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修补“历史密码”让壁画成功“复活”
■郝第一幅壁画临摹作品。
■郝在工作。
从春节前开始,河北省博物馆举办的敦煌壁画数字展成为石家庄的热门话题。每天越来越多的观众和良好的口碑,让大家感受到了沙漠文化带来的震撼。本次展览的负责人郝是一位辛勤工作了30多年的考古学家。自从年轻时参加工作,他就和考古界的壁画临摹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观众的热情是对作品的认可。
“截至元宵节,前来观展的人数已超过2万人!”听到这样的统计数字,河北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郝知道,他和他的团队的努力没有白费。今年65438+10月10起,河北博物馆举办“敦煌不再遥远——走进河北”展览。这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盛宴,让石家庄市民充分感受到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本次展览的负责人,郝此时正在北京忙于另一场展览。
2月26日,位于北京的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举办了一场名为“流失海外古代壁画及珍贵壁画复制展(北京站)”的展览,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展览中的130多幅壁画都是中国古代壁画,但没有原作。大部分因为各种原因流失海外,原始资料至今无法回到祖国。
“本该在中国的壁画,在中国很少见。”郝组织的展览,虽然形式上有些“悲凉”,但却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为祖国的强大而奋斗的决心。
“复活”更多壁画,修复历史“密码”,从事文物工作34年。郝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宣传中国特别是河北的历史文化。
17岁走上文化工作之路
郝,出生于1967,籍贯平山县。郝的父亲一直从事文化相关的工作,这也给他的童年生活带来了很多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古代文物,郝从小就非常喜欢。当别的小朋友都在翻看自己心爱的漫画书或者绘本的时候,郝就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和村民交换一些看起来很旧的小东西放在家里玩,甚至以绘画的形式展示在画纸上。
1984年4月8日,初中毕业的郝刚刚过完17的生日。一个朋友找到他,说县电影院在招会画人物的工作人员,这让在保定工艺美术学校学习了一段时间的郝动了心。不过去电影院之前,又有人找到他,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招绘图员,也是个好机会。
经过一番考虑,决定去石家庄市区“碰碰运气”。不久,他来到了省文物研究所。当他走进一个摆满各种文物的房间,满眼都是“瓶瓶罐罐”,立刻让他兴奋起来。一直对文物感兴趣的郝认为自己必须留在这里工作。
有三个年轻人来应聘绘图员。在招聘期间,郝等人需要按照考官的要求对一些文物进行现场临摹和绘画。考试开始后,郝刚刚画完一半,考官走到他面前,叫住他,开始问一些问题。
“你家里还有谁?你父母是做什么的?能不能远离家乡,长期工作?”面对郝的一系列提问,如实回答。让郝惊讶的是,考官现场告诉他,因为他的绘画能力非常出色,可以马上去上班。就这样,17岁的郝开始走上了文化工作的道路。
专注壁画临摹30余年,致力于修复“历史密码”
成为绘图员后,郝将张家口蔚县考古队等多个考古队发现的文物,以及相关考古手册的内容,用绘图的方式保存下来。1989,19年2月开始接触壁画临摹等工作。
当时,邯郸的北朝墓被重新发现。其中,北齐高阳墓等墓葬中精美的壁画在国内考古界和艺术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专家感叹,“壁画之巨大、内容之丰富、技艺之精湛、神韵之生动、艺术水平之高超,前所未有!”
对于这种“墙上的艺术”,最好的记录方式自然是临摹壁画。拍照、截取、部分临摹,在考古队一步步的工作中,郝发现,在壁画临摹方面,河北一直聘请京外等地的专家,但他所在的单位没有人具备直接临摹的相关实力。参与其中的郝开始萌生自己临摹壁画的想法。
机会总会出现。在逐渐学习到壁画临摹的精髓后,1994年6月,历时四年的鹿泉高庄汉墓考古工作结束。对此,郝文健主动找到时任省文物研究所所长的谢飞,希望他能独立临摹壁画。“我先抄一部分,可以请北京的专家来看看行不行。”
看着郝坚定的眼神,答应了,并在研究所里留出一个位置让郝负责高庄汉墓的壁画临摹工作。在完成部分临摹后,北京的专家们立即给予了肯定,这也给了郝继续他的壁画临摹工作的动力。
郝感受到了在一个大约10米深的古墓中“如坐针毡”的感觉。随着唐代梁青寺壁画临摹的完成,郝将在中国再次“现身”这一流失海外的伟大艺术;在张家口蔚县扶贫期间,郝目睹了当地一年来的“壁画危机”,并筹集了私人修复资金。开始临摹壁画的30多年里,他走遍了河北省,收获太多。
郝调任河北省博物馆后,专门从事古代壁画临摹研究,工作性质由“临摹临摹”转变为“修复临摹”,即将考古研究成果作为展品展示给广大观众欣赏和了解古代壁画艺术,“临摹临摹”与“修复临摹”的区别在于,前者意在保存壁画出土时的状态,后者意在恢复壁画的原状。所以“还原临摹”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比“临摹临摹”更难。
在北朝壁画展中,高阳墓壁画的临摹是用复原临摹的方法完成的,因其画幅巨大,画面清晰完整而格外引人注目。画中人物栩栩如生,兽形飘逸灵动。画面清晰工整,饱满多彩,宛如一幅新画。对此,郝表示,“还原临摹”不仅需要扎实的美术功底和娴熟的绘画技巧,更需要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对画面中不清晰的部分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观察。整个过程可以说是一次再创作,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我希望人们能采取行动保护文物。
在郝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台价值70多万元的高精度壁画数字采集仪。这台新购买的设备将很快投入使用。郝说,随着壁画临摹工作的逐步深入,利用高科技手段辅助壁画的高清数字化收藏将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因为工作性质,不到40岁的时候眼睛就已经花了。”
郝回忆说,2065438+2006年3月,他和同事带着中山州出土的真品圆壶等文物到旅顺博物馆交流展览。期间,展商轻轻拿起圆盆,让手里随时拿着相机的郝心里一动,赶紧拍下了这一幕。
“图中拿着圆锅的人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他知道不可再生文物的重要性。用他们的话来说,他每次触摸、触碰这些千年前的文物,心里总有一股暖流涌动...参展商知道这一切。他没有把20多斤的圆锅拿出来,而是俯下身子,轻轻有力地抱住了圆锅。这个拥抱,两分钟两千年的相遇;这种拥抱,祖先和子孙互相拥抱...郝深深理解这一切。瞬间,他拿起相机,记录下了这感人的一刻。前几天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作品的厚重历史和无声亲情瞬间融化了我,我热泪盈眶……”这张照片让河北省文史馆馆员、河北省钟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志平深受感动。
谈到接下来的工作,郝表示,他准备举办壁画精粹展,同时将在今年组织出版暂定名为《寻古探秘三十年》的自传,用自己的亲身工作经历讲述考古过程。“高阳墓壁画的成功修复,让我意识到,作为博物馆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把文物考古的研究成果展示给观众。”郝说,目前河北的文物“三普”基本上只涉及古建筑,没有对壁画的全面普查。因此,郝希望更多的人能从欣赏文物开始关注文物,最终用行动保护文物。同时,大家也可以尽自己所能,通过文物让河北的历史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