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宁县的交通

京九铁路自东北向西南贯穿肃宁全境,全长19.8公里,肃宁站位于肃宁县城东南部。

黄硕铁路是中国煤运自西向东的第二条运煤通道,自西向东横穿县城中部,在县城东北部与京九铁路相交。神华集团黄硕铁路公司及其下属的肃宁分公司、机车车辆公司、路昌达公司、财务中心、神华集团卡车公司维修中心等办公、生产、生活区均设在肃宁。县城北面有肃宁北站,是黄硕铁路线上最大的编组站,共有上下31股道,正线到发线长2800米,共有机车350台,职工3000余人。具备年收发2万吨重载列车的能力和年通过3.5亿吨货运的条件。大广高速公路肃宁段(大庆至广州)全长19.1公里,由北向南贯穿全县,途经上村、傅家佐、苏轼三个行政村21,双向六车道,路基宽34.5米。有1服务区,2座立交,两条联络线,总长16公里。到达北京、天津或石家庄需要一个半小时。

省道382线(河间至龙泉关)纵贯东西,是东西方向的交通要道,境内长29公里;省道282线(肃宁至林西)纵贯南北,全长26.4公里。此外,还有7条石油专用公路,总长32.5公里。截至2012年末,肃宁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1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电大工作站、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1所,初中14所,小学62所,幼儿园71所。全县专任教师3009人,其中特殊教育学校27人,高中(一中、职校)398人,初中694人,小学1.433人,学前457人。全县在校生51144人,其中职业学校2072人,特殊教育学校8人,高中3885人,初中7225人,小学24733人,幼儿园13225人。

2013年高考,苏宁一中307人,上线率22.96%。二版上线729人,上线率54.53%。本科上线1309人,上线率97.95438+0%。高段有78人。一、二本上线率和高分比均居沧州市第一。2011年8月起,肃宁县集资建设农村文化站点。截至2013年8月,全县9个乡镇、253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村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半数以上的村建有文化广场,并配备了健身器材、演出服和锣鼓。36866.86868686667

2014河北省文化产业创作者协会与肃宁县地方影视公司联合成立民间文化机构“文化创意冀中基地”,提前创作反映冀中地区文化的影视作品。电影《营救》和大型纪录片《平原纪念碑》相继开拍。苏宁武侠剧

肃宁武戏,简称武戏,是河北省的一种地方剧种,始于明代隆庆时期。昆曲是主要唱腔,然后引入了京剧、丝弦、老调、梆子。故事简单,白话多为地方方言,唱腔粗俗,豪放短小。乐器多为鼓、钹、锣、钹等打击乐器,也有笛子、二胡、唢呐等弦乐器。武术器械包括刀、枪、棍、剑、钩、鞭和叉。演武戏时都是真刀真枪,武打场面占全剧70%以上。表演时间可长可短,进入武打场景,观众可以随时表演,不用化妆。代表剧目有《燕青打人》、《散打朱家庄》、《五弟子五姐妹》、《西黄庄》等。

苏宁钓鱼技巧

肃宁县桥城铺村的纸钓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生产的纸被称为小轩纸,也称为羊毛纸。其主要特点是张力高,耗墨量大。最开始是用麦草做纸钓的原料,制作过程比较麻烦。建国后,人们用收购来的废纸条、纸边作为原料。首先,他们将短纤维加工成均匀的长度,将纸条和纸边与加工好的短纤维以5: 1的比例混合,研磨成浆,然后晚上放入水池中。第二天把池子里有纸浆和纤维的水搅拌均匀,然后用“竹帘”在池子里捞。肃宁县有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婺源城遗址)、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北曹庄四十八烈士墓、梁村六烈士纪念碑、肃宁烈士纪念碑、丰乐堡惨案纪念碑)。古迹婺源城遗址、西施地古村遗址、丰乐堡、太史堡、子游堡、王村堡、王夫台遗址等古墓葬、西柘城砖厂墓群、苏宁铁路桥汉墓、华阳饭店汉墓、婺源城汉墓、王尊墓、魏元礼墓、张太墓、许由墓、朱践墓、修远墓、王建墓。兴化禅林寺、水月禅林寺、大佛寺、王耀寺、三打石寺、福田寺、齐祠朝拜寺等古牌坊有祖父承恩坊、容恩坊、大都仙坊、杜宪坊、容恩石坊、邓云步月坊、晋安嘉迪广场、金石广场、青云万里广场、熊飞广场、鸣凤广场、解珍广场等

婺源城遗址位于肃宁县东南偏北7.8公里处。古城分内城和外城,都是广场。外城每边1.75公里,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内城位于市中心,每边长0.5公里。城内有建筑,仅内城东南角苟夷夫人庙遗址遗存,高约2米,宽35米,长45米。内外土城城墙已被夷平,外城西侧和北侧相对完整。内城只存在西墙和北墙。

苏宁牌坊

明清时期,肃宁县城内牌坊众多,大致可分为科举成就广场、官员成就郑声广场、贞节广场、孝道广场。建筑材料有木、砖、石三种,除金石坊和杨氏贞节坊外,均为木作坊。其中,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的东街进士广场,为汉白玉材质,四柱三拱五棱。灯塔造型,屋脊两端、顶部、边角雕刻有口的石兽,椽、檩、柱、墩上浮雕有鸟兽,表情各异,形象生动,雄伟壮丽。1966开头拆的。

烈士塔

民国三十五年(1946)建于原寺(今肃宁一中),砖木水泥结构。塔基、塔基、两层塔均为六边形,总高12米。塔门上挂着一块“我死也光荣”的木匾。塔顶呈六角形钻尖状,上有宝葫芦。一楼塔内有两块并排的石碑。东碑上刻有“千古留香”,碑上刻有纪念字样,碑上刻有“英气长存”四个大字;西贝记得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的姓名、性别、籍贯和职务。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节日日期简述春节的正月初一和中国大部分地方的元宵节一样,正月十五和中国大部分地方的正月二十五一样。主妇们在院子里把厨房的灰撒成一圈,在圈里撒上灰十字架(“储粮”),在压砖之前把谷物堆在十字架上(“填仓”)。在仓库里放鞭炮把粮食打散(“崩”)。使鸡鸭啄食,象征谷流饱满,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家户户摊煎饼,寓意“剥龙皮”,期盼丰收;清明节公历4月5日早餐吃煎饼中国大部分地方5月5日端午节,中国大部分地方7月15日鬼节,给已故长辈纸钱。八月十五中秋节与中国大部分地方一样,中秋节也有“酿酒场”的习俗。在九月的第九天,农民们会收到财神并吃饺子来庆祝丰收。十月的第一天俗称“十月初一”。冬天来了,孩子们去坟前烧纸,把五色纸剪成衣服,烧在坟前。据说他们会在十二月初八给腊八送“寒衣”喝腊八粥,用醋泡“腊八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