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将狄青是个什么样的人?

狄青(1008-1057),汾州西河(今山西)人,因面有文身,善骑射,人称“绵聂将军”。他出身贫困。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任兖州都督。他勇敢而足智多谋。在宋夏战争中,他头戴青铜面具,身先士卒,战功卓著。朱茵、韩琦、范仲淹等朝廷重要官员都与他有着良好的关系。范仲淹授《左氏春秋》,于是狄青从中学习,精通兵法。晋升为副特使。他一生前后共经历了25次战争,最著名的是祐五年正月十五夜攻打昆仑关(1053)。狄青生前深受朝廷怀疑,导致最后抑郁。他死后受到礼遇和尊崇,被追授刺史令,谥号为“吴襄”。

狄青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16岁那年,因为哥哥跟老乡打架,狄青替哥哥背黑锅,自己“被捕为京中罪人,名声大噪”,于是开始了军旅生涯。精通骑射。早期是御马志的骑兵部下,后来被选散。宝元初年,西夏李元昊叛乱,朝廷命禁卫军开赴边疆,任命狄青为三等信使、寺侍、兖州策动。当时前线的将领屡被西夏击败,士兵大多战战兢兢,畏首畏尾。狄青在战争行军的时候,常常让自己成为先锋。打了四年仗,打了大大小小25场仗,被箭射中了八次之多。攻陷金堂城,攻陷益州,屠杀了八八乡、隋乡、毛奴、商洛、青祁、夹口等部落,烧毁西夏储存的粮食数万石,没收帐篷2300顶,俘虏5700人。还修建了子乔谷城,修建了诏安、林峰、新寨、大浪等城堡,都扼住了敌人的要害。他在安源一战中身负重伤,但一听说西夏军到了,便挺身而出,冲向了它,于是兵士们争相拼命。对敌作战时,披头散发,带着青铜面具,西夏军所向披靡,无人敢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