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哪些才华横溢的音乐家?最好列个清单,谢谢!
音乐神童——莫扎特(德国)
贝多芬(德国)
歌曲之王——舒伯特(德国)
音乐之神-汉德尔(德国)
指挥之王——卡拉扬(德国)
歌剧之王——威尔第(意大利)
音乐之王——斯卡拉蒂(意大利语)
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意大利)
三月之王-苏萨(美国)
流行歌曲之王——福斯特(英国)
花园舞蹈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
华尔兹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
交响乐之王——海顿(奥地利)
交响诗人——柏辽兹(法国)
印象派大师德彪西(法国)
轻歌剧之王-奥芬巴赫(法国)
管弦乐色彩大师拉威尔(法国)
钢琴诗人——肖邦(波伦)
钢琴之王——李斯特(匈牙利)
芭蕾舞音乐大师柴科夫斯基(俄国)
1.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1791)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是音乐史上不可多得的天才。他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小提琴手。莫扎特3岁开始学钢琴。4岁时,他只需弹奏几遍就能背诵普通的音乐。5岁时,他开始作曲。6岁时,他和妹妹随父亲到欧洲各国旅行演出,在欧洲引起轰动,被誉为“音乐神童”。这位早熟的天才虽然深受王公贵族的喜爱和欣赏,但也遭受了贵族社会对他人格的轻视和侮辱,身心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后来,莫扎特终于辞去了宫廷中的职务,摆脱了奴隶般的身份,勇敢地成为奥地利第一个不依附于贵族的自由作曲家。莫扎特的作品优雅清新,欢快抒情,旋律天真温柔甜美,充满青春活力。不幸的是,他只活到36岁,死后被埋在修道院的破烂墓地里,连个墓碑都没有。但他留给世人的却是近50部交响乐、22部歌剧、50部各种形式的协奏曲,以及众多室内乐、独唱、合唱作品,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世界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久的丰碑。65438年到0986年,一举拿下八块金牌的美国故事片《上帝的宠儿》就是根据莫扎特的生平改编的。
2.罗伯特·舒曼(1810-1856)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出生于德国茨维考的一个书商家庭,从小热爱音乐和文学。因为家庭偏见,他年轻时在大学学的是法律,放学后只能学音乐。当他能够通过曲折的奋斗专攻音乐时,他渴望获得成功。他用机械装置练习钢琴曲的指法,弄伤了手指,失去了成为钢琴演奏者的可能。于是他投身于音乐创作和音乐批评。舒曼生性敏感,有民主思想。1834年创办《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风气,促进浪漫主义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关心和支持不知名的音乐家,如肖邦、柏辽兹、李斯特、勃拉姆斯、瓦格纳等。1838年,因为维也纳反动当局发现了舒伯特的《C大调交响曲》,强迫他工作,他于1839年回到莱比锡,并与当时著名的钢琴家克拉拉结婚。1843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1856年因精神病去世——舒曼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嘉年华》、《交响练习曲》、《幻想曲》等。,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发展。1840年,他写了138首歌曲,被称为“歌曲”,还写了四首交响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曼弗雷德序曲等。
3.约瑟夫·海顿(1732-1809)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墓志铭之一。他出身贫寒,从小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作曲主要靠自己。他成年后长期担任乐队队长,并在90年代初成为当时的首席音乐家。1791和1794,他去了两次英国,很受欢迎。他主要从事旋律音乐的创作。他确立了“弦乐四重奏”和古典“交响乐”的结构形式,将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并用完整的交响乐团进行编排,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一生创作了100多部交响曲,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告别》、《钟》、《狩猎》、《惊愕》、《军队》、《伦敦》、《牛顿》等,因此被称为“交响曲之父”。他的音乐语言简单,凝练,平易近人,感情清晰,乐观向上。作品不强调深刻的抒情性和戏剧性的刻画,而主要着眼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经常用“说话”的原则来表现世界的风土人情。主要作品有弦乐四重奏《百灵鸟》、清唱剧《创世纪》、《四季》及部分歌剧、歌曲等七十六首。在音乐的发展中,他经常运用主题灵活的原则,这直接启发了贝多芬的“动机发展”。
4.有着“小提琴天才”称号的帕格尼尼,可以说是小提琴音乐史上最杰出的演奏家和作曲家。
1782出生于意大利,自幼随父学习曼陀林和小提琴,后师从安东尼奥·切尔韦托、作曲家弗朗切斯科·涅科、教堂音乐家贾奥莫·科斯塔。在16岁时,他写下了他著名的“二十四随想曲”,36638.68668686661
他的演奏技巧被形容为难以捉摸,令人眼花缭乱,无论音乐有多难,他都用手弹奏,他的不羁和狂野的表演让观众为他疯狂。那时,他已经轰动了整个欧洲。
当时为他伴奏的是名为“大炮”的小提琴,由瓜内利·德尔·耶稣1742制作。
帕格尼尼(1782-1840)
1782 10月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
从65438年到0787年,他开始学习曼陀林和小提琴。
1793举办公开演唱会。
1797意大利北部巡演。
1801年加入陆氏宫廷乐队。
1805完成作品《24随想》
1817完成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1828开始环游世界。
1840死于5月。
6.肖邦
-波兰作曲家,一半法国血统。他的父亲从法国搬到华沙,教贵族子弟法语。肖邦小时候就展示了他的音乐天赋,并在新成立的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在学校,他爱上了年轻歌手康斯坦斯·格拉特科夫斯卡。19岁时,他写出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据说这个年轻的女孩激发了肖邦的创作。9月,肖邦来到了巴黎,他的余生都与这座城市的艺术生活联系在了一起。20085年,肖邦与沙龙里的许多杰出艺术家保持着联系,如音乐家李斯特和柏辽兹,作家雨果、巴尔扎克、乔治·桑和海涅,以及画家德拉克洛瓦等。20085.868686863633通过李斯特,肖邦认识了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奥罗尔·杜·王德,他的名字叫乔治·桑,有一双忧郁的眼睛。肖邦对她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但很快就被她的魅力征服了。在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激情的控制下,他的音乐想象力达到了高度的兴奋。在接下来的八年里,肖邦每年夏天都在乔治·桑的别墅度过。这几年也是肖邦创作最繁荣的时期。但他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与乔治·桑的关系也破裂了。在他的最后一封信中,他充满了孤独和绝望。1848年在英国演出,返回巴黎几个月后去世,享年39岁。他的葬礼在莫扎特的安魂曲和他自己的葬礼进行曲中举行。他被安葬在拉切兹公墓,一个朋友在他的坟上撒了波兰土——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具原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绝不会和别人的混为一谈。在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一位将创作生命集中在钢琴上的大师。从一开始,他的想象力就奉献给了键盘,他在这个狭小的结构里创造了一个世界。他的天才甚至将钢琴的局限性变成了美的源泉。当然,不能演奏任何长度的持续音符是钢琴的主要限制,但肖邦巧妙地克服了这些限制。他对现代钢琴风格形成的贡献不亚于任何一位音乐家。肖邦用踏板使低音中相距甚远的和弦保持连续,形成一个旋律迷人的音群。他告诉学生:“每个音符都要唱。”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装饰——颤音、装饰性音符和轻快的过渡句——神奇地延伸了那些单音符。所有这些东西总是安排得很顺手,音乐几乎像是自己演奏的——在肖邦的身上,母亲的血统占主导地位,他是第一个在自己的音乐中强烈突出斯拉夫民族因素的伟大作曲家。从此,斯拉夫民族因素进入了欧洲音乐的主流。在肖邦的《战争气氛的波洛涅兹》中,波兰民族的血液在强烈地沸腾着,他们矫健、勇敢、拱形的旋律像一根弯曲的钢筋。骑士般的马祖卡闪着火热而辉煌的姿态;甜蜜的温柔和机智的调情贯穿华尔兹。除了这些精神化的舞蹈形式,肖邦还创作了幻想曲、谐谑曲、叙事曲、即兴曲、前奏曲和奏鸣曲。他的感情有时神秘得像魔鬼,有时又迷人得像水妖,但总是温暖而亲切。灵性,通过他的抒情而成为一种普遍的语言,在他辉煌的练习曲中庆祝着最大的胜利,而那些夜曲是他在孤独中的梦想,他向宁静的夜晚倾诉着一个人最真诚的渴望。虽然表面上他是一个幸运的宠儿,但实际上,和他同时代的很多浪漫的人一样,他也是一个在生活中吃过很多苦的人。
7.贝多芬
1787年4月,一个年轻人去维也纳会见当时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这个人又丑又矮又聪明,在莫扎特面前炫耀自己的钢琴技巧,连号称神童的莫扎特都赞叹不已。马上对在场的朋友说:“这个年轻人一定会为乐坛出一把火。”莫扎特的预言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立刻成为现实。这个人就是著名的贝多芬。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在德国科隆附近莱茵河畔的波恩。他的父亲约翰是个平庸的人,也是个酒鬼。贝多芬的童年没有幸福,但他被鞭打。他父亲想让儿子成为二神童,让他靠他享受财富,于是逼着他学钢琴。如果他失败了,他就会被打败。贝多芬就是在这种悲惨而痛苦的命运中度过了童年。贝多芬非凡的天赋,加上后天的刻苦训练,越来越高,连他的老师都充满了遗憾。十二岁时,贝多芬受雇为宫廷古钢琴和管风琴乐师,他还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贝多芬在宫廷中逐渐受到重视,但他野心勃勃,于1787年前往维也纳祭奠莫扎特。但不幸的是,他的母亲在波恩病危,回国后不久就去世了。这对贝多芬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在波恩又呆了五年。为了实现他的理想,贝多芬于1792年再次去了维也纳。这一次,瓦尔斯坦伯爵给了很多帮助。作为回报,贝多芬日后创作了钢琴奏鸣曲,献给瓦尔斯坦。在维也纳,贝多芬师从海顿一年,然后向申克、阿布拉伊·兹贝格、萨列里等名师求教,尤其是后者。他读书十年,是为了挣脱束缚,追求自由。贝多芬于1795年在维也纳举行了他的第一场音乐会,当时他亲自演奏了自己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给维也纳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使他闻名遐迩。他的《第一交响曲》创作较晚,同年出版了三首钢琴三重奏《贝多芬》,也确立了演奏家和作曲家的双重声誉。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他创作了第一至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和第一至第三号钢琴协奏曲。1799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一交响曲》。他凭着神奇的想象力,接连写出了震惊乐坛的名作。在这些作品中,洋溢着生命的喜悦和热情,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由意境,突破了连莫扎特都被束缚的严格形式。德芙的名声在一帆风顺的时候达到了顶点,但不幸的是,命运降临到了他身上——他得了聋哑病,是个听不见的巨人。这是一个残酷的打击。为了怕人们发现他是聋子,贝多芬逐渐独居,变得越来越孤僻。此时,他爱上了17岁的女孩朱丽叶·古驰·阿迪。著名的第14号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他们爱上的作品。1802年,贝多芬搬到了离维也纳一小时车程的宁静村庄黑里金,在那里他完成了第二交响曲。但耳病的恶化让他痛苦不堪,于是写下了海利根施塔特的遗书,陈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后来贝多芬因为康德的哲学重建了自信。忘记不幸的最好方法是努力工作。此时,他回到维也纳,满脑子都是音乐,并于1803年写出了雷霆万钧的第三交响曲《英雄》。这首歌本来是想献给拿破仑的,但是因为拿破仑加冕为皇帝,贝多芬生气了,把拿破仑的名字擦掉了,改名为《英雄交响曲》。同年,贝多芬写下了一首优秀的第九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齐》。1804年完成第21号钢琴奏鸣曲《瓦尔德斯坦》。次年,他完成了第23号钢琴奏鸣曲《激情》和独特的歌剧《费德里欧》。在这一系列作品中,他展现了真本事,如《华德斯坦》《热情》,令世人神往。1806年,他还创作了D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和小提琴协奏曲。1808年,贝多芬同时发表了第五交响曲《命运》和第六交响曲《田园》。1809年完成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这些都是不朽的杰作,有一座热情的火山。贝多芬的内心蕴含着无尽的感情,细腻、超凡、和谐、完美。贝多芬有意把他的想法融入音乐中。比如在第五首《命运》中,开头的主题动机是命运之神用力敲门,而在第六首《田园》中,贝多芬描写自然的意图更加明显。在第一乐章中,他标注了“一个让人感到轻松愉快的国家”的字样。1809年,拿破仑攻占维也纳,公孙亲王逃亡,贝多芬经济陷入困境。战争的日子里,他依然留在维也纳,苦心创作,他的《皇帝》协奏曲是在隆隆的炮声中写成的。由于《命运》和《田园》的首场演出没有赢得维也纳人民的青睐,贝多芬决定启程赴德,但由于鲁道夫公爵、罗伯特·高维兹王子和金斯基公爵的努力,他留了下来。以后贝多芬写了《大公钢琴三重奏》献给这些恩人,音乐飞入寻常百姓家。自法国大革命以来,欧洲的空气变得清新,个人自由和人权得到了确定。贝多芬还普及了音乐,把音乐从贵族带到了全民。贝多芬的成就是不朽的。拿破仑战败后,维也纳又恢复了欢乐的气氛。1812年,贝多芬在救济残疾人音乐会上首演了《第七交响曲》和《第八交响曲》,轰动一时。他赢得了维也纳人民的尊敬。贝多芬在1804年至1814年间患有生理性耳聋,但在这十一年间,他的作品内容丰富,具有前所未有的历史价值。他在人类音乐的宝库中写下了辉煌的一笔。他的《第七交响曲》没有标题,瓦格纳认为这首曲子是舞蹈的象征,尤其是充满激情的最后乐章。《第八交响曲》是他九部交响曲中最清晰、最令人耳目一新的一部,他以一种哲学的、超然的态度来浏览人生。贝多芬的第三次生命始于1815年。那时候他已经到了壮年,对人生有了更透彻的理解。此后,除了第九交响曲《合唱》和《庄严的弥撒》之外,他所写的音乐都是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都有一种内在的、深刻的精神意境。随着他的弟弟卡尔于1814年去世,贝多芬承担起监护和抚养他侄子的责任。但是收养的过程和他侄子事后造成的问题让他吃了不少苦头。总之,他不能把他的爱转移到他的侄子身上。贝多芬关于如何与人相处的理论彻底崩溃了。音乐圣斗士贝多芬变得更加抑郁,而身体状况更加严重,经济非常拮据。当时他正在努力创作两大作品——《庄严的弥撒》和《第九交响曲》。特别是,当鲁道夫被任命为大主教时,第一首歌就为他演奏了。由于责任重大,他花了大约五年时间才于1823年完成。他的《第九交响曲》于次年5月7日首演,将他的人气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合唱部分取自席勒的诗《欢乐颂》。他早年就有这个想法,32年后终于如愿以偿。《第九交响曲》的成功给他带来了一生中最大的荣耀和欢乐。贝多芬亲自指挥了第九交响曲的排练,但由于耳聋,秩序混乱,于是由乌姆拉夫指挥了正式演出。贝多芬仍然在舞台上,背对着观众。整首歌唱完,观众深受感动,大声欢呼,掌声如雷,但贝多芬已不省人事,经演奏者提醒,才看到感人的一幕,含泪作答。这是贝多芬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他不知不觉患上了肝病,日子一天天不好过。他即将离开人世的心灵,趋于宁静。此时的贝多芬仿佛置身于一片稀薄纯净的天空中,俯瞰着他即将离开的世界。他写了五首最后的弦乐四重奏。这些室内乐是他最后的作品,也是贝多芬留给世界的遗嘱。它向全世界证明了精神可以战胜痛苦,甚至死亡。最后一声春雷响起,贝多芬的生命即将结束。仅在1826年,他就做了四次手术,但他的病情没有好转。1827年3月26日下午,维也纳突然下起了暴风雪,伴随着震耳欲聋的春雷。这时,贝多芬握紧右拳,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据古代记载,贝多芬的葬礼在3月29日举行,两万多名维也纳市民参加了护送到举行纪念弥撒的Jasseur教堂。...
8 .舒伯特
奥地利作曲家,1797 65438+10月31,出生于维也纳郊区的一个中产阶级市民家庭。童年时,他从家庭音乐生活中学习演奏管风琴、钢琴和小提琴,掌握了基本的作曲方法和合唱艺术,十一岁时进入一所免费神学院。在学校读书。在学校,他加入了一个学生乐队,有时担任指挥,并熟悉了许多维也纳古典作曲家的作品。同时,他从十三岁开始了紧张的创作活动。1813、16岁的舒伯特离开神学院,在父亲的学校里做助教。此时,他虽然忙于教学,但仍创作了许多充满活力的作品。1818舒伯特毅然辞去教职,投身音乐创作。没有固定收入,他很穷,31岁就英年早逝。根据他的遗愿,人们将他安葬在他所崇拜的贝多芬旁边——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过渡时期。他的交响乐风格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他美妙的抒情性让李斯特称他为“有史以来最有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在传统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质。他的室内乐作品都打上了舒伯特的印记,是维也纳古典主义最后的作品。在《即兴曲》和《音乐时刻》中,舒伯特让钢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风格。它们的随意性、自发性和意想不到的魅力都成为了浪漫主义的元素。舒伯特最受欢迎的歌曲是他的600多首歌曲。这些歌曲都是直接从诗歌的内心感受中产生的,没有人能超越他溢出的才华和清新的感受。钢琴伴奏也产生了特殊的效果:一两个小节描绘了一条潺潺的小溪,一个街头表演者破旧的绞弦琴,或者天堂前的一只云雀。说到舒伯特的歌曲,我们可以引用舒曼对《c大调交响曲》的评论:“这种音乐把我们引入一种情境,让我们忘记了曾经拥有的东西。”
9.度假小屋
-巴赫(1685-1750)是德国最伟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也是一位管风琴家。他出生在埃森纳赫的一个音乐家庭。从18岁起,他就在许多教堂和宫殿里担任音乐家和管风琴师,但他只是在去世前作为管风琴师而出名。他笃信宗教,把路德新教的赞美诗和教堂乐器风琴作为他创作素材和音响观念的核心。但他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浓郁的世俗情怀和大胆的创新精神。他的创作以复调为主,立意严谨,有内心感受,有哲理,有逻辑。主要作品有:宗教与世俗清唱剧200余首,干部宗教的激情,弥撒等。其中代表作品有大型声乐套曲《马修·怀曲》、《约翰的激情》、《B小调弥撒曲》、《改革运动大合唱》、《农民大合唱》、《咖啡大合唱》。有6部器乐作品,分别是《勃兰登堡协奏曲》、两部十二等节奏钢琴曲集《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意大利协奏曲《赋格的艺术》、《音乐的奉献》、6部无伴奏小提琴组曲和奏鸣曲。但由于当时的种种社会原因,巴赫的创作才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直到19世纪中叶,在门德尔松等人的大力推荐下,他的作品才得以大量出版和演出。巴赫的作品对现代西方音乐影响深远,因此他被誉为“音乐之父”和西欧“无与伦比的大师”。
10.利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天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音乐活动家。他出生于匈牙利雷丁,六岁开始学习钢琴。他是萨里、车尔尼、塞贝里亚诺·雷哈和贝尔的弟子。他十六岁定居巴黎,受到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音乐上,他提倡标题音乐,开创了交响诗的体裁,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13首交响诗。在帕格尼尼的影响下,李斯特创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十首钢琴练习曲。他建立了一种与学院氛围和市民习惯相对立的新浪漫主义原则,支持了阿尔伯特尼斯、斯美塔纳、柏辽兹、瓦格纳等作曲家的创作。相传贝多芬听了他的演奏后,非常佩服他的天才,曾上台拥抱亲吻李斯特,成为李斯特音乐成长的一段佳话。他从1848开始住在魏玛,定期回匈牙利。他创建了布达佩斯国家音乐学院,并担任院长。李斯特创作活动的进步民主倾向,很大程度上与匈牙利民族解放运动有关——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离不开李斯特的名字,就像圆舞曲离不开施特劳斯,交响乐离不开贝多芬的名字一样。其钢琴曲已被收入世界古典钢琴曲文献宝库——李斯特创作的十九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4》,在其钢琴作品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些作品不仅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而且为狂想曲这一音乐体裁的创作树立了杰出的音乐典范。这些作品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蹈音乐为基础,经过艺术加工和发展,所以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这些乐曲结构精炼,音乐思想丰富。音乐语言和表达方式与匈牙利乡村舞曲和城市说唱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音乐的形式时有变化,但音乐形象总是鲜明而朴素的,体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统一。
11比才
——比才(1838-1875)是法国作曲家。他出生于巴黎,四岁开始随母亲学习钢琴。九岁时,他来自巴黎音乐学院。19岁时,比才以钢琴家和作曲家的身份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并获得了罗马基金在意大利学习三年。1863年,比才创作了第一部歌剧《采珠人》,之后主要从事歌剧创作。作品有《卡门序曲》、《少女》等。在他的作品中,现实主义得到了深化,社会底层的普通人成为了他作品的主角。在他的音乐中,融合了鲜明的民族色彩、描写生活冲突的交响曲的表现性发展、热爱法国歌剧的传统表达,创造了19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歌剧《卡门》。故事发生在1800左右。唐·霍桑,一个出身农民家庭的下级军官,爱上了吉普赛烟草工人卡门,成为了一名走私犯。过了一段时间,卡门对唐·霍桑变得冷淡,她爱上了斗牛士卡米罗·霍桑的嫉妒,这让卡门很恼火。他干涉了她的恋爱自由,她被这种干涉激怒,和他分手了。后来,在一群为卡米罗斗牛胜利欢呼的人群中,霍尔西刺杀了卡门。该剧刻画了卡门热情奔放的性格。音乐多采用舞曲和分段曲,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西班牙风格。歌剧《卡门》是创造性艺术的杰作,也是世界上最常上演的戏剧之一。
12勃拉姆斯
-奥汉尼斯·勃拉姆斯(1833-1897)是19世纪下半叶最杰出的德国古典音乐作曲家。勃拉姆斯于1833年5月7日出生于汉堡一个职业音乐家的家庭。他的童年非常贫困。十三岁时,他在酒店为舞蹈伴奏,并在剧院帮助父亲演奏。同时,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他还写了许多沙龙音乐作品,包括各种舞曲、进行曲和管弦乐编曲。他跟随戈塞尔和马辰学习钢琴,并在一生中结交了许多朋友,特别是得到了舒曼和约阿希姆的欣赏和支持。他是一位创作与表演并重的作曲家。但他没有上音乐学校,靠的是自己的勤奋,自己的出众才华,以及对自己所投身的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他成熟的作品证明他掌握了最高的艺术技巧和才华。他的作品既古典又浪漫,很少用标题。交响乐作品模仿了贝多芬宏大的气势,细致的笔法,多变的情感,有时还有田园气息,但仍有自己的特色。他非常重视奥地利民歌,创作了90多首编曲。各种形式的合奏音乐提高了室内乐的地位。此外,他还创作了200多首歌曲、四部交响曲、多首钢琴曲、主题变奏曲和协奏曲,其中《D小提琴协奏曲》和《A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20世纪60年代,他定居维也纳,把欧洲作为他的第二故乡。他于1897年4月3日在维也纳逝世——勃拉姆斯的交响曲构思宏大,规模巨大,这与他的祖先密切相关:他的戏剧音乐来自贝多芬,他对民歌、舞曲等体裁的兴趣明显被舒伯特模仿。他个人充满激情的叙事基调让他更接近舒曼。他继承了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吸收了深刻的人道主义和炽热的爱国主义,努力表现时代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他的作品成为继贝多芬之后西欧交响音乐的杰出典范——如果与奥地利交响作曲家布鲁克纳相比,布鲁克纳的九部交响曲似乎来源于一个统一的结构,而勃拉姆斯的四部交响曲则具有不同的思想内容。它们各自形成了一部独特的音乐剧:第一交响曲宏大如史诗,可见贝多芬“从黑暗走向光明”思想的强烈影响;第二交响曲是一首风俗和舞蹈的抒情诗。《第三交响曲》是一首悲壮的颂歌,但其戏剧性的终曲却引人入胜。第四交响曲的戏剧性发展几乎达到了古典悲剧的境界。就其历史成就而言,在德国音乐史上,人们常将勃拉姆斯与巴赫、贝多芬相提并论,将其比作三大支柱,即根据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的名字首字母,总称为“三B”。
13.门德尔松
——雅各·路德维希·费里克斯·门德尔松·巴尔托迪(1809-1847)是德国著名作曲家。1809年2月3日出生于汉堡。他的祖父是著名的犹太哲学家,父亲是银行家,母亲在当时以广博的文化修养和音乐天赋而闻名。门德尔松小时候住在柏林。他从小学习钢琴和乐理。九岁时,他在一场音乐会上作为钢琴家演奏钢琴。十一岁开始尝试创作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因为生活在一个有教养的家庭,他经常在家庭周日聚会上接触到海涅、黑格尔、斯文德拉、韦伯、莫塞莱斯等人等文化界和知识界的杰出代表。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精神和创作部迅速成熟。他创作著名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时只有17岁。年轻时,他致力于丰富自己多方面的知识,最终成为当代最有修养的艺术家。他于1835定居莱比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