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汉语怎么记录发音?
作为汉字,它最早是由图画笔记演变而来的。从图片简化抽象变成了注释符号,再进一步简化抽象成文字。一开始没有发音,后来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发音,然后产生了录音的发音。它的发展过程是:正音、反切、汉字符号、汉字字母和汉语拼音。
古代注音
1,借用法。指借用一个词代表另一个词写出另一个音相同或相近的词。它只是借用了这个词的音,不管原意。例如:
君子住其厚处,不在他的铺位,而在他的[其实不在他的中国。所以他去拿了这个。
——《老子家本德经》帛书(君子活在厚重而非浅薄,活在朴素而非虚荣,所以要摆脱后者,采纳前者。)
薄:薄,皮:有(后者)
2.音韵学方法
一个词一部分表示语义范畴(义符),一部分表示读音(音符),如“厚”,音符“浓”,“气”,音符“起”。
借用和形声字,客观上具有语音功能,实际上起到的是音节符号的作用,而不是对另一个字的注音,不是注音方法。
3、描述和解释方法
也是一种注音的方法。古代学者从内部词、外部词、急词、缓词、短词、长词等方面来描述和解释音标。
内部话,关于尹红(大声发音),尹红的舌头低而向前,口腔内形成的共鸣腔较大。
外化,指的是轻声(弱发音),舌位高,口腔内形成小共鸣腔,所以听起来好像来自口腔外端。
急字、慢字应该是指急字、慢字,也指轻声、红音。因为读软音,口腔内气流通道狭窄,所以气流通过时很急;读洪水时,口中的气道较宽,所以通过时气流松弛。
这些录语音的方式都很空洞,不具体。
4、“读若”属于。
古代汉语注音常用“读若”或“读似、读似、读似、读近”。这就是注音的方法。例如:
明,石如玉,从玉,眉声,读书若眉。
——许慎《说文解字玉子补》
5、单音
如果发音完全一样,就用“X音X”,这也是一种注音方法,比如后来在注释和词典中广泛使用的“走音弹”。这种注音有不可克服的困难:一个没有同音字的字是不能注音的;同音字很难认,记了就说明没记。
这些方法都是古人的探索,都有自己不可弥补的缺陷,客观上需要更好的注音方法。
6、反切法
反切线法出现在东汉以后,也就是公元168年以后。发明者说是孙艳(生卒年不祥,字叔冉,三国任伟写尔雅伊尹,所以很多学者认为他是反正切的创造者),而且是虔诚的(东汉时是灵帝,是168-)。所以有人认为他是反切割的创始人。)他的注音方法是用两个字来注释一个字,第一个字是上字,第二个字是下字,用韵和调来发音。叫做“x x反切”和“x x切”。也有“反切反声”的说法,如:尽快,累切,举。
这种方法比前一种方法更先进。
缺陷:
随着时间的推移,旧的反切,无论是系统的,如《切韵》中的反切,还是零散的,如古代笔记中的反切,都越积越多,拼写越来越不准确。这是因为反切法本质上是声母和韵母的组合,但代表声母和韵母的汉字是音节符号,而不是音标的声母和韵母。新手不容易掌握(当时很多人都不懂)。用字也麻烦,用字太多上下颠倒。(注音的单词太多,包括1195。如果你会拼音,你就得记住这1000多个单词。如果你只是修补汉字,这种限制是不可能的。你必须放弃汉字作为音节符号,用音标代替。"
第三,现代注音
音标。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法定拼音字母。2002年由语音统一协会制定1912,200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出版1918,共39个字母。2008年增加到40个字母,并改变了排列顺序。
拼音字母-首字母
(b) (p) (m) (f)万(v)
ㄉㄊ(t ㄋ(n ㄌ(l)
ㄡㄬㄍ(g ㄎ(kㄷㄷ
ㄐㄑ(q ㄒ(x)
ㄔ(zh) ㄓ(ch) ㄕ(sh) ㄖ(r)
ㄗ(z)ㄘ(c)ー(s)
拼音字母-元音
ㄧ(i) ㄨ(u) ㄩ
ㄚ(a) ㄛ(o) ㄜ(e) ㄝ(ê)
ㄞ(ai) ㄟ(ei) ㄠ(au,ao)
ㄡ(ou)
ㄢ(an)ㄣ(en) ㄤ(ang) ㄥ(eng)
ㄦ(er)
语音字母符号
在汉语拼音运动史上,音标最初是由四角注音组成的。在主元音的四个角上加了点,点的位置不同表示声调的不同。后来改为象征性的声调记法:无符号的尹平,带“ˇ”的阳平,带“ˇ”的上声,带“ˋ".”的降调也有人主张用65438+这个数字。
隔音问题:
音标是汉字的笔画型字母,一个字一个字从上到下排成一条直线,所以不存在音节边界问题。
拼写练习:
广播电大
ㄍㄩㄤ ㄅㄛ ㄉㄧㄢ ㄕㄧㄉㄚㄒㄩㄝ
这是一所好学校。
ㄕㄧㄧ ㄙㄨㄛ ㄏㄠ ㄒㄩㄝ
学校
ㄒㄧㄠ
缺点:
这是一种传统的民族文字形式(楷书的古文字),但还是不太明智,因为不符合世界上大多数文字的拉丁化趋势,而且在科技应用和文化交流上受到很多限制。这些符号不是完全音素化的,几个元音可以进一步分成更小的语音单位,如ㄢ (an)和ㄣ (en)。
ㄤ(ang) ,ㄥ(eng) ㄞ(ai) ,ㄟ(ei),
ㄠ(au,ao) ,ㄡ(ou)
ㄦ(er)
评估:
“音标在识字教育和语音统一方面做出了一些贡献。虽然在今天,音标仍然有很多不足,比如,作为少数民族语言的共同基础,作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工具,音标明显远不如拉丁字母……”
——周恩来《当前文本改革的任务》
(1958)
第四,当代注音
拼音字母:这是一种更准确的记录声音的方法。2月1958,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作为音标。不仅形式上国际化,而且便于连写。基本上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位(实际上是一个音素),字母被因式分解,拼写没有障碍。是我国历史上较好的方案,圆满解决了过去拼写遇到的所有困难。
这个方案分为五个部分,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评估:
汉语拼音方案中拉丁字母的注音更加准确,中国人的语言交流也无障碍,但与最准确的国际注音相比仍有差距。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注音方法(如英语等。)都是根据国际音标。当中国的文化和经济一起走向世界的时候,就有一个文化交流的问题。如果使用拼音文字的人想学习中文,如果我们采用国际音标来拼写中文,我们将不得不学习中文。
动词 (verb的缩写)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是具有固定音值的音标。
分为严式和宽式。
严谨的风格
严格形式,又称音位记录,是在声音的细微差别中仔细记录,无论记录什么声音,无论这些差别是否有不同的意义,在记录中都使用了附加符号。
)唇略圆,c唇略展开,+舌略靠前,-舌略靠后,┻舌略高,┲舌略低。
宽型
宽形,也叫音位标音,(音位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能区分词或语素意义的最小单位,是几个略有差异的音位归纳的结果)就是用少数几个音位把千变万化的声音用严格的音标表示出来。
音调标记
国际音标是汉语注音的声调标记,可以用数字来标记:拼音右上角的55,35,214,51。
严格形式与广泛形式的关系
在语音调查和描述程序方面,先记录严格的音标,后记录宽音标。宽音标是在严格(音位记录)的基础上通过对立互补的分析归纳建立起来的。
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始于中国明朝的穆斯林经书。
新华网兰州8月17日电(记者宋常青)用阿拉伯字母标注的中文,涵盖日常记账、笔记、伊斯兰经典...在中国一些穆斯林少数民族中流传的“小经”字再次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兴趣。一些专家认为,“小经”是中国人自己对汉语拼音的最早尝试。
小经,又称小经、小二经、小二经、小二经,是我国回族创造的一种音标,用于拼写各地回族的汉语方言,东乡、撒拉族等民族也使用。
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所长郝素敏说,目前学术界有一种公认的观点,认为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是最早的尝试。明末,利玛窦进入中国传教,成为耶稣会士在中国的先驱。利玛窦为了在文盲中传教,曾尝试用罗马字注音汉语,最终形成体系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现在有流传下来的文章,比如《西文奇迹》。
据考证,“小经”出现在明朝中叶,早于传教士利玛窦。郝素敏介绍,《小经》的文字来源于儒家经典教育。由于伊斯兰教经典多为中世纪阿拉伯语书写,直接阅读必须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为了便于培养青年教师,宗教寺院的教职员工创造了用阿拉伯字母结合少量波斯字母拼写汉语的书写形式,逐渐流传到民间,并得到普及。胡登洲生活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是当今公认的中国伊斯兰教儒家课堂教育的创始人。据此推算,“小经”的文字出现至少已有500年。
小经作为一种书写形式,至今仍在使用。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所和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最近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被认为已不再使用的“小经”字仍在中国一些穆斯林少数民族中流传,主要使用者是不懂汉字的人和文化程度较低的中老年妇女。在西北一些民间经学教育机构中,“小经”字也是教学内容之一,学生学习“小经”字主要是为了日常记账、记笔记和学习伊斯兰经典。这项调查收集了数百份“小经”文本的实物副本,包括经典文献、字典、信件、演讲和工作笔记。
郝素敏介绍,《小经》是中国人自己对汉语拼音最早的尝试,对于研究汉语拼音的进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