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炼铁的?

古代人们是如何炼铁的?我给你整理一下关于古人如何炼铁的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人是怎么炼铁的?

在中国古代,人们使用的炼铁方法是:铁矿石(1100-1200)-生铁(锻造)-钢(锻造)-熟铁。

中国人从东汉开始进入铁器时代,之前有少量的铁,所以很难知道是自己做的还是进口的。无论如何,中国在汉代就掌握了炼铁方法,青铜从东汉开始正式退出舞台。而中国的炼铁方法与世界其他地方完全不同,大量使用生铁制品。炼铁方法是:将铁矿石在1100-1200度的炉温下熔化,流出成为铸铁。铸铁很硬,但是很脆,所以在实际中很难使用。不管是当武器还是当铁器,都不好用。但是中国人别无选择,只能用这个产品。如果你想得到一块钢呢?只有一个办法——锻造!

中国古人将生铁加热到接近熔化,然后反复锻造,去除碳、磷等杂质。如果时间足够长,他们会得到一块钢,然后反复锻造,他们会得到一块低碳钢,其中含有很少的杂质。古人称之为百炼钢。这是最好的铁。再锻造一次,就得到熟铁,古人称之为软铁。后来的浇钢和苏州钢铁的原理是一样的。生的和熟的铁被混合并加热用于锻造。这里要注意的是,古人所说的熟铁不是现在的熟铁,就像古人所说的火药不是现在的火药一样。当时的熟铁其实就是生铁,只是性能稍有提高。

这是中国古代炼铁的方法。这种把生铁锻造成钢的方法费时费力,产量极低。曹操花了三年时间造了五百把钢刀。如果采用块连接法制作渗碳钢,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而且质量更好,成本也低很多。但中国人根本不会用块连接法,制造渗碳钢。

古老的炼铁方法

火法炼铜(新时代)->;火炼铁(奴隶社会末期)->湿法炼铜(中国汉代)->西方湿法炼铜(65438+20世纪50年代)

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块炼铁和生铁冶炼两种工艺几乎同时产生。原炼铁炉由石堆炼铁法改造而成。在土里挖一个坑,周围用石头堆起来,这叫地炉。铁矿石和木炭在地面炉中通过自然风逐层燃烧,利用木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将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成铁,冷却后取出铁块。这种炼铁方法叫做块炼铁。其炉温约为1000摄氏度,与纯铁的熔点(1534摄氏度)相差甚远。块状炼铁得到的铁屑比较疏松,但不坚韧,杂质多,实用价值不大。后来经过不断的实践,发现把铁加热到一定温度,反复锻造,就可以把铁挤压出来,铁的机械性能就提高了。古人在反复锻造铁块的基础上,获得了将铁块渗碳成钢的经验。由于块状炼铁质量不牢,渗碳块状炼钢太硬,人们发明了炼钢的淬火工艺,进一步提高了块状炼钢的机械性能。

从战国到西汉,生铁和熟铁并行发展。早期的铸铁都是白口铸铁,铸造性好。而碳以化合碳的形式存在于铁中,使生铁脆硬,不耐冲击。所以在战国早期,人们创造了白口铁软化。即通过长时间加热,使白口铁中的碳化铁分解为铁和石墨,并消除大块渗碳体,对提高铁的韧性起到很好的作用。

西汉时期是在渗碳的基础上兴起的?百炼钢?技术。他的特点是增加了反复加热锻造的次数,不仅加工成型,而且夹杂物减少、细化、均匀化,大大提高了钢的质量。西汉中期,又出现了钢煎,即把生铁煎成半液态、半固态,并加以搅拌,利用铁矿物或空气中的氧气进行脱碳,以达到所需的碳含量,经反复热锻,制成钢材。这样省去了麻烦的渗碳过程,使钢结构更加均匀。炒钢的发明也打破了以前生铁不能转化为熟铁的边界,使原来的两个工艺体系得以沟通。成为统一的钢铁冶炼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