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有趣的经典故事

名人有趣的经典故事

有趣的名人经典故事1第谷·布拉赫,1546 12 14出生于丹麦斯卡内,14岁出生于哥本哈根大学。第谷从小痴迷于天文观测,一生致力于天文仪器制造和天文研究。他一生积累的观测数据和资料,对后来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有很大的帮助。

1576年2月,丹麦国王将丹麦海峡的文峰岛赠予第谷,并拨出巨资让第谷在岛上修建大型天文台。这座被称为“天宝”的天文台规模宏大,设备齐全,使用的天文仪器几乎都是第谷设计制造的。其中最著名的是第谷象限。天文台还有配套的仪器修理厂、印刷厂、图书馆、工作室和生活设施。第谷在这里工作了21年,重新测量了一系列重要的天文数据。他的测量结果非常接近现代值。

第谷不断改进观测仪器,如在窥视孔上引入了额外的准直器,并找到了精巧方便的水平划分方法,提高了仪器的精度。他测得了大气折射修正表,为后人的观测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通过重新确定恒星的位置,第谷编制了一份更精确的星表,包括1000多颗恒星。

1588年国王去世后,天文台的经费非常困难。第谷奋斗了10年,于1597年3月被迫关闭天文台。1601年10年10月24日,第谷逝世。

第谷·布拉赫曾经用过的望远镜。

有趣的名人经典故事2伽利略带着两个不同重量的球来到比萨斜塔。塔下已经有很多人在看了。在一片惊呼中,他们紧紧地盯着伽利略,他手中的两个球同时从塔顶掉了下来。“他们一起着陆了。”人们大声喊叫。

这个故事是我小学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现在,我知道伽利略晚年的学生维安尼在伽利略传中提到的故事,只是一个谎言。

科学的历程为我们开启了一个真实的科学历史进程。对于这件事,《科学的历程》这本书讲过。根据科学史家的研究,没有任何理由表明伽利略做过这个实验,伽利略本人也从未提到过这个实验。在伽利略之前,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1856年,荷兰物理学家斯台文做了两个大小不同、重量比为1比10的铅球,从30英尺的高度落下,结果两个球几乎同时落在地上的木板上。伽利略可能听说过这个实验,也可能自己做过,但结果可想而知。

事实上,为了反驳伽利略,一个亚里士多德式的物理学家真的在1612年的比萨斜塔做过一个实验。结果是,具有相同材料但不同重量的物体不会同时到达地面。伽利略对此进行了辩护,这意味着两个重量为1的物体在下落时彼此之间只有很小的距离,但亚里士多德说相差10倍。为什么无视亚里士多德这么大的错误,盯着我的小错误?这个辩护也可以说明伽利略没有做那个著名的比萨斜塔决定性实验。如果他做这个实验,那是自讨苦吃。

但是伽利略的学生为什么要编造这个谎言呢?看了书第18章现代科学方法论的介绍,恍然大悟。伽利略和牛顿真正代表了现代科学方法论的精神。伽利略首先倡导并实践了“实验加教学”的方法。但是,伽利略的实验不是培根意义上的观察实验,而是理想化的实验。地球上的任何力学实验都不可能避免摩擦力的影响,但要理解力学基本规律,首先要从概念上排除摩擦力。只有这种理想化的实验才能配得上教学处理。

原来这个实验只是头脑中的一个“理想实验”。就一个理想的实验来说,当然是真的。这就是所谓的“真实的谎言”。

“读史使人明智。”这是本书作者吴国盛的一个重要目的。他说,科学故事可能会激起孩子对科学神奇世界的向往,但对正规的科学学习帮助不大。相反,一些传播错误信息的传奇故事,对科学理论的深入理解是有害的。所以他想写一本科学史的严肃通俗读物,对科学教学有帮助,了解科学的发展,了解科学的社会作用和人文意义。但我认为,一旦我们真正了解了科学史,意义绝不仅仅如此。

李希霍芬是德国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中国近代地学研究专家。1833出生于普鲁士(今波兰)上西里西亚的卡尔斯鲁厄。1856柏林大学毕业。曾任柏林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柏林大学校长、波恩大学地质学教授、莱比锡大学地理学教授。1905 10于10月6日在柏林去世。

李希霍芬早年研究了蒂罗尔和阿尔卑斯山的地质,成功地建立了南蒂罗尔的三叠纪层序。他对喀尔巴阡山、多洛米蒂和特兰西瓦尼亚的区域地质学的研究也很有成果。1860年,作为一名地质学家,应邀随德国经济使团出使远东,访问了锡兰(今斯里兰卡)、日本、台湾省、西里伯斯、爪哇和菲律宾,并从曼谷前往缅甸莫尔曼。1863至1868在美国加州进行地质调查,发现金矿。

李希霍芬于1868年9月至1872年5月访问中国,近四年间访问了大半个中国(14省区)。回国后,从1877,撰写出版了五卷本《中国——个人旅行成果》及以此为基础的研究。这部巨著是他四年研究的丰富实践资料的结晶,对当时和后来的地学都有重要影响。

在《中国》(1卷)中,他用专章论述了中国的黄土,并首次提出了中国黄土的“风成说”。他还收集了大量各种类型的化石,收集了大量各个时代的地层资料。德国古生物学家弗莱舍、施瓦格、凯塞尔等关于在李希霍芬采集的化石的研究论文也在中国各卷中发表。李希霍芬在辽宁、山东、陕西和河北北部建立了三个系统剖面。他首次提出了“五台系”、“震旦系”等地层学术语。

他对中国造山运动引起的构造变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在山东、北京西山、大青山、五台山发现了许多褶皱和正断层,在台岭发现了逆掩构造。在中国第二卷《中国北方构造图》上,他画了一条推断的构造线,叫“兴安线”,从兴安山脉经太行山到宜昌。他还提出中国北方存在一个古老的“震旦纪地块”,是一个具有时间关系的地质构造单元。

在《中国》第二卷和第三卷中,他把中国的火成岩描述为地层剖面的一部分,如辽东的古高丽花岗岩、秦岭天台山的志留纪花岗岩、南京山花岗岩、安山岩和玄武岩。

近代早期访问中国的地质学家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收集了丰富的资料,发表了伟大的著作。李希霍芬非常杰出。他对中国的地质地理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尤其是把近代西方地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带到了当时的中国。他是近代中西科学交流的重要先驱,对中国近代地质学和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在,自行车如潮水般遍布全球,进入千家万户。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自行车是由一位名叫德·莱斯(1785-1851)的德国护林员发明的。

德·莱斯曾经是一名护林员,他每天必须从一片森林走到另一片森林。多年徒步的艰苦工作激起了他发明一种交通工具的愿望。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轮子上,他们会走得更快!就这样,德·莱斯开始设计和制造自行车。他做了一个独轮车,有两个木轮,一个鞍座和一个车把,车把连着前轮用来控制。人坐在车里,用脚驱动木轮。就这样,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了。

1817年,德·莱斯第一次骑车出行,一路被嘲讽...他决心用事实来回答这种嘲笑。一场比赛,他骑了4个小时,但马拉车用了15个小时。然而,没有制造商愿意生产和销售这种自行车。

1839年,苏格兰土生土长的麦克米伦发明了踏板,放在自行车的前轮上,大大提高了自行车技术。随后的几十年里,各种各样的自行车不断涌现,比如风帆自行车、水上跑步机、冰上自行车、五轮自行车,自行车逐渐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随着充气轮胎和链条的出现,自行车的结构越来越完善。

德·莱斯还发明了绞肉机和打字机,这些都可以减轻劳动强度。现在铁路工人在铁轨上用人力推动的电车也是德·莱斯发明的,所以被称为“德·莱斯”。

有趣的名人经典故事5英国动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1804出生于英国兰开夏郡兰开斯特。在1820做外科医生的学徒。1824去爱丁堡学医。1825转伦敦圣巴塞洛缪医院。被接纳为英国皇家外科医生学会会员,并被任命为皇家外科医生学会博物馆长助理,负责管理著名解剖学家J·亨特收集的标本,开始行医。1831年,他参观了巴黎的克茹叶巍,并研究了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标本。1834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从65438年到0836年,他担任皇家外科学院的亨特教授。1837年任学会解剖生理学教授,皇家学会富勒讲座比较解剖生理学教授。65438-0856任英国自然历史部主任,潜心研究,致力于伦敦南肯辛顿大英博物馆(自然历史科)的发展。1884年退役时被封为男低音。1892 65438+2月18在伦敦去世。

欧文的早期作品包括他根据伦敦外科学院博物馆收藏的比较解剖学和生理学系列标本编写的附有注释和插图的分类目录(1933),这使他获得了丰富的比较解剖学知识。他的经典作品《鹦鹉螺珠光》(1832)让他在动物学领域脱颖而出。从65438年到20世纪40年代初,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比较牙齿的结构,因为他知道牙齿是身体最强壮的部分,也是最容易以化石形式保存下来的部分。此外,我们可以从动物的牙齿上了解很多关于动物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1840—1845年发表《牙齿形态学》,是研究牙齿结构的主要著作。从65438年到0846年,他出版了《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和生理学讲义》,这是他在亨特讲座和富勒讲座期间教材的结晶。

欧文在古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他是最早收集和研究恐龙的主要学者之一,“恐龙”一词是他在1842年创造的。1846年,他出版了《英国哺乳动物和鸟类化石史》。从1849到1854,他出版了英国化石爬行动物的历史。1854年,他复制了第一批原始恐龙模型在伦敦水晶宫展出,向群众普及了古生物知识,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他还研究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古生物学,并首次描述了最近灭绝的巨大的新西兰恐鸟。1866年至1868年出版经典名著《脊椎动物解剖学论》。

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欧文是朱·叶巍的真正继承人。他也同意德国博物学家L·奥肯的“生命力理论”,即进化是通过细胞的内部动力发生的。所以当他的同事兼朋友C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与进化论》在1859年问世时,他表示坚决反对。他认为物竞天择的进化过于理性,是偶然机缘的产物,所以不可接受。他甚至发展到写匿名文章(爱丁堡评论,1860)攻击达尔文,并亲自指示威尔伯福斯主教与达尔文的主要捍卫者T·赫胥黎争论。当达尔文的著作在科学界得到普遍认可后,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承认了达尔文论点的准确性。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他否定达尔文学说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