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所有人,去泉州过一个周末,仿佛穿越了一千年。
网络名人里没有熙熙攘攘的游客,没有打卡的地方。
城市破败,建筑老旧,交通不发达。
我只是喜欢这个千年的破旧
就像找旧书一样,偶然发现,爱不释手。
泉州是我一见钟情的城市。
喜欢在街机里穿梭,
我在街角听到一口浓重的闽南话。
我喜欢逛文庙广场。
听着南音带着一点忧伤的古曲。
或者抬头看看伊斯兰景清神庙的圆顶,
感受一千年前的祈祷。
易捷神庙
泉州文庙
云山百越路,石州人。
泉州一直以其开放和包容而居于东南。
城初开始形成的文庙和西街,
是泉州的一个缩影。
从土门街过来,看到一个五门牌楼,2016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文庙作为泉州的分会场,被全国人民熟知。泉州孔庙是中国东南部最大的孔庙,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宋、元、明、清四代的建筑。
穿过牌坊大门,前面有一条过江通道,桥名叫“朱思桥”,是明朝嘉靖年间竖立的纪念碑。朱泗是孔子故乡的两条河——洙水和泗水。传说孔子曾在洙水和泗水之间设坛讲学,于是“洙泗”成了儒家的代名词。
文庙占地很大,周围有文庄状元楼、蔡公庙等建筑。亭子里有3000块石板,比喻3000多个孔子弟子。池畔旁边竖立着七十二座桥,比喻孔子弟子的七十二贤人。
走进正殿,上面挂着三代皇帝的御书:康熙的《万世宗师》,雍正的《无命为民》,嘉庆的《圣人大集》。整个大厅金碧辉煌。
每年高考的时候,大家都来这里祭孔,泉州历届高考状元都能拿到“泉州文庙奖学金”。
易捷神庙
西街
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街,
西街一日千年。
西街是泉州最大的宝藏,1300年的历史,够老了。城市嘈杂,人车混乱。我很高兴它没有被规划成一条所谓的老街。这里破旧不堪,保留着最真实最完整的历史街区。这是一条“活的”民俗街。
西街有古建筑、骑楼、豪宅,还有许多著名的豪宅在小巷深处熠熠生辉。从唐代欧阳詹开始,几乎每个朝代都有伟人依附于西街。随时随意进入一座古建筑,依旧鸡鸣,养狗逗猫,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
西街是一栋正在使用的原始普通住宅。在“老西街”的记忆里,“拳头烧酒曲”在这里盛行,南少林武术、烧酒、南音……泉州人世世代代在这里幸福地生活着。
西街也是一条美食街,东墙有桂圆、润饼、全炸饼、面糊、蒜枝、螺蛳...各种传统美食都很怀旧,在这里吃也没什么可辩解的。
西街路中央矗立着一座灯火通明的钟楼。钟楼建于1934,融合了闽西和闽南风格,成为泉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桑格西
开元寺
泉州的神仙有点挤,
每条巷子里可能都有庙。
在哪个城市,
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呢?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下令天下各州以年号建寺,寺名开元寺。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开元寺,但泉州开元寺规模最大,是闽南第一座古寺。
正殿由近百根巨型石柱支撑,俗称“百柱堂”,石柱上挂着一幅木制对联,“此地古为佛国,满街皆是圣人”。这是南宋大理学者朱和近代高僧大师所作。是泉州这座宗教文化色彩浓厚的古城的真实写照。
进入正殿,最吸引人的是梁槽间的24位飞天乐师,这在中国古建筑中并不多见,因为这些雕像都长着翅膀,很像西方传说中的丘比特。
寺庙前的平台上有72块狮身人面像青石浮雕,寺庙后廊上的两根古婆罗门教蓝色石柱都是明代修缮寺庙时从被毁的元代古印度教寺庙中搬来的。
开元寺有一座神奇的谭跃庙。大门常年紧闭,门口有很多信徒在祈祷和朝拜。开元寺是由谭跃寺的主人黄守恭(谭跃的意思是:向寺庙捐款的人)捐赠建造的。
黄守恭是当时泉州有名的富豪。他谦虚好客,博古通今,被称为“县中儒生”,有儒商的风范。因此,谭跃寺成为许多名利双收的学生前来学佛拜佛的原因之一。
寺内有一棵1300年的桑树,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桑树。当时黄守恭捐其桑田建寺,正殿匾额上写着“桑莲法界”的传说。
东西双塔是整个寺庙中最著名的。我们对这两座古建筑百看不厌。东塔是镇国塔,西塔是仁寿塔,建于唐代。自建造以来,它经历了多次翻新和损坏,现在它是在南宋重建后保存下来的。
双塔的住友塔上浮雕有39个释迦牟尼的故事,双塔的每个壁龛都有一尊浮雕佛像。* * *八十个保护雕像,每个都有不同的服装、姿势和表情。
瑞士人戴淼和德国人Ike 1935合著的《刺桐双塔》一书,拍摄了泉州双塔的每一个影像,并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这本书值得一读。
三座寺庙
关帝庙
在众多寺庙中,香火最旺的一定是土门街的关帝庙。与旁边的景清庙和文赋庙的安静相比,关帝庙真是人山人海。每当你来到这里,你都能感受到这热闹的景象。
早年,关帝庙主要供奉关君,到了明代,开始供奉岳飞。泉州当地商贸发达,传统商业文化讲究“信誉”二字,关公的诚信形象成为了这种美德的代表,因此被视为商业的守护神,也被称为“武财神”。
很多商人来祈福求财都会捐一些香火钱,关帝庙也会拿出大部分香火钱帮助办学,积累善举。因此,关帝庙成为闽南最受欢迎的寺庙之一。
关帝庙是一座具有浓郁闽南建筑风格的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正殿内有宋代大学者朱的书法、明代书法家的书法等著名牌匾,为关帝庙增添了几分文化底蕴。
三座寺庙
景清神庙
景清寺,又称伊苏哈布大清真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庙,由阿拉伯穆斯林创建。始建于北宋,距今已有1000多年。这座景清庙紧挨着关帝庙,两个宗教相处得很好。
从景清神庙的大门进入,这是一个模仿叙利亚大马士革倭马亚清真寺的大门。顶盖采用了非常传统的中式图案,可谓风格非常多样。
透过门楼,你不妨回头看看后墙上的两排阿拉伯石刻,据说记录了景清神庙的创建日期、重建时间和最早的名称。
往前走,可以看到一个红色边框的石雕。这是景清庙的保护令,也是明成祖在永乐五年颁布的圣旨。这是景清庙的重要遗迹。
朝拜殿,又称天坛,是祭拜上帝的地方。奉天寺的屋顶曾是一个巨大的穹顶,在明朝万历年间的地震中倒塌,只剩下正殿的四面墙和四根柱子。虽然它已被移动或丢失,但大部分柱基和柱仍留在原处。
回顾景清神庙的历史,许多阿拉伯人在建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耶路撒冷人Ahama在1309投入巨资建设。20世纪,阿曼苏丹捐赠了所有的钱,在景清神庙的东部修建了一座大规模的礼拜堂。
双桥
洛阳桥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连接大海的石桥是主要的交通要道。
千帆曾经很富有,跑遍了南北。
如今,历经波折,记录着历史和人生记忆。
洛阳桥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被誉为“海上第一桥”,古代“四大名桥”之一。明明是福建造的,为什么叫洛阳桥?
唐朝初年,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很多中原人南迁。中原人迁居泉州和闽南,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他们来到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与古都洛阳十分相似,便将此地命名为“洛阳”。
洛阳桥是在泉州知府蔡襄的号召下修建的,过程异常艰难,因为连江与大海交汇的地方被海水侵蚀的很深,桥基必须特别坚固才能防止潮水的侵蚀。当地人发明了种植牡蛎的方法来加固桥基。
他们先沿着桥的中轴线往河里扔大量的石头,然后用“牡蛎固定”的方法。牡蛎壳可以附着在岩石或其他牡蛎壳上,繁殖能力很强。
利用牡蛎繁殖迅速的优势,将原本松散的石堤粘合成坚固的整体,防止基石被潮水冲走。然后在上面建一个船码头。
这种造桥方法持续了七年,真的是大自然创造的杰作,所以才会延续千年。
在洛阳桥的桥面上,有500根栏杆柱子和28只精雕细刻的石狮子作为装饰。这些精美的石雕生动地展示了古代“石雕之都”惠安的独特魅力。
双桥
安平桥
安平桥,也叫“五里桥”,有将近900年的历史了。它是世界上最长的中世纪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石桥。
去之前脑补的画面是壮观的跨海大桥,让我忍不住向往。说到田野,安平桥在众人眼中是这样的:
古老的沧桑,水波不惊,像一条巨大的石龙卧在湖面上,悠闲地看着我这个兴致勃勃来到这里的远方人。那壮观的想象力呢?想象中的海湾呢?
安平桥四周都是陆地,没有跨湾的痕迹,更像是建在湿地公园里的景观桥。
安平桥当时发明了一种更科学的方法“卧木沉基”。由于安海湾水深泥泞,抛石容易下沉,导致石料浪费。旱季先在浅滩将杉木分层交叉,再压大石头条。随着石条的加高,重量越来越大,木头排便逐渐沉底,为墩柱打下基础。
桥梁建成后,“卧木沉基”的方法不仅简单,而且省工省料。
安平大桥于15年竣工。最令人感动的是,在建筑商黄瑚死后,他的儿子黄易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到处筹钱建桥。这种坚持和坚韧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泉州真的是适合慢节奏的生活。
人文气息浓厚,随便遇见一个千年老景区。
这条街上有一座庙、三座庙和两座桥。
基本上是不收费的,就随它去吧,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今天,我想介绍一些泉州有趣的事情。
下次介绍泉州的美食。
因为太好吃了,真的值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