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水墨画诞生在中国,油画诞生在西方?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最初的绘画形式都是岩画和壁画,架上绘画出现的比较晚,成熟的架上绘画出现的更晚。在壁画阶段,两个地区的绘画媒介没有本质区别。都是用水和颜料粉画在石膏墙上,工具都是刷子。没有区别。后来随着纺织和造纸工业的兴起,有了可以用于架上绘画的载体。中国最早的架上绘画是战国时期的帛画,画在丝织品上,西方最早的架上绘画是画在棺面上。两者的功能是相同的。战国时期的帛画是作为经幡、陪葬品使用的,埃及的棺材板画也是只用于丧葬,但两者的载体不同。棺材是木头做的,颜料和水混合的附着力很差,于是埃及人开始尝试附着力更好的介质。用掺有这些东西的颜料粉作画,有一个特点,就是干了以后,介质不会完全蒸发,留下一层透明膜。颜料粉末固定在膜中,附着力好,色彩层具有独立的美学价值。而水介质中的颜料干燥后会渗透到基材中,不可能形成独立的色彩层。这是中国画和西洋画最初的区别。
之后中国造纸业发达,纸和丝绸具有轻便、耐折、易保存、便于携带等诸多优点,成为中国绘画的主要载体。这种材料吸水性强,本身柔软,适用于水性颜料。所以国画颜料一直都是用水性颜料掺入桃胶,适合用水调和后涂抹在画面上,可以反复涂抹。虽然中国也有漆画和棺绘画在木材表面,但这种工艺太复杂,技术限制太多,绘画表现力有限,所以一直没有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唐代以后也很少见到。水媒绘画已经成为中国人审美的主要对象,逐渐培养了中国人对水媒绘画的浓厚兴趣。此外,笔墨也是文人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中国人写字画画的工具都是毛笔,没有本质区别。因此,文人画家凭借对笔墨的感情和对绘画的兴趣,发展了这种水墨画形式,逐渐成为中国画的一大表现形式。
西方人开始用纸是很晚的事情。埃及纸莎草纸先于纸张出现,然后软性绘画载体是羊皮纸,制作成本相对较高,产量较低,不易作为绘画的主要载体。所以绘画的主流载体是延续埃及法尤姆棺椁画像的传统,以木材为基底,贴上一层麻布,然后涂上厚厚的粉底,找平后用蛋黄作画。这种物质也是西方人多年来发现的理化性质最稳定、保存时间最长、固色最强的介质。这种技术一直延续到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初期,在西方使用了几千年,也成为西方绘画的传统源头,形成了西方人对绘画的审美趣味。蛋黄调和剂的主要特点是含有水和油两种物质,可以与水混合,干燥后方便上色成膜。有利于保护色彩层,色彩层通透,表现力非常细腻,可以满足艺术家的大部分造型需求。后来为了改善这种颜料的一些技术性能,比如干燥太快,对基质要求太高,艺术家还尝试用干燥慢的干植物油代替蛋黄培养基。这个实验在西方也进行了几个世纪,最后在十五世纪由荷兰的Van Eyck兄弟发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公式。所以,是有现实意义的。油画颜料与蛋黄介质颜料的相似之处在于干燥后成为薄膜,色层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符合西方人对绘画的传统欣赏趣味,因此逐渐成为西方绘画的主流。至于纸画,西方一直都有,早期有纸莎草插图,中世纪有羊皮纸书写插图,文艺复兴时期有纸素描和水彩画等。但由于这类载体的数量不占优势,始终没有成为西方绘画的主流,表现力较弱,不会成为画家的首选。另外,由于西方的书写工具是鹅毛笔,是由鹅毛笔演变而来的钢笔,与绘画用的软笔有很大不同,所以书法和绘画的来源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