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东西方关系缓和的原因。

东西方缓和一般指东西方两大集团,尤其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缓和,这有两个原因。

就美国而言,60年代末出现了非常严峻的内外形势。由于二战后大量外援和巨额军费开支,美元大量外流,经济负担沉重,经济增长缓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而日本和西欧得益于美国的军事保护,经济突飞猛进。战后美国经济被美日欧三足鼎立所取代,美国对盟国相应的政治控制能力大大降低,资本主义体系内的霸权地位动摇。同时,由于越南战争的泥潭,美国不仅经济和军事负担沉重,而且社会危机严重。政府公信力和支持率严重下滑,国际形象大受损害。这一时期,苏联利用美国的困境大幅扩张实力,在经济上逐渐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其GDP从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0%上升到1970年相当于美国的67%,并且在军事上投入巨大。常规力量的实战能力和战略核力量的威慑能力大大加强。在进一步保持和发展其在常规力量方面的传统优势的同时,也在核力量方面。此外,美国还希望苏联结束越南战争。这一系列因素迫使1969年底上台的尼克松政府改变了美国原来对苏联的强硬政策,希望通过谈判承认和稳定双方的力量对比,限制苏联军事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并希望通过美苏关系的缓和“体面地结束”越南战争,减轻美国的经济负担,维护其霸权地位。

就苏联而言,如上所述,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尤其是军事实力。然而,在这些发展的背后,大量本应用于经济建设的资源被投入到军事领域,国民经济被严重军事化。而且,鉴于美苏经济实力的对比,苏联也没有把握能在军备竞赛中彻底打败美国。苏联也希望缓和军备竞赛,把更多的钱花在经济建设上(苏联第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缓和纲领就是明证)。也希望通过放松获得更多的西方资本和技术,缓解当时已经出现的国内社会矛盾。与此同时,中苏关系此时已经从争吵发展到对抗,1968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也破坏了苏联的国际形象,东方集团解体。苏联希望摆脱外交孤立,阻止美国接近中国。此外,苏联自二十大以来一直奉行所谓“三边路线”,即希望缓和与美国的关系,为苏联国内建设创造更加和平的国际环境。此时的缓和战略可以看作是赫鲁晓夫外交的延续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