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人,北京人,穴居人信息?
元谋人的化石包括两颗上内侧牙,一左一右,属于同一个成年个体。牙冠完整,牙根尖端不完整,表面有小裂纹,充填褐色粘土。这两颗牙齿粗壮,嘴唇扁平,舌纹复杂,具有明显的原始属性。他们被命名为“元谋直立人”,俗称“元谋人”。(见元谋人牙齿化石彩图)
共出土石制品7件,人工痕迹清晰。原料是脉冲应时,形状小,有石芯和刮刀。虽然和人牙不在一个层次上,但眼界大致相同,距离也不远,应该是元谋人制作和使用的。发现的碳屑大部分掺杂在粘土和粉质粘土中,少量呈砾石凸透镜状。碳片大致分为三层,每层之间的间距为30 ~ 50厘米。碳碎片经常与哺乳动物化石联系在一起。炭屑最大直径可达1.5 mm,最小约为1 mm,在4 cm ×3 cm的平面上,超过1 mm的炭屑多达16个,另外还发现了两块黑色的骨头,经鉴定可能是被烧过的。研究人员认为,这些是当时人类用火的痕迹。这一发现,加上距今约654.38+0.8万年前的西后渡文化中发现的烧骨,如果真的是人工用火的证据,就大大推进了人类用火的历史。
与元谋人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29种,包括泥河湾剑齿虎、桑石鬣狗、云南马、有蹄类、中国犀牛、山西轴鹿等。差不多100%灭绝,其中上新世和早更新世占38.8%,说明元谋人生活的时间不晚于早更新世。根据动物化石和植物孢粉分析,有人认为当时的自然环境是森林草原景观,气候比现在凉爽。关于元谋人的“绝对”年龄,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确定的古地磁方法,为170 65438+百万年前;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根据古地磁分析对比,认为是654.38+0.64万年。但也有人认为应该不会超过73万年,即可能是60万年至50万年前或更晚。
北京人,又称北京人、中国猿人,官方称为“中国猿人的北京种”,现在科学上常称为“中国直立人”或“北京直立人”,拉丁学名为直立人(Homo erectus pekinensis)。中国的直立人化石。生活在大约70-20万年前。该遗址发现于北京西南部房山区周口店的古龙山。
这个遗址是在1921年8月由来自美国和奥地利的瑞典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发现的,从1927开始发掘。1929 65438+2月2日,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骨,但这一时期发掘出的头骨却在1941失踪,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现存唯一的实物标本是1966年从顶部堆积层发现的北京人头骨模型。后来又发现了石制品和骨角制品。
北京人颧骨比较高。平均脑容量只有1000 ml多。短粗,男身高156 cm左右,女身高144 cm左右。腿短,胳膊长,头向前。
一些学者认为骨角在那时就已经制造出来了。除狩猎外,食用野果、嫩叶、块根和昆虫、鸟类、青蛙、蛇等小动物也是日常食物来源。
北京人住过的窑洞里有厚厚的一层灰,说明北京人已经用火了,还保存了火种。
研究发现,北京人通常几十人一组。寿命很短,大多数人在14岁之前就死了。
65438年至0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人的石器
以小石器为主的北京人石器,是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的两大文化传统之一,即“周口店遗址1号(北京人遗址)-智宇体系”。这一传统不仅在华北地区,而且在旧石器时代中期以来的西南和东北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见《中国旧石器考古》)。
北京猿人洞穴堆积中有许多破碎的动物骨骼。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其中一些是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骨器。比如被截断的鹿角根粗而实,可以当锤子用,被截断的鹿角尖可以当挖掘工具用。从这些鹿角上可以看出,北京人已经掌握了把想要割掉的地方烧掉的方法,这样就很容易割掉了。比如很多鹿头骨只有一个像水瓢一样的头盖,上面有清晰的痕迹。大部分都经过反复加工,保留部分的形状相当一致,可以看作是舀水的器皿。有的肢骨沿长轴劈开,一端打成尖状或刀状;有些骨头碎片边缘有多处击痕,也可以作为工具使用。然而,一些学者对北京猿人是否制造和使用骨器持相反意见。
在北京人洞穴的灰烬中发现了许多烧焦的石头、骨头和朴树种子,以及一块紫荆炭。一些成堆的灰烬表明他们已经很好地控制了火势。虽然没有证明北京人已经能够人工生火,但他们显然已经学会了如何保存火。
自然环境北京人居住地北部是重叠的群山,西部和西南部被低矮的群山环绕,东南部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古龙山以东有一条河流。北京人在此居住期间,气候和自然环境反复变化。前期比较冷,可能还是明德-里斯间冰期早期。喜欢冷的动物,如狼獾、洞熊、大角鹿、毛犀牛等,在动物化石中占主导地位。中后期较暖,以竹鼠、猴、德国水牛、无颈鬃豪猪等喜温动物为主。由于一只鸵鸟和一只巨驼等动物化石的发掘,证实这里曾经有一段干旱时期,这里有草原,甚至有沙漠。水獭、巨海狸、海狸等水生动物的发现,说明这里曾经有过大面积的水域。
北京人住在窑洞里,从事狩猎和采集。骨灰中发现的碎骨表明他们已经知道了熟食。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北京人依靠群体的力量来争取生存。季节变化、自然灾害、动物袭击、疾病都对它们构成巨大威胁。从化石测得的几十个北京人的年龄告诉我们,他们的死亡率极高,这也能反映出他们的生存状况很差。
穴居人: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它属于晚期智人。它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京猿人遗址顶部发现的洞穴命名。中国地质调查局新生代实验室发现于1930,由裴文中发掘于1933至1934。与人类化石一起出土的还有石器、骨角和穿孔饰品,发现了中国已知最早的墓葬。地质年代为晚更新世末期,根据放射性碳测年,年龄为420年前的18865。
洞窟分入口、上室、下室、下室四个部分。洞口朝北,高约4米,宽约5米。上室位于洞的东半部,南北宽约8米,东西长14米。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钟乳石层和部分洞壁被烧焦,说明上面的房间是穴居人居住的地方。在上层房间的文化层中发现了婴儿头骨碎片、骨针、装饰品和少量石器。下室在洞西半部略低,约8米深。发现有三个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人骨周围散落着赤铁矿粉和一些随葬品,表明下室是埋葬的地方。下颌深于下腔,是一条南北长3米,东西宽约1米的裂缝。发现了许多完整的动物骨骼,推测它们是在人类居住之前,不小心掉进这个天然“陷阱”的。
洞穴中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有54种,其中哺乳动物有48种,大部分属于生活在华东、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物种。灭绝的动物只有三种是洞熊,最后的鬣狗和鸵鸟,只占动物总数的12438+0%。这说明山顶的洞穴是晚更新世末期的洞穴遗址。
身体特征和种族洞穴中的人类化石代表了八个不同的个体,男人,女人和孩子。根据颅骨缝愈合程度和牙齿生长情况,其中5人为成年人,包括壮年男女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1为青少年,1为五岁儿童,1为婴幼儿。
山顶洞人的体质有了很大的进步。颅骨最宽处在顶骨结节附近,齿小,冠高,下颌前弯明显,下巴突出,脑体积已达1300 ~ 1500 ml。这些特征符合现代人。男性身高约为1.74米,女性身高约为1.59米..
关于山顶洞人的人种,德国体质人类学家魏敦瑞曾认为,旧人头骨的测量指标与西欧的化石智人,如克罗马农民非常相似,但根据形态学观察,可以确定是一个原始的蒙古人种。其中一个女性头骨属于美拉尼西亚人类型;另一个属于爱斯基摩人类型。我甚至认为这些不同种族的成员组成了一个家庭。根据我国古人类学家的研究,老年男性头骨几乎所有的面骨测量指标都与现代或化石蒙古人相似,但远远超过西欧化石智人。从形态学上看,头骨的许多特征,如鼻骨窄、前鼻窝、颧骨突出而直、下颌枕圆等,都属于蒙古人种的特征。其中一个女性头骨,由于人为变形,不能作为分析人种的正常依据。但其面骨的主要测量值和指标与现代或化石蒙古人接近,相似性大于现代美拉尼西亚人。所有形态特征也更接近蒙古人种。另一具女性头骨的测量结果表明,她是与爱斯基摩人、美洲印第安人和中国人关系密切的原始蒙古人种的代表。与上述两个头骨相比,她具有更明显的蒙古人种的典型形态特征。
山顶洞人代表的是原始蒙古人种,但个体间还是有一些差异,说明当时蒙古人种正在形成,一些形态细节还没有完全形成。但也有学者认为,种族形成的时代远早于山顶洞人。(见彩图中的穴居人复原)
文物穴居人的石器非常少,总共25件,不具有代表性。刀具只有三把,都是砂岩砾石。刮刀都是用燧石或者石英碎片做成的,其中有一种比较精致。双极石屑(或两端切边机)多为脉冲应时,两端有石屑剥落的痕迹。这种石屑在许多北京猿人遗址中都有发现,穴居人也用同样的方法制作工具。最具代表性的骨角是骨针,针体保存完好,只有针孔不完整,残长82 mm,针体略弯曲,刮平,用小而尖的尖器挖出针孔,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缝纫工具。还有1片红色鹿角,枝叉已被切断,表面已被刮伤,尖端不完整。有人推测可能是作为矛头。
穴居人的石器和骨针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非常丰富,有穿孔的动物牙齿、海蚌壳、小石珠、小石坠、鳜鱼的眼上骨和凹槽骨管。穿孔的动物牙齿有125颗,除了1颗虎门牙,其余都是獾、狐狸、鹿、野生海狸、小食肉动物的犬齿,都是在牙根两侧挖成洞。由于长期磨损,有些孔已经磨光变形。其中5个出土时呈半圆形排列,可能是一串项链。有3个穿孔的海蚌壳,在铰链下面磨成孔。制作最为精致的七颗小石珠,由白色石灰岩制成,形状不规则,大小相近。最大直径6.5 mm,从一侧钻孔,珠子表面染成红色。都散落在头骨周围,可能是头饰。石头吊坠由天然椭圆形黄绿色岩浆鹅卵石制成,四周平坦,其中一颗经过人工打磨,中央钻有孔洞。还发现鳜鱼的1块眼上骨和4根骨管。前者在边缘钻一个小洞,局部染成红色;后者由鸟骨制成,管壁光滑,有摩擦痕迹,表面有短而深的横槽,数量不同但排列方式相同。显然是专门为了连接其他饰品而雕刻的。
穴居人的装饰品
人们生产、生活和埋藏洞穴的自然环境与现在当地的情况相似。里面生活着密密麻麻的com/wiki/% E8 % 99% 8e " class = inner link >老虎、洞熊、狼、鬃毛状猎豹、灵猫、牛羊。山顶洞人以捕鱼、狩猎和采集为生,废墟中发现了大量的兔子和数百块北京梅花鹿的个体骨骼,应该是他们的主要狩猎目标。遗址中还发现了鳜鱼、鲤科鱼类的胸椎和尾椎化石,表明山顶洞人已经能够捕捉水生动物,并将生产活动扩展到水域,标志着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能力的提高。
虽然穴居人的石器并不典型,但骨头和装饰品制作精美。他们掌握了钻井技术,不仅一侧直钻,两侧也钻。在鳜鱼的眼上骨和直径只有3.3毫米的骨针上钻细孔,说明技术已经相当熟练,制造钻具的技术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穴居人掌握了研磨技术。这种技术虽然只是用来制作装饰品,但却为新石器时代磨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山顶洞人还懂得用赤铁矿粉染色,使装饰品更加鲜艳美丽。钻、磨、染技术都是前几个时期没有的。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显示了人类生产技能的提高,丰富了生活。骨针的出现意味着缝纫已经成为可能。缝合的兽皮可以遮盖地方,抵御寒冷,遮盖身体。装饰品的出现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有了审美观念。穴居人把死者埋在隔壁房间,说明他们有原始的宗教信仰。有人认为尸体上及周围的赤铁矿粉象征着血液,人死于血液,加上同样颜色的物质,是希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