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堤的军事功能
在冷兵器时代,海堤对使用弓箭的进攻者有非常明显的防御作用。所以历代很多统治者在修筑海堤时都非常重视其国防功能的发挥,把海堤建得又高又牢。如南宋孝宗干道(公元1165-1173)时期修建海堤,北起嘉定老鹤嘴,南至海宁甘浦以西,高于城墙,具有良好的军事防御功能。为此,世人评价“海防固若金汤”。其在国防上的有效性由此可见一斑。
元末日寇进攻时,有识之士提出将南方地区修筑海堤的防御方法引入北方。如当时著名学者于吉说:“京师之东,千里隔海,北极三海,南接青祁,苇田也;而潮来了,淤泥是沃土。宜用南仁法筑堤,卫水为田,招富民耕种,三年征税,可保京师,防岛失,省海运。”郑铮十二年(公元1352年),脱脱为相,因宗祁之论而大力推行,但因种种原因,“未久复”(《读史记》卷十一)。文中的“石马一”指的是日本海盗。这一建议虽然没有成功实施,但反映了古人了解海堤的双重作用,希望将其运用到北方地区,以加强首都重要场所的防御。
到了明代,由于统治者的重视,短短270多年间,海堤大修了13次,初步奠定了今天海堤的基础。这个时候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都是用巨大的石头建造,结构合理。明代嘉靖以后,日寇猖獗,万里长固的海堤成为沿海广大军民抗击日寇的重要防御工事。对此,明人和后来一些专门研究海防或海堤的著作都有指出。如《盐镇林炎》云:“海盐一带海堤,防潮;拒随塘而面,则可抵御海口之侵。池塘四周良田,富室对烟火。依赖它的人只是一个池塘。”《海防图说》说:“海防塘高如墙,有护塘港,宽四尺,深一尺五尺。是明朝人用来防御土匪的。”另一篇《海堤考》说:“海堤系统高于城墙,内外塘沟夹在一起。汤与海防取为固,亦用以防海,故规划特别主张。”后面的史料也表明,唐河将军早在明初就将海堤作为海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其防御体系,受到明人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