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财团——美国金融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私人银行集团

摩根财团是一本很有分量的书。说它有“分量”的第一个原因是这本书真的够厚。中文版800页80万字,时间跨度150年。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书中每一个历史细节的描述都是基于第一手档案和各种原始资料,最大程度的还原了真实的历史。

它的作者很有名。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罗恩·切诺,他曾五次获得普利策奖,是美国最著名的传记作家。《摩根财团》是切诺的第一部作品。一出版就获得了美国图书业最权威的奖项——国家图书奖。切诺后来写了汉密尔顿、洛克菲勒、华盛顿的传记,获奖无数。《财富》杂志称罗恩·切尔诺伊为“美国传记作家的代表”。

这本书有分量的第三个原因是它的中文翻译也很好。本书由CICC前董事长、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任行长金立群先生翻译。金立群先生对这本书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前后花了两年时间,翻译了三个学校,并亲自写了一篇长长的推荐序言,从金融专家的角度为我们指出了这本书的巨大价值。

为什么这个摩根财团很重要?罗恩·切诺(Ron Cherno)说,他原本想写一部华尔街通史,但题目太庞大,难以把握。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选择一家最能代表华尔街的银行,即摩根财团。所以,摩根财团作为美国金融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私人银行集团,看完这部摩根史,就会明白美国现代金融业发展的来龙去脉。

那么更进一步,为什么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回过头去深入了解美国的金融历史?金立群先生认为,现有的主流经济金融理论是基于西方国家特殊的历史经验,在任何发展阶段、任何条件下都不一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如果不仔细分析这些理论产生的历史土壤,只知道简单照搬,很可能会吃大亏。因此,如果我们了解西方金融的历史,我们就可以了解西方金融理论的起源,从而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经济和社会。这也是金立群先生花了这么大力气翻译介绍这个摩根财团的原因。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我就从三个方面给大家详细讲一下,摩根财团在美国金融史上的巨大影响。

第一,我们知道美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巨型工业信托组织,垄断了美国经济。然而,信托的出现并不是美国工业大亨的胜利,而是以摩根为首的华尔街势力崛起的象征。这是为什么呢?

第二,摩根财团发挥了巨大的能量,帮助美国夺取全球霸权。财团是如何帮助一个国家称霸的?

第三,在摩根财团膨胀的时候,连美国政府都要对其进行限制,甚至出台专门的法律对其进行约束。那么,摩根财团是如何与美国政府博弈的呢?

第一部分

好了,先说第一点。为什么说产业信托的出现象征着以摩根为首的华尔街势力的崛起?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美国当时处于什么经济发展阶段。19年底,美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即以钢铁、能源、铁路、航运为重点的重工业革命。重工业是资本密集型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当时资本匮乏。

同时,当时国家大型企业少,地方企业实力弱,不能靠自己的信誉发行股票和债券。他们不得不依靠华尔街财团的信誉背书来筹集资金。换句话说,华尔街控制着稀缺资本的流动,可以影响工业企业的生死,工业不得不服从华尔街。但当时华尔街只是对行业施加间接影响,并不直接参与运营。

真正让华尔街成为美国经济实际操盘手的,是当时摩根财团的掌门人皮尔庞特·摩根,也就是“老摩根”。老摩根的开创性工作之一就是建立了当时美国最大的几个产业信托组织——铁路信托、钢铁信托和国际海事信托。

你可能想知道为什么老摩根,作为一个银行家,要成立一个工业信托。按照常理,产业资本一旦联合起来,可能会削弱金融资本的力量。

当时美国工业存在过度投资和恶性竞争的趋势。以铁路为例。铁路是19世纪的“互联网”,是当时最具活力的新兴行业,也是最受资本青睐的行业。当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中,60%是铁路公司。公众争相购买铁路股票,期望一夜暴富。为了争夺垄断地位,各大铁路公司竞相铺设铁路线,导致严重过剩。比如圣路易斯和亚特兰大之间,有20条铁路线相互竞争,铁路公司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

导致大量铁路公司破产,中小投资者血本无归。由于这些铁路证券由摩根为首的华尔街银行集团承销,愤怒的公众对摩根感到愤怒,摩根财团多年来苦心建立的商业信誉严重受损。更糟糕的是,铁路行业的疯狂投资和恶性竞争会造成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873的恐慌。当时,美国有89家铁路公司债务违约,美国最著名的银行之一杰伊·库克财团因为投机北太平洋铁路的股票而宣布破产,最终引发了金融崩溃。5000家商业公司和57家证券公司倒闭,纽约证券交易所自成立以来首次关闭10天。

某种程度上,这次金融崩溃对摩根是有利的,因为它最大的竞争对手破产了,摩根财团成为了美国金融界的头号玩家。然而,老摩根从未忘记金融崩溃的教训。他决定整顿铁路行业的乱象,避免与铁路信托公司恶性竞争。他是怎么做到的?

起初,老摩根凭借个人威望,把铁路大亨叫到自己的私人游艇维京号上,坐在一起签署君子协定,组成信托。该协议也被称为“维京协议”。但是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根本行不通,总有人偷偷降价毁约。于是,老摩根干脆自己动手,重组破产的铁路公司,把自己的合伙人安插到这些公司的董事会里,从而把公司的控制权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这个过程被称为美国铁路的“组织化”。老摩根就这样控制了几十家铁路公司,他把它们组建成一个巨型铁路信托,总收入相当于美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

此外,老摩根还发明了一种叫做“股权信托”的方法,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控制力。这里的股权信托是指分散的中小投资者将其股票委托给银行,帮助其行使股东权利。这样,银行家就成了很多中小股东的代言人,进一步控制了铁路公司。到1900,以老摩根为首的华尔街银行集团实际控制了整个美国铁路系统。

应该如何评价摩根的铁路信托?一般认为自由竞争是好的,垄断是坏的,信任的建立是历史的反应。然而,铁路是一种公共产品,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当时几十家小铁路公司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不利于铁路稳定运营,损害了中小投资者利益。客观地说,摩根的铁路信托极大地改善了美国铁路的运营,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当然,摩根财团也借此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美国经济的至尊主。

铁路信托大获成功后,老摩根也效仿,于1901成立了钢铁信托。当时,老摩根拥有的钢铁公司和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公司之间竞争激烈,钢铁行业也出现了价格战和生产过剩。这一次,老摩根的解决方案是直接以4.8亿美元收购卡内基的公司,从而组建了美国钢铁公司。这个钢铁托拉斯控制了美国钢铁总产量的65%,其市值占当时美国制造业资本总额的1/6。在与卡内基签署购买协议后,老摩根站起来对卡内基说:“祝贺你成为世界首富。”

1902年,老摩根成立了航运信托,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船队。通过铁路信托和航运信托的合资企业,老摩根控制了美国和欧洲之间的主要货运网络。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泰坦尼克号属于老摩根的航运信托公司,它是在老摩根的亲自批准下建造的。他原定参加泰坦尼克号的首航,但最后因为临时有事取消了,逃了出来。

所以,你看,老摩根通过建立铁路、钢铁、航运三个信托组织,极大地控制了美国经济。华尔街的银行家们纷纷效仿,成立了许多大型工业信托公司。作者在书中将这一时期称为“领主时代”,认为以老摩根为首的华尔街银行家才是那个时代真正的主人。

好了,这是给你的第一点:兴业信托的出现象征着以摩根为首的华尔街势力的崛起。通过建立三个信托组织,老摩根牢牢控制了这个行业,成为美国最强大的金融资本家。

第二部分

然而,在20世纪初,摩根财团虽然在美国大出风头,但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作用仍然不大。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摩根财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得摩根财团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这是怎么回事?这是接下来要讨论的第二点。

我们知道,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巨大变化。欧洲列强满目疮痍,美国是这两场战争的最大受益者。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摆脱经济萧条,强势崛起,最终取代大英帝国成为新的全球霸主。全球金融中心逐渐从伦敦金融城转移到纽约华尔街。与此同时,美国的外交政策从传统的孤立主义转向积极干预国际事务,试图构建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摩根财团与美国政府高度绑定,成为美国政府背后的重要推手。具体来说,摩根财团做了两件事:第一是插手欧洲事务,把国际金融的主导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二是帮助美国在第三世界获得利益。

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夏天,欧洲传来战争的消息,普通美国人非常害怕,导致股价大跌。嗅觉敏锐的伙伴摩根特别兴奋,意识到这是一个在战争中发财的好机会。这时,老摩根已经去世,他的儿子小摩根接任。与老摩根不同,小摩根不是事事亲力亲为,而是组建了一个精明而坚韧的合伙人团队来管理业务。戴维森、拉蒙特等人主导了这一时期摩根的业务。

一战前,美国是国际金融的债务国。因为工业发展急需资金,大量美国公司去欧洲发债。摩根财团之所以能成为华尔街的老大,是因为它起步于英国,在欧洲有着广泛的人脉,可以帮助美国企业筹集大量的欧洲资本。一战爆发后,欧洲缺钱,他们只好反过来向美国借钱。我可以向谁借?当然是他们的老朋友摩根财团。

比如法国政府拿摩根财团当他们的财务代理,要求贷款6543.8亿美元购买战略物资。与此同时,英国政府还找到摩根财团,要求摩根为他们大量购买美国军火。为了公平起见,避免各国争夺美国物资,哄抬物价,摩根财团干脆成立了一个“出口部”,作为所有参战国的独家采购机构。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点:协约国是指一战时英法俄组成的军事集团,其对手盟国是德国和奥匈帝国组成的军事集团。

在整个一战期间,摩根财团为同盟国购买了高达30亿美元的战略物资,占美国卖给同盟国物资的一半。摩根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买家,美国所有的商业领袖都挤破头讨好摩根,希望能拿到大单。协约国用于采购的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在美国发行以摩根财团为首的债券筹集的。在美国源源不断的物资装备供应下,盟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有人认为摩根财团是盟军战争胜利的最大功臣。例如,当英国报业大亨访问摩根财团时,他说,“战争是在这堵墙内赢得的。”

然而,虽然盟军赢得了战争,但摩根财团和美国政府是最大的赢家。一战给美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工业繁荣和贸易顺差,给欧洲留下了一片废墟和巨额外债。到一战结束,同盟国欠美国的战争债务高达6543.8+00亿美元,其中英国欠40亿美元,法国欠30亿美元。美国一举成为欧洲最大的债权人。欧洲国家必须仔细看美国的脸色,欧美力量对比已经完全倒向美国一边。

而摩根财团,不仅赚取了巨额佣金,还超越了巴林银行、罗斯柴尔德银行等一度称霸的欧洲老牌金融集团,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私人银行。在战后的巴黎和会上,摩根的合伙人拉蒙特作为美国代表团的财务顾问出席。摩根的影响遍及整个会议,以至于一些官员抱怨说,似乎是摩根财团在主持巴黎和会。

除了深度介入欧洲局势,帮助美国夺取国际金融主导权,摩根财团也成为美国在第三世界攫取利益的深水炸弹。比如拉丁美洲,作为美国的后院,摩根财团长期参与其中,老摩根为美国获得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美国政府花4000万美元从法国手中买下开凿运河的权利,然后策划巴拿马独立,脱离哥伦比亚,建立巴拿马共和国。美国就这样挤走了英法联军,将运河“永久租借”给巴拿马政府。此后,美国垄断了巴拿马运河近一个世纪的经营权。

老摩根在这个过程中做了什么?首先,他为美国政府购买4000万美元的挖掘权提供融资,甚至亲自监督金条的运输,确保交易顺利完成;之后,摩根财团成为巴拿马政府在美国的金融代理人,负责接收美国支付给巴拿马的赔偿金,并进行投资管理。因为老摩根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称为“罗斯福先生控制了巴拿马运河”。

在亚洲,由于英法德等老牌强国先到,早已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后来居上的美国想强行分一杯羹,于是在摩根财团的帮助下敲开了大门。比如在中国,摩根财团在1909组织美国财团与英法德财团谈判,要求利益均分。在摩根的努力下,美国获得了与英法德平起平坐的地位,控制了晚清政府的金融体系。

10年后,1919年,在欧洲国家还没有从一战中恢复过来的时候,美国想借机扩大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于是,摩根的合伙人拉蒙特亲自组织了第二个面向中国的辛迪加,企图加强对中国的金融控制。消息传出后,拉蒙特在上海遭到数百名爱国学生围攻,辛迪加计划最终告吹。

眼看在中国的利益无望,拉蒙特心生怨恨,转而将日本发展成为摩根在东亚的最大客户,在亚洲事务上彻底倒向日本一边。“九一八事变”后,拉蒙特为别人写文章,在《纽约时报》为日本军国主义辩护,说日军保护中国东北的“南满铁路”,就像美国政府保护巴拿马运河一样,无可厚非。此言论一出,极大地误导了国际舆论。

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摩根财团作为一家私人银行,如何善于在国际舞台上起舞,对美国和自己都有好处。

这是你的第二点。摩根财团成为美国全球霸权背后的推手。摩根财团通过在一战中的积极行动,将国际金融的主导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摩根也帮助美国在第三世界获得了利益。

第三部分

如果摩根财团和美国政府在外交事务上的利益基本一致,在国内事务上往往会发生冲突。其实书中有一条隐藏的线,就是摩根财团和美国政府互相爱慕,互相残杀的博弈过程。美国金融史上最著名的法案《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就是二者博弈的产物。这是怎么回事?这是接下来要讨论的第三点。

如前所述,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封建时代”期间,美国工业实力相对较弱,政府部门管理能力有限,基本不干预经济事务。事实上,美国经济的控制权掌握在以摩根为首的华尔街金融家手中。但是,随着美国工业的成长,政府的财力越来越雄厚。美国政府不再是“小政府”,开始越来越多地干预经济管理事务,加强金融监管,目的是逐步减少民间金融资本的力量。这当然与摩根财团的利益相冲突。而每一次金融危机都会让这种矛盾和冲突更加尖锐。

比如美国历史上著名的1907金融崩盘。金融崩溃主要是由华尔街的过度投机引起的。但平心而论,摩根财团当时并不参与投机,因为老摩根严禁投机。在大恐慌的关键时刻,当时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的老摩根亲自坐镇华尔街,以个人威望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救市行动,挽救了数十家经纪公司,挽救了濒临破产的纽约市政府。老摩根在这场危机中扮演了英雄角色。

然而,这场危机也向政府和公众表明,没有外部监督的金融体系是危险的。华尔街的投机冲动让美国每十年就有一次金融危机,每次都靠老摩根救市总是不行。官民一致要求改革金融业,结束金融业的无政府状态;而加强金融监管,一旦发生危机,必须有政府干预。谁会做这些事?当然应该是央行。你可能很难相信,直到1913,美国都没有自己的央行,也是当时西方列强中唯一没有央行的国家。

因此,建立中央银行被提上了国会的议事日程。但公众担心,如果以摩根为首的私人财团控制央行怎么办?特别是当时老摩根力主借鉴英国模式建立央行,而英格兰银行本来就是私人所有的央行,更是加深了公众的担忧。

华盛顿和华尔街经过漫长的博弈,最终达成妥协:美国央行由12家私人区域储备银行组成;但在这12家民营银行之上,必须有一个中央管理机构,那就是美联储董事会。这个委员会设在华盛顿,成员由美国财政部长和总统任命。美国政府希望平衡以摩根为首的华尔街势力。根据这一计划,1913年2月,美国总统威尔逊颁布了《美联储法案》,美联储正式成立。

这是美国政府与摩根财团的第一轮博弈。然而事与愿违,美联储实际上并没有削弱摩根财团,摩根反而暗中控制了美联储,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权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摩根财团和美国政府在外交事务上配合默契,双方进入蜜月期。

直到十几年后,1929的金融崩盘,以及随后的大萧条,才引发了美国政府与摩根财团的第二轮博弈。大萧条重创美国经济,胡佛总统在恐慌中下台。罗斯福总统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听证会,彻查华尔街。当时舆论认为是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在1968+0920年代进行了不择手段的内幕交易,操纵了股市,欺骗了大众,最终导致了1929的金融崩盘。

当时美国的银行业是混业经营,即一家银行可以同时从事存贷款业务和证券业务。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这会产生什么后果?比如公然欺骗大众。一些银行对拉美有不良贷款,银行将这些不良贷款重新包装成有吸引力的新兴市场债券,通过下属证券机构向公众出售。此外,内幕交易也屡见不鲜。例如,在鼎盛时期,摩根财团曾在112家大公司中占有72个董事席位,其中大部分是上市公司。根本不可能阻止摩根大通合伙人进行内幕交易。

然而,听证会上曝光的最令人震惊的丑闻是摩根财团利用股票承销进行的大规模贿赂案。在1929,股市一天比一天涨的时候,谁能“打新股”,就相当于发了一笔横财。摩根财团利用其承销商的身份,向与之关系密切的政商精英出售新股,这些人一转手就能获得50%以上的利润。接受摩根股票的人包括美国前总统、党和民主党的党主席、财政部长、海军部长、参议员等等。这份行贿名单震惊了美国公众,舆论沸腾,要求政府立即对摩根采取行动。

罗斯福总统采取的行动是签署并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这个法案的核心条款之一就是规定银行业要分业经营。一家银行只能在商业银行存贷款和投资银行证券交易之间进行选择。这样做的目的是将低风险的商业银行业务与高风险的证券业务分开,以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利益。作为这两项业务最成功的组合,摩根财团是这项法案的最大受害者,它面临着被肢解的命运。

然而摩根财团就像希腊神话中的九头蛇。如果你切下它的一个头,它会立刻长出两个。被肢解的摩根财团被拆分为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后来通过一系列的合并,摩根大通成为今天的摩根大通银行,美国最重要的商业银行,吸收了美国1/4的存款总额。另一方面,摩根士丹利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银行。其口号是,“上帝会要求摩根士丹利融资。”

美国金融史上最著名的电影《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在美国金融界分业经营半个多世纪后,终于在1999被取消。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政界不断呼吁重启法案,奥巴马和特朗普都曾提出重启法案。看来华盛顿和华尔街的博弈还会继续。

嗯,这是你的第三点。摩根财团和美国政府一直在进行一场互爱互杀的游戏。1913年美联储的成立和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颁布都是博弈的产物。

摘要

首先,产业信托的出现象征着以摩根为首的华尔街势力的崛起。通过建立三个信托组织,老摩根牢牢控制了这个行业,成为美国最强大的金融资本家。

第二,摩根财团成为美国夺取全球霸权的推手。一战中,摩根财团将国际金融的主导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也帮助美国在第三世界获得了利益。

第三,摩根财团和美国政府一直处于一种互爱互杀的博弈状态。1913年美联储的成立和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颁布都是博弈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