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白银的计量方法?
白银是指一种以银锭为主要形态的称重货币,始于汉代,盛于明清。
真银指的是实际流通的白银,比如银锭,成色和重量因地而异,而虚银是记账货币的一种。虽含一定量的银,但无实物,如近代上海的“规元”、天津的“银行元”、汉口的“洋例”。记账时用了两块虚银,实际支付时需要兑换成人民币。国民党政府在1933年实行废除二两银子改为元后,二两银子的使用停止了。
银,又称刺青银,是中国古代的货币单位。是金涨铜跌,也叫赚钱。
交换关系:铜币、白银、黄金之间的交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不断变化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
按照下面的描述:“金银价格从1600左右的1: 8,涨到20世纪中后期的1: 10,到18年底翻了一倍到1: 20。”已知1黄金大约可以兑换8~11白银。
并且:“道光初年,一两银子换银子,即一千文;到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时,一两银子可换一万六千七百两银子。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银子可以换到两万两三百银子之多。”
据知,正常情况下,1银可以兑换约1000~1500铜。古代1贯钱或1挂钱为1000铜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