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的永恒。
从人类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史来看,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已经具备了传递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这两个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人和社会依靠生产劳动维持生活,依靠教育传递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经验。没有教育,任何社会都无法生产和再生产物质财富和人类本身。可见,教育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社会物质资料和人类自身繁衍不可缺少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普遍的、永恒的范畴,是永恒的。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教育。教育是永恒的事业,教育是永恒的工作,教育是永恒的社会现象。
2.教育的历史性。
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不同,教育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内容和形式。因此,教育是历史性的。教育的历史性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时代性和阶级性。教育的时代性主要是指教育的发展受到不同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同一时代的教育(不考虑其社会性质)也有一些时代特点。教育的阶级性是阶级社会的教育属性之一。教育的阶级性主要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哪个阶级的接班人的问题,即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教育的阶级性是由一定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决定的,体现在教育的社会性上。
3.教育相对独立
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方面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主动性,另一方面是指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因而不是被动地受社会发展的决定和制约,也不是与社会发展完全同步、绝对统一。具体原因如下:
(1)教育和社会发展不平衡。
在新的社会制度刚刚建立的时候,旧的教育残余和影响依然存在,这时候的不平衡就表现为教育的滞后。当一个旧的社会制度即将崩溃的时候,新的教育就会出现和萌芽,这时候的不平衡就表现在教育的推进上。在现代社会,由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缩短和人才培养的周期延长的反差,教育的发展必须“超前”,投资增长的比例必须略高于经济增长的比例,这也是教育超前发展的表现。
(2)教育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
教育不仅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还受人们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受社会意识、政治、法律、哲学、文学、道德和宗教观念的制约,受人口、地理和民族传统的制约。由于上述社会因素对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相对独立性,反映这些社会思想文化影响和传播的教育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和国际借鉴性。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其自身在实践中形成的、被历史实践证明符合育人规律的行之有效的理论、观点、体系、内容、形式、手段和方法,必然会积淀为优秀的教育传统,从而超越时代和历史,为教育发展所传承。同时,那些反映人们身心发展规律、现代生产和文化科学发展规律,在实践中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并为历史实践所证明的教育经验和成果,也必然具有相互借鉴的价值。
由于上述原因,教育的发展独立于社会,特别是政治和经济制度。但由于教育的社会性和历史性,这种独立性只能理解为相对独立性,其发展过程迟早会与社会发展基本一致。那些受到其他社会因素制约的方面,仍然要经过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折射”,它的历史传承和外来借鉴仍然要按照一定的社会价值尺度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