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乐有哪些历史渊源?

有一种说法是,哀乐改编自一种民乐,由抗战时期延安“陆毅”音乐家刘迟在陕北用唢呐演奏的民乐《凤铃》改编而成。当昌茂儿大师用唢呐为我们三人演奏《封凤玲》时,我们都被这悲壮的音乐所吸引。

这首曲子的音乐极其丰富、深情、悲壮、博大,没有压抑和悲伤,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演出中,通过集体讨论和笛子的主导演奏,从旋律结构、曲式组织等方面对《凤铃》进行了加工、改造和丰富,形成了《伤逝》的雏形。然后,这支临时乐队接到了为刘志丹的灵柩送行的任务。一路走来,我们在演奏这首曲子的时候,不断地对它进行加工。这样,这种“哀乐”就趋于一种更完整、更干净的音乐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