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这个数字是怎么产生的?
在古代,人们以打猎为生。因为当时很难统计,所以放回来的猎物没有明确的数量,往往会造成很多麻烦。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迫切需要“0”这个数字。但是,当时并没有可以代表“什么都没有”的空缺符号。
中国早期的诗集《诗经》写出来的时候,已经有了“0”的记录。《诗经》写于西周。在当时的语义中,“0”原指“暴风雨结束时的小雨滴”,是作为整数的余数借用的,也就是常用的分数,表示零、零星、零碎。
据考证,符号“0”的意思是“什么都没有”,它在社会上的应用是从中国古籍中用“□”符号代替缺字演变而来的。时至今日,人们在一些文件和档案中遇到漏字时,仍用“□”符号表示空缺。
中国古代历书中,用“始”“始”来表示“加”。古籍中漏字用□表示,数学中记“0”时也用□表示。这种记录方式,一方面是为了区分两者,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古代是用毛笔书写的。用毛笔写“0”比写“□”要方便得多,于是0逐渐变成逆时针画的圆“○”,“0”就这样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