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任务,两个世纪,三个转折点,五个理论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两百年来:
①1921-2021,建党100,到202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1949-20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00年。到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个或三个转折点:
1,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得以生存,并在此后打败了张的割据势力,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是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
2.西柏坡会议
西柏坡会议会址
1949年3月5日至19年3月3日,中国生产者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34位中央委员出席了会议。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召开的唯一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制定的政策法规不仅在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新中国的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3.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同志。
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整顿,是改革开放的开始。从此,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四五个理论:
首先,我们讨论了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试图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澄清了许多错误和不准确的认识。
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最根本的任务。同时要注意防止贫富分化,把最终实现* * *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
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着重打破把计划经济视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扫除思想障碍,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如何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同时,论述了以下问题: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这些讨论的基础上,一些同志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第三,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社会主义国家历史上出现过两种倾向。一种是前苏联否认斯大林时期社会矛盾的存在,把人们思想道德上的一致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另一个是1957以后,中国继续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学术界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要通过改革落后的制度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第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性。
针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科学界和社会学界较早提出,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全面进行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五,社会主义的长期问题。
围绕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探讨了中国为什么要经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