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结构的建立时期是什么时候?
中国木结构建筑在古代就已建立,并在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发展到一定规模。
木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类型和重要特征。自古以来,当有“巢”和“洞”两种原始生活形式时,就产生了木结构的原始雏形。文献中对古代“筑木为巢”的描述,无疑是对木结构雏形状态的描述。就窑洞而言,袋状垂直窑洞的洞口也必须采用由树枝和植被的枝条组成的支撑结构和覆盖结构。于是,演变成了各种建在地面上的建筑,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木结构体系。
考古发掘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就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氏族聚落建筑。从近几年发掘的陕西Xi安半坡村遗址和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可以看出,当时的木结构建筑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平。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木构件证明中国的先民很早以前就掌握了完善的榫卯连接技术,这也说明木结构在此之前经历了漫长的使用和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