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丝绸之路的信息
丝绸之路与中西贸易中国不仅大量出口丝绸,还向中亚、西亚甚至罗马出口铁、镍、贵金属、青铜器、漆器、杏子、甘蔗等。中国从中亚西部,尤其是大湾,进口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化妆品。来自中亚国家的植物,如葡萄、苜蓿、蚕豆、石榴、番红花、芝麻、胡萝卜和黄瓜,都传到了中国。从西域和伊朗,其他乐器,如瓒、琵琶和瓒,以及绘画、雕刻和图案设计技术传入中国。休息和罗马羊毛和玻璃也来自东方。
丝绸之路和中外友好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南欧各民族的友好交往一直不绝于耳,日益密切。
张骞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率人出使西域,寻找并联络已被匈奴赶走的岳家,共同进攻匈奴。张骞一行从长安出发,经陇西西行。他们来到河西走廊后,被占领该地区的塔尔坎发现。张骞一行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张骞西征的目的后,就分散他们去放羊放马,受到匈奴的严格控制。回到张骞娶了一个匈奴女子,一是为了监视他,二是为了诱导他投降。但是,张骞不屈。
十一个春秋过去了,张骞乘机带着贴身随从甘符逃离了匈奴领地,继续西征。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穿越了大漠戈壁,跨过了冰雪覆盖的青脊(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国王热情接待张骞,先后扶他到康居(今撒马尔罕)、大岳、大夏。但大岳在阿姆河上游安居乐业,不愿东去讨伐匈奴。张骞没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攻打匈奴的使命,却获得了大量的西域各国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回东途中再次被匈奴俘虏,然后他设计逃跑。13后,回到长安。这次西域之行,让生活在中原腹地的人们了解了西域的现实,激发了汉武帝“开疆拓土”的野心,发动了一系列针对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朝为了进一步接触乌孙,断“匈奴左膀右臂”,再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这一次,张骞带了300多人,顺利到达乌孙。还派遣使节访问康居、大宛、大岳、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但由于乌孙内乱,结盟的目的没有达到。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以重兵进攻匈奴,消灭了占据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在河西建立了四郡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
张骞冒着艰难险阻,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的交通要道,正式开始了与西欧各国的友好交往,促进了东西方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开辟了丝绸之路,堪称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抛笔从军的班超,“班超野心不大,常常想为张骞出力,报效战场,所以抛笔从军。”(《后汉书·班超传》)
匈奴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擅长骑射,勇猛善战。他们像鸟一样飞翔,瞬间到达,像烟一样退却,一瞬间消失。每当秋高气爽,马肥肥,到处掠夺,中原地区不堪忍受。西域有50多个小国,都是匈奴控制的。要有效抵御匈奴的入侵,必须控制西域各国,切断匈奴的军火。
公元73年,班超的车长窦固攻打匈奴,请求明帝派他出使西域。我们先到鄯善,国王毕恭毕敬地跟在后面,班超断定匈奴也派了使者。情况很危急,还是先下手为强。班超集中随行人员36人,夜间烧毁匈奴使者住所,杀30余人,烧100余人。鄯善震惊全国,首先被还给了韩。接着,班超马不停蹄地出使于阗和疏勒,制服两国,粉碎了匈奴指挥的焉耆和龟兹的进攻,恢复了与中断了65年的汉朝的关系。
班超决心长期留在西域。公元87年起,先后平定莎车等国叛乱,击退大岳王朝七万人的进攻,保护了西域南部各国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公元91-94年,龟兹、古墨、温宿、燕齐、尉犁、舒威等国相继向汉朝投降,西域50国全部归属汉朝。张寒封班超为定远侯,西域从此稳定,匈奴不敢南下。
班超出使西域32年,使西域与内地融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立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玄奘,西学佛经,唐代著名僧人,虔诚的佛教徒,杰出的翻译家。他也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最全面地描述古丝绸之路沿线情况的伟大作家。贞观三年,深感佛道有别,难以定论。他发誓要前往西方,在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古印度)取经,以“释疑”。贞观十七年,他带着657部经典回到长安,受到热烈欢迎。唐太宗把他安置在太子李治修建的吉昂吉译经殿,并在殿内建了一座宝塔,收藏他带回来的经书,也就是现在的Xi安大雁塔。
玄奘从西域丝绸之路中线出国,从西域南线回国。历时17年,游历30多个国家,行程5万余里,极大地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流。他的《大唐西域记》记录了一路上的经历,为我们了解西域、中亚、巴基斯坦、印度的历史情况和丝绸之路的面貌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它是世界著名的历史和地理杰作,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玄奘精通梵文和汉文,翻译准确翔实,开创了新一代的翻译风格,培养了众多翻译精英,使盛唐时期的翻译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玄奘与日本和新罗(朝鲜)的佛教学者都有关系,在世界上影响很大。
他西行取经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神话。后来被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写成小说《西游记》。唐僧师徒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玄奘是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在世界历史和国际交往中享有很高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