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来自哪个朝代?隋代赵州桥建设者李春简介。

社会贡献李春是中国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举世闻名的《赵州桥》是他最伟大的杰作。这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桥梁,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开创了中国桥梁建设的崭新局面,为中国桥梁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赵州桥的开肩拱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开肩石拱桥出现于14世纪的西方,比中国晚了600多年。英国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曾列举了公元1世纪至18世纪由中国传播到欧洲等地区的26项科技成果,其中18项就是弧拱桥。建成后的赵州桥成为中国南北交通枢纽,有“一条畅通的道路引千人过,一个快递带动各国联通”的美誉。桥下舟楫往来,人车往来,极大地方便了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为两岸人民提供了便利条件。

这座桥已经建成1300多年,其间经历了8次以上地震的影响和8次以上战争的考验。承受了无数人和牲畜车辆的重量,忍受了无数风刀、霜剑、雨雪的侵蚀,但雄姿依旧屹立在江面上。

解放后,赵州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部门对这座古桥进行了彻底的维修,以保持其辉煌的历史地位。赵州桥已经成为中国人民智慧的象征,爱国主义和历史主义教育的地方。赵州桥的建成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大跨度、弧形拱、敞肩的桥梁建设开辟了一片新天地。隋代以后,出现了许多与赵州桥类似的大型拱桥,现已发现的有十几座,如山西鄢县的普济桥、晋城市的景德桥、河北赵县的永通桥、集美桥等。赵州桥已经成为中国桥梁建设的典范。

然而,像赵州桥这样杰出的技术成就,像李春这样杰出的桥梁专家,在封建社会是不被封建统治者重视的,甚至在史书上也几乎没有留下痕迹。我们对这座举世闻名的桥一无所知,只知道它是由隋代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这是一大遗憾。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坚信,李春作为一代桥梁专家,赵州桥作为一座历史桥梁,将永远载入祖国史册,被后人铭记。

设计创新赵州桥的设计在中国桥梁技术史上有以下创新:

1.圆拱的采用改变了我国石桥多为半圆形的传统。中国古代石桥多为半圆形,美观完整。但是有两个缺点:一是交通不方便。半圆拱比较适合跨度较小的桥,半圆拱用于大跨度的桥,会使拱顶很高,会使桥又高又陡,车马过桥非常不方便。二是施工不利,半圆拱石砌筑用的脚手架会很高,增加施工风险。为此,李春和工匠们创造性地采用了圆拱的形式,大大降低了石拱的高度。赵州桥主跨净跨37.02米,而拱高只有7.25米,拱高跨比约为1:5。这样就实现了低桥面和大跨度的双重目的,桥面过渡平顺,车辆和行人都很方便,还具有节省材料、施工方便的优点。当然,两端圆拱对桥基的推力也相应增大,这对桥基的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领养一个肩膀。这是李春对拱肩进行的重大改进,将桥梁建设中使用的实肩拱改为开肩拱,即在大拱两端设置两个小拱,靠近大拱脚的小拱净距为3.8米,另一个拱的净距为2.8米。这种大拱小拱的开肩拱具有优良的技术性能。首先,可以增加泄洪能力,减少因汛期水量增加而造成的洪水对桥梁的影响。在古代,带糠女坟水势大,是对桥梁泄洪能力的考验。四个小拱门可以分担部分洪水。根据计算,四个小拱可以增加水流面积约16%,大大减少洪水对桥梁的影响,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其次,与实肩拱相比,开肩拱可以节省大量土石方材料,减轻桥体自重。根据计算,四个小拱架可节省石料26立方米,减轻自重700吨,从而减少桥台和桥基对桥体的竖向压力和水平推力,增加桥梁的稳定性。第三,增加了美观的造型。四个小拱架均衡对称,大拱架和小拱架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更加轻盈美观,体现了建筑与艺术的完全统一。第四,根据结构力学理论,开肩拱架结构可以使桥梁在承重时处于有利状态,可以减少主拱圈的变形,提高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3.单孔。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建造方法中,一般长桥往往采用多孔形式,这样每孔跨度小,坡度平缓,易于建造。但多孔桥也有缺点,如桥墩多,不利于船只航行,阻碍泄洪;桥墩长期受到水流的冲击和侵蚀,久而久之很容易坍塌。因此,李春在设计这座桥时,采用了单孔大跨度的形式,河中央不架设桥墩,使得石拱跨度长达37米。这是中国桥梁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

赵州桥不仅设计独特,而且富有创意。

1.桥址选择合理,使桥基稳定。根据他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严格细致的探索和比较,李春选择了* *河两岸相对平坦的地方建桥。这里的地层是河流冲积而成的,地层表面是被水冲刷的粗砂层,其次是细石、粗石、细砂和粘土层。根据现代计算,这里的地层可以承受每平方厘米4.5至6.6公斤的压力,而赵州桥的地面压力为每平方厘米5-6公斤,可以满足桥梁的要求。桥址选定后,基础和桥台就建在上面了。到目前为止,桥基只下沉了5厘米,说明这里的地层非常适合建桥。

2.赵州桥的砌筑方法新颖,便于施工和维修。李春就地取材,选用附近县出产的坚硬的蓝灰色砂岩作为建桥的石料。石拱铺设法中,采用纵向(顺桥向)铺设法,即全桥由28个独立拱片沿宽度方向并排组成,拱厚1.03米。每张券都是独立操作,各自独立,相当灵活。每张券完全封闭后,就成了独立券。这种砌筑方法有很多优点,它不仅可以节省用来做“脚手架”的木材,而且便于移动;同时,有利于桥梁的维护。如果拱券的石材损坏,只需嵌入新的石材并进行局部修整,无需调整全桥。

3.采取了许多严格的措施来保持这座桥的稳定。李春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来加强拱门之间的横向连接,使28座拱门形成一个紧密牢固的有机整体。1)各拱票采用“下宽上窄”的方法,使各拱票向内倾斜,相互倚靠,加强其横向联系,防止拱石向外倾倒;在桥的宽度上,也采用了少量的“分界点”,即从桥的两端向桥的顶部逐渐减小宽度,从最宽的9.6米减小到9米,以加强桥的稳定性。2)在主票上沿桥宽方向均匀布置5根铁拉筋,穿过28张拱票,每根拉筋两端在石外露出半圆头,以夹紧28张拱票,增强其横向连接。四个小拱门上各有一根铁拉杆,起到同样的作用。3)在靠近外侧的几块拱石和两端的小拱上覆盖一层拱石,保护拱石;拱护石两侧有6个钩石钩住主拱石使其牢固连接。4)为了使相邻拱石紧密贴合在一起,在外侧联片两侧相邻拱石之间穿入起连接作用的“腰铁”,联片之间的相邻石也穿入拱背上的“腰铁”来链拱石。而且每块拱石的侧面都凿有细斜纹,增加摩擦力,加强每块券的横向连接。这些措施使全桥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增强了全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赵州桥的赵州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赵州桥是鲁班建造的。这座桥建成后,人张骑着毛驴,带着柴荣,也赶着去凑热闹。当他们来到桥上时,他们碰巧遇到鲁班,于是他们问这座桥是否能承受他们。鲁班心想,这座桥可以让骡子、马和马车通过,所以两个人算不了什么,于是他邀请他们到桥上去。谁知,张拿走了印着日月的钱包,柴荣推着印着“五岳名山”的车,就这样他们上了桥后,桥被压得摇晃起来。鲁班一看不妙,赶紧跳入水中,双手撑着桥的东侧。因为鲁班太过卖力,桥的东拱下留下了他的手印;结果,桥上留下了驴蹄印,车道沟,柴荣掉下去留下的膝印,张掉在桥上留下的圆坑。当然,这只是人们为了纪念古代工匠而编造的神话故事。

坐落在河北赵县以南五英里处的,是安济桥的俗称。

其实,划桨跨藏媳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大的弧形拱桥。桥长50.83米,宽9米,主孔净跨度37.02米。全桥由石头砌成,共用1,000多块石头,每块石头重1吨。桥上配有精美的石栏杆,金碧辉煌,灵巧精致。它以第一座开肩拱结构、精湛的建筑艺术和施工技巧等突出成就在国内外桥梁史上引人注目,充分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桥梁建设方面的丰富经验和高度智慧。赵州桥建于隋朝。隋朝统一中国后,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南北分裂,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时赵县是南北交通的必经之路。从这里可以北至卓君(今河北涿州市),南至京都洛阳。交通非常繁忙。但这条交通要道被城外的铀封锁,影响了人们的通信,汛期甚至无法通行。因此隋大业元年(公元6O5年)决定在* *河上修建一座大型石桥,结束长期交通不便的局面。李春被指定负责这座桥的设计和建造。李春带领其他工匠一起来到这里,并实地考察了蛹的骄傲桨口袋。同时,他认真总结以往桥梁建设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独特的设计方案,并按照设计方案精心施工,很快完成了桥梁建设的任务。李春等人在设计和建造方面取得了许多技术成果,把中国古代建筑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