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上闰腊月是哪一年?
气候由冷变热,再由热变冷。这样一个变化的时期就是回归年。一个回归年,月亮的盈亏变化12次,月亮的每一次盈亏为一个月,12次为12个月,12个月为一个农历年。在今年的12月份中,有时会有6个大月和6个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共计354天;有时有7个大月,5个小月,共计355天。
如果一年有354天,比回归年短11天以上;如果一年有355天,比北回归线的一年短10天。这样,三年的时间缩短了30多天。为了与气候变化周期一致,需要增加一个月份,增加的月份称为闰月。有闰月的一年叫做闰月年。这一年有383天(6个大月和7个小月)或384天(7个大月和6个小月)。
但古人发现,即使三年加一个月,也不能完全解决月份与气候吻合的问题。因为农历三年比回归年短33天左右,加上闰月也就29、30天,还是短3天左右。
所以古代劳动人民采用19闰7年的方法。这样,19太阴年和19太阳年的日子基本相等。因为19太阴年是228个月,如果加上7个闰月,正好等于19回归年的235个月。这样阴历和阳历就调和了,月份也就和气候变化大致一致了。
至于农历闰月是哪个月,跟二十四节气有关系。24个节气中有24个数字,对应的奇数称为“节气”,如立春、惊蛰、清明、长夏等。每一个对应的偶数称为“中气”,如雨、分、谷雨、小满等。每年有12气,农历以12气作为12月的符号。比如雨所在的月份是正月,小满所在的月份是4月,初霜所在的月份是9月。
有闰月的年份是13个月,但一年中只有12个月是中性的,所以必须有一个月没有中性气。没有中性气的这个月是不能命名的,只好在前一个月上加上“闰”字,就命名了,这就是闰月。比如2014年9月,次月本来应该是10,但是因为不是中性的(小雪在6月1日,110),所以在9月加了“闰”字,所以今年是闰9月。
那么,腊月是什么时候呢?据专家统计,从1701到2000年的300年间,闰在2月出现9次,3月和6月出现16次,4月出现19次,5月出现23次,7月出现13次。但是闰11月,闰十二月,闰正月都没有出现过。
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在近日点运动较快,在远日点运动较慢。这导致两种气体之间的距离在太阳近日点处较短,在远日点处较长。
腊月前后的三个月是元旦前后,这几个月中气和中气的时间距离短,很难有没有中气的月份,也很难有闰月。可见,闰腊月似乎很难。
结论: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闰十二月(闰十二月)是所有闰月中最罕见的闰月。17世纪到33世纪没有闰十二月,36世纪到38世纪没有闰十二月,41到47世纪和49世纪也没有闰十二月。历史上最后一个闰十二月出现在1574,下一个闰十二月出现在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