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早期学者对河北省地质调查的贡献。
(石家庄经济学院)
河北省(含北京)位于清末民国首都北京附近及周边,当时称为直隶省。受北京辐射的影响,这一区位优势使其成为中国地质科学发展的摇篮,也是中国最早开展区域地质调查的地区。它有140多年的测量历史,中国地质学家的测量有100多年的历史。
为了迎接2012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90周年和100年中国现代地质学发展。我们将深切缅怀近百年来开创我国早期现代地质事业的前辈和先行者,特别是那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河北辛勤工作,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为当地矿业和今后地质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我有幸参与了《河北省地质科学史稿》的编纂过程,对前人创造的辉煌成就印象深刻,更为他们奉献报国、勤政求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他们树立了光辉的学者风范,为后人树立了榜样。由此,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编写地质史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这是留给后人的一笔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我们愿为河北地质史的编纂尽绵薄之力。请大家多多指导帮助批评指正。目前,仅在近100至80年前在河北进行地质调查的中国学者的贡献简述如下:
1)作为河北开展地质调查并取得成果的第一人,直隶省矿政调查局知识矿工邝荣光(1862 ~卒年不详)应该是第一个被推荐的人。
1910年,邝荣光在《地学》杂志第一期(创刊号)上发表了1:250万直隶地质图和19165438直隶矿产图,篇幅3624cm。《直隶地质图》将地层分为太古宙、寒武纪、石炭纪、朱利和黄土(寒武纪为寒武纪,石炭纪为石炭纪,朱利为侏罗纪)。此外,还分为太古代燧石、冈比亚燧石和现代燧石(燧石为火成岩)。图中寒武纪广泛分布在太行山、北京西山和河北东部,实际上包括现在的中元古代到奥陶纪。《直隶矿产图》标明了煤、铁、铜、铅、银、金矿的产地,“煤”也大致描绘了煤田的范围和地层走向。这两幅图虽然简单粗略,但其内容多为作者实地考察的结果,而非照搬李希霍芬和维利斯的作品,可以说是中国学者自己编制的第一幅地质图和区域矿产图。[1]
邝荣光也是第一个编绘古生物图的学者。1910年,他在《地学杂志》第一卷第4期上发表了《直隶石碑图》,标注“矿工邝荣光考察绘制”,这也是中国第一张古生物图(1)[65438+]。
图1直隶石碑地图
2)丁文江(1887 ~ 1936),中国第一份正式地质调查报告的作者。1913年,丁文江带队与王喜斌、佐尔格一起对郑泰铁路沿线的地质矿产进行了调查。他们绘制了太行山中东部地质图,调查研究了石炭纪煤田和山西式铁矿,取得了重要成果。他们关于调查郑泰铁路附近地质和采矿的报告发表在1914的《农业和商业公报》上。这是我国地质学家发表的第一篇学术报告,值得特别关注。报告附有三张地质图,包括井陉煤田1:65438+10万地质图等。,内容详实,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系统地绘制地质图[2]。
3)张(1877 ~ 1951)和于西进发起了北京西山的地质调查。
1914年,张、于西进带领地质学院21学生在北京西山地区进行地质调查,南至磨石口,西至门头沟,北至玉泉山。主要项目是地质调查、测绘地层剖面和寻找化石[1]。
4)马炳铎、刘、、童步英、在山东省获鹿、直隶、易县等地进行地质调查。赵执信对直隶赞皇县东北部的五台系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采集了相关化石[1]。
5)1919期间,丁文江、张景成对冀晋边界煤田进行了调查,撰写了《直隶、蔚县、广灵、阳原煤田地质报告》,煤田地质图1: 10万,大致划分了煤系地层,并记载于。
6)叶(1894 ~ 1949)和刘是我国最早研究柳江盆地煤田的学者。1919年,他们对直隶临猗县柳江煤矿进行了地质调查,撰写了《直隶临猗县柳江煤田调查报告》,发表在《地质报告》上。
7)李杰(1894 ~ 1977)是中国第一位在保定进行地质调查的学者。2009年4月,他从蔚县到涞源、富平、曲阳、唐县、万县、满城,调查当时已知的各种。
8)王烈(1887 ~ 1957)在1920之前,具体日期不详。他是中国地质学会的26名创始会员之一。曾在河北怀安进行煤田地质调查,撰写了《河北怀安县八宝山煤田地质报告》,是我国地质工作早期的重要地质报告[5]。
9)1920年,朱廷虎(1895 ~ 1984)和李杰到井陉煤田考察,撰写了《直隶井陉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地质图为1: 6万。此外,从1921到1930,王景尊、王岳伦和余德元也先后到过井陉和获鹿。他们详细描述了井陉地区的地质和矿产(尤其是煤矿)特征[3]。
10)吕祖荫(1889 ~ 1976)和周赞恒是最早考察铁矿的学者。
1917吕祖荫、周赞恒考察兴隆高板河地区,撰写高板河铁矿报告[6]。
11)傅等13最早撰写中国和河北区域地质学的学者。
1920出版的《北京西山地质志》是我国和河北省第一部对北京西山进行全面系统调查的区域地质专著,对北京西山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和矿产进行了全面论述,奠定了中国北方地层学的基础,使北京西山成为中国北方地质工作的摇篮,使北京西山和河北省北部地区的地层体系和构造格局初步确定[9]
12)李四光是第一个探讨中国北方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学者。
1922年,他在中国第一届地质学家年会上宣读了一篇题为《中国更新世冰川时代的证据》的论文。指出在太行山东麓沙河县白厝盆地首次发现一些巨大的条纹状巨砾,认为是冰川活动留下的证据。还提到山西大同盆地有条痕巨砾和两处冰川遗迹,开创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历史[8]。
13)丁文江是第一个考察河北锰矿的学者。
1922年,丁文江考察北京昌平西湖村锰矿,认为是原生锰矿。《京兆昌平县西湖村锰矿》一文发表于《地质报告》第4期,冯景兰(1927)调查昌平县分水岭金矿[9]。
14)1923田琦(1899 ~ 1975)调查研究了北京南口震旦系地层层序,发表了《南口震旦系地层层序与古生物》[11],从而建立了。
15)1924以谭希畴(1892 ~ 1952)为主编,在中央地质调查局翁等人的统一规划下,完成了我国第一幅1: 1万地质图。
16)王竹泉、赵亚曾(1898 ~ 1929)、田琦(1924)在河北临城进行了煤田地质调查,发表了《直隶临城煤田地质》,发表在地质报告第6期[3]。
17)赵亚曾、田琦也于2004年对河北磁县、河南柳河沟煤田地质进行了调查,并在地质报告第6期[3]发表了《直隶磁州县、河南柳河沟煤田地质》。
18)翁文浩(1889 ~ 1971)是最早提出燕山运动的学者。
20世纪20年代末,翁对华北区域构造特征和构造运动进行了深入研究。1927年,翁文浩首次提出“燕山运动”的名称,最初代表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的不整合、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他创立的燕山运动论,是对中国大地构造运动的重要贡献,影响深远[7]。
19)孙云铸(1895 ~ 1979)和格利普是最早研究开平盆地寒武系和奥陶系的学者。
1920年,孙云铸和格里普将开平盆地赵各庄的奥陶系划分为下奥陶统叶莉灰岩和珊瑚灰岩。1922年,、杨发现中奥陶统马家沟灰岩[13]。
从1923到1924,孙云铸对开平盆地寒武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自下而上分为山头层、张夏层、孤山层、长山层和凤山层。除馒头层和张夏层外,统称为上寒武统[22]。1935年,孙云铸根据开平、临城、北京西山的资料,将常山、凤山地层详细划分为五个化石带,发表了《中国北方上寒武统三叶虫化石》[14]。
孙云铸等人的杰出工作为中国北方寒武-奥陶系的划分和对比奠定了基础。
舒是第一个研究火成岩侵入体的学者。
1924舒在河南武安(今河北武安县)红山火成侵入体研究中,利用氧化钙等氧化物的等值线图解释了岩石化学成分的同化作用,其方法长期被人们引用[20]。
21)李学庆(1892 ~ 1977)是河北省最早研究矿物的学者。1926年从矿物学角度对河北平山县刚玉进行专题研究,撰写了《直隶西部平山县刚玉》[21]。
22)王竹泉(1891 ~ 1975)最早在河北武安歙县进行地质矿产调查的学者。
1927期间,王竹泉在河北歙县和河南临县安阳进行了地质矿产调查,详细论述了武安歙县的地层、构造和煤、铁矿产,并在地质报告第9期[3]发表了《河南武安歙县安阳地区地质矿产》。
23)1927期间,黄(1904 ~ 1995)对北京车庄地区寒武系和奥陶系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和对比,奠定了西山下古生界地层的基础,撰写了《北京西山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9]。
24)王竹泉等人是最早研究河北井陉雪花山玄武岩的学者。
从1927开始,王竹泉对雪花山玄武岩及其下伏的“沙土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在1930发表了《河北省井陉县雪花山玄武岩及沙土层研究》,地质报告第15号[3]。详细描述了这里的地层、岩石、构造和地貌特征,并从“沙土层”中采集了一些腹足类化石。根据岩性对比和地质时期的观点,他认为雪花山的“沙土层”相当于山西省的“三趾红壤”,因此雪花山的玄武岩及其下伏的“沙土层”被归入晚上新世末期。
25)赵亚曾等人是最早对开平盆地煤田及其外围进行考察的学者。
1928年,赵亚曾等三人到开平煤田及其外围调查,有唐山西山至清凉山1: 5万地质图和双峰山附近1: 1万地质图,清楚地反映了区域构造轮廓[6]。
26)李春雨(1904 ~ 1988)、杨增伟、黄、朱森在1928研究了北京杨家屯煤系的沉积特征,将杨家屯煤系划分为上、中、下三层,分别与山西石河子、太原、本溪进行对比[9]。
27)王岳伦(1903 ~ 1981)是最早考察承德大庙铁矿的学者。
1929年,北平地质调查局调查员王岳伦、孙建初考察承德地区,首次对大庙、黑山的斜长石和铁矿进行了研究[6][18]。
28)谭希畴、王恒升是中国最早对张(张家口)、宣(宣化)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地质矿产调查的学者。
从1928到1929,谭希畴、王恒升、王岳伦和孙坚政治家首先访问了张家口。谭希畴在《直隶宣化、涿鹿、怀来三县地质矿产》一文中,阐述了以涿鹿为中心的区域地质特征。王恒升的《直隶宣化地区古火山研究》和王岳伦、孙建初的《宣化地区地质构造研究》与谭文的基本相同,可以说是对谭文《岩石学与构造学》的补充[6]。此外,1928年,王恒升还在《地质报告》上发表了“北京西山苗丰体鸡山地区的火成岩”[3]。
29)李四光(1889 ~ 1971)和赵亚曾是中国最早正确划分太行山东麓石炭-二叠系的学者。
1922以来,瑞典纳林根据化石鉴定,在山西太原建立了包括太原系、山西系、石河子系在内的上古生界剖面,但时代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李四光(1923,1927)通过研究华北科化石和赵亚曾(1925,1926)的成果,正确地划分了太行山东麓的石炭纪[1926],而二叠纪的划分则沿用了山西太原的标准剖面。
30)裴文中(1904 ~ 1982)是最早发现中国猿人——北京猿人头骨化石的学者。
裴文中1927到北京地质调查局工作,第二年被派到周口店参与古生物化石的发掘。从1929,主持了周口店猿人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同年2月2日,著名的北京人头骨化石在周口店首次发现,震惊中外,为人类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证据。1931确认了旧石器和火迹的存在,为古人类遗址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证据[16,17]。
31)李善邦(1902 ~ 1980)在北京西郊建成了第一个标准地震台,开创了中国地震研究工作的先河。
李善邦是中国现代地震学的先驱。1928参加工业部地质调查所工作,在北平西郊建立九峰山地震台。完成于1929,担任九峰地震研究室主任。9月20日记录到第一次地震,1930,从此地震台正式投入运行。由于地震仪器世界一流,管理完善,位置适宜,记录数据准确,受到世界地震学界的高度重视和推崇[19]。
32)1930年,侯德峰(1900 ~ 1980)对太行山东麓邯邢地区煤田地质构造进行了研究,发表了《太行山东麓煤田地质构造研究》一文,发表在地质报告第15期[3]。
参考
吴凤鸣。中国古生物和地层学研究的早期史料。吴凤鸣作品集(第一集)。郑州:大象出版社,2004,11 ~ 19。
[2]王·。丁文江年谱。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20 ~ 23。
程、陈孟雄。原地质调查所历史回顾、历史评述及主要贡献1916 ~ 1950。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98 ~ 100。
李建初,张建忠。保定地区现代地质调查简史。参见:地质史系列5。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88 ~ 90。
[5]郁芳。王烈教授在北京大学。参见:地质史系列5。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256 ~ 261。
[6]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第七卷地质矿产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3 ~ 8。
翁文浩。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见:潘云堂。翁作品选。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27,207 ~ 226。
黄,中国地质科学从萌芽到起步的先驱学者。见:中国早期地质事业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7 ~ 35。
北京地质矿产局。北京区域地质。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1 ~ 4。
[10]秦奈。编辑出版10亿和300万中国地质图。见:原地质调查所历史回顾(1916 ~ 1950)。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59。
[11]田七。南口震旦系地层层序及古生物。中国地质学会汇智,1923,2(1 ~ 2):105 ~ 110。
河北省地质矿产局。天津、北京、河北省区域地质。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3 ~ 4。
中国地层规范编辑委员会。中国地层代码。奥陶纪,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67 ~ 68,99 ~ 100。
孙云铸。中国北方上寒武统三叶虫。参见:中国古生物,B种,第7号,第二卷。1935,英文84页,中文2页,图3版。
[15]李四光。中国北方的纺锤体化石。参见:中国古生物学。种B,第4号,卷-1927,英文123,中文10,图24。
[16]吴汝康,吴心之,张森水。中国古代人类,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93 ~ 95。
黄。北京人(1930)的学术意义。参见:翁文浩文选。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9,268 ~ 271。
[18]孙静,王德忠,等.河北承德大庙式钒钛磁铁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法研究。见:河北省地矿局科技会议论文集2010。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2 ~ 13。
王。中国地质学简史。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34 ~ 136。
[20]舒。豫北红山岩体地质调查成果。中国地质学会会址,1924,3 (2): 117 ~ 126。
李学庆。直隶西部平山县的刚玉。中国地质学会会志,1926,5 (1): 77 ~ 82。
[22]孙云铸。开平盆地上寒武统。中国地质学会汇智,1923,2 (1 ~ 2): 93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