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银先进事迹五篇

张连印同志的先进事迹被广泛宣传报道,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那么你对张连银的先进事迹了解多少呢?我们来看看张连印的先进事迹和感受。欢迎检查!

张连银先进事迹1感受与体会

原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张连银退休后回到家乡种树。18年,完成荒山造林18000多亩,植树200多万株。和村民们一起把昔日的荒山建设成了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

这两天是秋冬森林火灾季节。为了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张连银正和值班人员忙着在森林里巡逻。张连银的家乡山西省左云县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常年遭受沙尘暴袭击。为了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张连银退休后没有在省城安度晚年,而是回到了家乡,决心让左云县变绿。

可听说张连银将军要退伍回老家种树,村里人不信。面对质疑,张连银一是不要林权,二是不要地权。30年后,生态建设成果全部无偿归集体。

万事开头难。张连银和他的家人种下的第一批1万株树苗几乎“全军覆没”。为了弄清来龙去脉,他虚心请教苗木专家,最终使在沙化土地上种植的苗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2011年,张连银被确诊为肺癌中期,随后几年陆续查出脑梗、肺癌骨转移等多种疾病。面对病魔的折磨,张连银没有畏惧退缩,等到病情稍有好转,他又回到了“战斗岗位”。

十几年来,通过不懈的努力,他和村民们把昔日的荒山建成了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人民的幸福之路没有尽头。为了唤起民众的绿化意识,张连印在青峰森林建起了党性教育基地,给省市县党政机关、学校、企业等做了200多场讲座。他还优先吸引穷人到造林基地工作,不仅促进了穷人的收入,也促进了荒地的绿化。

张连印先进事迹的思考与体会2

雁门关外,长城脚下。在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村,一位面色暗红、肩上扛着铁锹的老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停地在山上种树。

他不是农民伯伯,而是原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民国少将张连印。退休后,他选择回到家乡左云县张家场村种树,至今已18年。18年回乡,张连银植树205万株,被誉为“当代愚人”、“绿化将军”。

2003年5月,服务了38年的张连银从领导岗位上退休。他今年58岁。

将军是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乡张家场村的。张家场村位于中国六大林业工程之一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是中国北方沙化土地集中分布区。村* * *有土地17754亩,耕地只有6346亩,其余11万亩都是荒山荒坡,石安风起。

站在家乡的荒山上,张连银心里很不痛快。

看着光秃秃的荒山,张连银下定决心:“种树,治理沙尘暴,给乡亲们做个示范,回报家乡,回报部队。”

张连银4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改嫁。他从小吃几百顿饭,穿几百件衣服。

“没有村民们的关心,就没有张连银的今天。我过去在部队服役,现在退伍了,终于有机会回报家乡了。”

5438年6月+2003年10月,张连银带着妻子离开石家庄,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乡,开始了他植树绿化荒山的新战役。

“植树造林、防风沙是我们国家的战略工程。作为一名退役老兵,我想把植树造林作为我退役后的最后一个战场。我不要林权,也不要地权。30年后,我免费还给集体。”

张连银下达了“义务植树,绿化荒山”的军令状。

张连印先进事迹的思考与体会3

张连银为国效力40年,为裁军不懈努力。退休后,他深念组织培养的恩情,怀揣村民养育之情,坚定治理沙尘暴、植树造林、造福人民的信念。他抛弃安逸的城市生活,毅然扎根毛乌素沙漠边缘植树造林,把曾经连绵不断的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是新时期领导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缩影。

张连银是新时期党员的榜样。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作为一名56岁的党员,张连银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从小吃穿上百件衣服,长大后参军保家卫国。是党把他培养成了军队高级领导干部。退休后回到家乡,把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化为造福人民的实际行动,历时18年,诠释了* * *制作人爱党为民的政治品格。

张连印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标杆。军人的血性就是敢拼敢赢,军人的职责就是完成使命,尽职尽责。张连银以军人特有的勇气和毅力,勇往直前,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人生信条,始终坚守在防风治沙的最前线。即使身患癌症直到癌细胞转移扩散,他的斗志依然不减,手术后不到一个月又回到荒山继续种树。他用生命书写了革命军人为不辜负青春和使命而奋斗的背景。

张连印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不要说桑榆晚了,因为它仍然充满了云。退休后,他本可以在大城市安享晚年,却选择了改善家乡的生态环境,以一次又一次的精神带领乡亲们植树造林。为了种树,他动员家里人一起凑启动资金,坚持不要林权不要地权,30年后无偿还给集体。他的无私奉献,生动诠释了领导干部坚守初心,不懈努力,甘于奉献的境界情怀。

学习张连印同志的先进事迹,广大共产党员要始终保持童心,汲取力量,牢记使命,肩负责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奋力扬帆。

张连印先进事迹的思考与体会4页

改变生态环境不是房前屋后种几棵树那么简单。需要科学指导,统筹规划。张连银是带兵能手,但干这一行却是外行。

如果他不知道如何学习,他就向专家学习。经过实地考察,他先后20余次到各县、市、省林业部门咨询专家,学习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知识和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的方法,并邀请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相关专家进行实地勘察设计,制定了张家场生态园林村建设总体规划。

规划问题解决后,张连银又遇到了资金不足的问题。

从2004年春天开始,他开始修路、通电、打井、修水渠、平整土地、育苗,为大规模植树做准备。启动资金很快花光了张连银多年来的30多万元积蓄。他不得不找儿女帮忙:大女儿家拿刚买的新房做抵押,给他父亲送去20万元贷款;儿子家里拿出65438+万元赡养父亲;小女儿给了父母订婚时公婆给的工作转让费3万,2万。张连银煞费苦心地走访部队老同志,到相关单位和财务部门,多方寻求支持和帮助,终于解决了经费问题。

接下来,我上山种树。张连银在荒山上建了一个平房院子,定居下来。他和妻子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这里度过。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张连银身先士卒,任劳任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由于缺乏经验,第一年种下的树苗成活率不足50%。张连银在一片枯死的树苗前坐了半天。从一次痛苦的经历中,张连银仔细请教当地农业专家,逐渐摸索出适合家乡气候的树种和种植方法。

整地、挖坑、植树、围栏、浇水和掩埋...每一关都经过科学把关,最后树木成活率上升到85%以上。

经过四年多的露营,四年多的艰辛,四年多的风风雨雨,张连银终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荒山绿化面积达到3000多亩。黄鹂来了,杜鹃来了,狼和羚羊也出现在山里。

18年的今天,张连银种植了18万亩,205万株。“左云县海拔和纬度都很高。4月份,温度和湿度刚刚好,种完苗很快就发芽了。”说起种树,张连银早已是行家里手。

张连印先进事迹的思考与体会5页

山坡上,张连银干完活席地而坐,说起话来兴致勃勃。很难想象他处在生死线上。

2011当得知自己患上肺癌时,张连印只说了一句“冷静面对,科学治疗”。手术前,他默默还清了这些年欠亲戚朋友种树的钱,甚至还去了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

然而,树还没有被种植。手术后,张连银等不及了。次年正月,她带着妻子回了老家。

像往常一样,他们没有找到人来接他们。老两口从石家庄坐火车睡了一夜,早上五点多到了大同,坐车到了张家场村。

“如果我不回来,这摊子就完了。”他完全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身体。他满脑子想的都是种树。

回到植树基地,张连银立即装上树苗和铁锹,开着他的“专车”上山——这辆花了不到5万元买的面包车,6年跑了近20万公里。“拉工人,拉工具,拉树苗,出沟进坎,都是他的车。”左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池恒光说。

左云县的阴影在扩大,他体内的癌细胞在疯狂生长。2014,他的肺癌出现骨转移。这一次,住院一个月后,他又回老家种树了。

“癌症要科学治疗,种树要坚持到底。”张连银坚定地说。

有人说,你怎么这么争强好胜?当兵的张连印就是这样,就像他的微信签名一样:坚强、顽强、坚毅——

如今,植树成活率已经达到95%以上。他带领村民为家乡种了200多万棵树。

如今,张连银依然步履轻快,精神抖擞。

在中国的土地上,创造奇迹的不止张连印!

60万米高空的卫星,忠实记录了逐渐“消失”在绿色包围圈中的毛乌素沙地——

一坑种树,一铲铺沙障固沙,人们前赴后继,用一年的时间在过去贫瘠的土地上播种科学配置的乔、灌、草的绿色屏障,使大部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成为全球荒漠化治理的典范。

“千千成千上万张连银创造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审计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司高级审计员罗涛感慨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 * *生产者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功实践,闪耀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密码”。

“30年是我的‘目标’,种树要88岁!”张连印说:“每天心情好和树打交道,和普通人在一起就好。”

在他的带动下,山西省左云县的森林覆盖率从2003年的38.6%上升到现在的45.03%,提高了6.43个百分点。张连银被群众称为“绿化将军”。

张连印先进事迹相关文章5篇;

★精选10学习先进事迹征文。

★时代楷模刘永坦的最新经历(8篇)

★先进事迹体会:范文800字。

★杜先进事迹、经验、反馈十篇。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五篇

★ 5件王学习先进事迹的经历和体会

★学习党员先进事迹5篇。

★ 10黄文秀先进事迹范文800字。

★张付青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作品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