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校园景观
力求体现川大文化融合的主旋律,用朴实的文字、生动的历史照片、精美的艺术设计,以艺术的方式呈现川大110年来的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重要成就,成为学校见证悠久发展历史、彰显一流办学成就、传承深厚文化底蕴、展现辉煌愿景蓝图的重要文化景观。同时与各大教学楼和学院的学术走廊相得益彰,让全体师生时时感受到川大校园高雅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学术氛围。从这里看景观水道,远处隐约可见东大门国立四川大学的牌楼。第二座基础实验楼位于环城路景观水道北侧。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总建筑面积40000多平方米,有电子、物理实验室,还有软件学院、物理实验中心、语音实验室、计算机教学中心、110校园红外监控平台等部门。江岸校区图书馆由加拿大方舟设计公司的设计师Amuled先生设计。它位于校园中心,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图书馆建筑面积约22000平方米,火炬形,总藏书90万册。普通阅览室有近3000个座位,电子阅览室有642个座位,图书馆安装了数千个数字接口。现代化、信息化、人性化的江岸校区图书馆是师生的学习园地。第一教学楼位于环路内的教学实验区,远离校园图书馆。
教学楼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座位65438+7000个。由A、B、C、D四栋楼组成,楼与楼之间有风雨长廊:水上报告厅建在明远湖上,有近500个座位;可以在报告厅北面的观景廊上欣赏湖光山色;讲堂南面有一面楠木雕的“劝学”,更增添了百年名校的文化积淀。第一基础实验楼位于东南入口西侧,黄河路旁。该建筑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何敬堂院士设计,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主要用于化学、化工、生物、医学等实验室。江岸校区水域面积450多亩,约占校区面积的15%。其中闽江支流江安河横穿校园,与波光粼粼的明远湖共同构成了以水为核心的生态环境。还有以著名校友命名的三条人工支渠:德水(朱德)、墨西(郭沫若)、巴渠(巴金),在建筑间流淌,形成一个“川”字;运河水流入明远湖和江安河,流入长江,流入大海,呼应了我们的校训“海纳百川,气度大”。校园中活跃的水景是生态校园的灵魂。在江安校区,一座国内最长的人行天桥(465,438+08m)横跨江安河和明远湖,连接知识广场和青年广场。校园内还有一座仿赵州桥设计建造的白石桥,位于江安河上。这座白色的桥就像绿色校园里的一颗珍珠。再加上明远湖上独特的小桥和人工运河,形成了江安校区独特的“桥”文化。“布高山”位于四川大学江安校区西北角的一座小山上,江安河在这里以优美的曲线奔流。据说是学校修建明远湖时挖出的湖泥堆积而成。没有山是江安校区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山不高,仙有名。这座山真的只是一座小山,无名地藏在川大。命名者将其命名为“不高”,或许是因为它的意思是“求学者”,追求山的稳定而不是傲慢。山附近的河叫“不深河”,意思是“水不深,龙作灵”。不去关注山河风光,只看它独特的名字就足以让人记住。艺术楼占地18.3亩,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该建筑由国内著名设计师张凤秋院士设计,整体古朴典雅,充满艺术气质。灰色的外墙和半倾斜的草坪屋顶展现了东方建筑风格,深受好评。江安校区青年广场是开展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旨在引导川大青年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学生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南门,位于川大路上,是江安校区的正门。九棵挺拔、挺拔、古老的银杏树矗立在南门中央花坛,暗喻川大百年名校的悠久历史。五颜六色的彩色喷泉显示了学校的友好和热情。南门东侧有精美的仿壶口瀑布和黄龙水景。清晨,流水声伴着读书声,展现了江安校区积极向上的美好声音。东门700米长的景观水道在古色古香的校门阴影中若隐若现。水道里的水分9步流入明远湖。数万条色彩斑斓的锦鲤在水道中追逐嬉戏,锦鲤在水中嬉戏,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