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元璋的六大开国公爵徐达的称号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明朝开国后,明太祖朱元璋向大臣们进贡,其中有六位被封为公爵,即六位开国公爵:李善长、徐达、昌茂、李文忠、盛丰、邓禹。“开国六公”的爵位是世袭的,也就是说受封者的子孙可以继承爵位,地位不会下降。那么,这六个人中,为什么只有徐达的爵位流传到了明朝?我们来看看吧!

李山长,朝鲜族男,安徽定远人。他从小就爱读书,足智多谋。他跟随朱元璋到处征战,打仗,逐渐成为朱元璋的幕僚。他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掌管军队的物资供应。他很得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曾把他比作汉高祖刘邦的宰相萧何。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说:“李善长虽然没有立下大功,但跟随我多年,在军粮供应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应该晋升为大国。”就这样,李善长成了韩国公爵,年薪四千石,子孙世袭,成为非常重要的大臣。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处死李善长及其妻、女、弟、侄,时年77岁。韩公只过了一辈子,到了李善长就终止了。

魏国公生于徐达,徐达,濠州中里(今安徽凤阳)人。自元末跟随朱元璋远征北方,击败陈友谅,攻占淮东,攻克平江,灭张士诚。随后出兵北伐推翻元朝统治,明初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当过一辈子兵的徐达,为明朝建立了不朽功勋,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他治军有方,军令状一旦下达,他就不改,与下属荣辱与共。所有的士兵都感激他的好意,并愿意服务和尽力而为。所以,他所率领的军队,所向披靡,所向披靡。1385年,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自前往祭奠,将他列为建国第一功臣。谥号中山王,谥号“武宁”,赐王爵,中山之阴,墓碑语。关于徐达和朱元璋,他评论说:“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人的宝贝,处理问题秉公无错。天下只有一个徐达有此德。”

在楚国,徐皇后是徐达的长女,太子朱高炽是徐达的孙子,玄孙朱瞻基是徐达的曾孙。魏公的地位更加突出。后来朱迪迁京,徐达的后代留在了南京,远离了政治中心,也就是远离了是非,这也是爵位世袭的重要原因。

郑国公常茂常茂,开国名将常遇春的长子。洪武二年(1369),年仅四十岁的常遇春猝死。朱元璋非常难过。在奖励他的工作时,他给自己的儿子常茂取名为郑国公。据《明史》记载,常茂虽然做了公职,但在军营中多是不受约束的。当时那霸投降了。酒席上,因为得知那霸要逃跑,常茂上前抓捕,斩了那霸,导致那霸部瓦解,于是朱元璋削掉了他的爵位作为惩罚。

常茂封爵后,朱元璋改名为弟弟常胜。然而,常胜却因为卷入海蓝宝石案而被杀。他的后裔先被安置在云南,后迁到南京,从此再无诸侯。郑公只传到第二代,也就是常茂和常胜,后面没有继承。

曹国公是朱元璋的侄子,明朝著名的将领和开国谋士,后来被他收养为儿子,随姓朱。朱元璋非常喜欢李文忠,经常派他和将军们一起视察军队。文忠征战沙场,官至荣禄博士,浙江平章人,姓李。朝鲜建立后,李文忠多次率军出征征服元军残余,战功卓著,被授予曹国公称号。洪武十七年(1384),李文忠病死。他被授予祁阳王的称号,并被封为太庙,他的画像挂在陈宫庙里,排名第三。给中山一个下葬。

李文忠死后,他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爵位。当朱迪进攻南京时,李景龙率先开门投降。朱迪继位后,他的“功绩”在大臣中名列第一。永乐二年(1404),李景隆被多位大臣轮番弹劾,又因为在家,“大不了坐下来礼遇;建了更多的枝子,更多的田地,拯救了成千上万的仆人,这是考虑不周,被拿走了。曹公只传到第二代,也就是李文忠和李景隆,身后没有任何传承。

宋国公盛丰是国公冯的弟弟,爱好读书,熟读兵法。元末,随其兄冯,投靠朱元璋,带兵征服四面八方,建立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盛丰任将军,率领傅友德、蓝玉远征辽东,制服那霸,消灭辽东元朝残余势力,被封为宋国公。

据《明史》记载,“八位极受大臣器重的人,排名第三。太祖春秋高,多疑。胜在功德最多,败在细节的帝意。蓝玉刑之月,召回京。”两年多以后,如果你死了,你所有的孩子都没有孩子了。“洪武二十八年(1395),盛丰被无罪处死。死后未入公仁寺,被剥夺世袭更替之权。宋公爵只去世了一辈子,他到达盛丰就终止了。

邓禹,卫国公爵,原名邓友德,生来魁梧勇猛。16岁领兵抗袁。后来跟随朱元璋远征北方,立下了许多赫赫战功。邓禹朴实谨慎,智勇双全。他治军严格,善于安抚投降者。1370年(洪武三年),邓禹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大败北元军,投降吐蕃、乌藏。晋被封为大夫荣禄,右列郭嘉和魏国公。

洪武十年(1377)十一月九日,邓禹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病逝,谥号宁和王,武顺,谥号。长子邓桢继承爵位,不久又改称沈国公。

邓振,也是李善长的孙子,在李善长的时候也牵连到了身死。此外,邓禹的次子邓铭死于军中,邓禹没有继承人,因此爵位无法传承。卫国公爵只传到第二代,即邓禹和邓振,此后没有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