火烧圆明园,对人类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景点:郊游节期间,蕲春园景区、九州景区、长春园狮子林黑天鹅观赏区近百种花卉将竞相开放。在迎春、桃花、梨花、杏花、牡丹花的美景下,“春满圆明园”主题绘画活动也应运而生。著名书画艺术家将与园中的孩子们携手描绘他们眼中的春天。为了方便孩子们DIY,圆明园会提供免费的纸张、各种t恤、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书包等作为特色“画板”。在小吃街,游客还可以欣赏到吹糖机、和面机、北京毛猴等非物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