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写自己对中国古代某个事件或人物的评价,不要大规模抄袭800到1000字。你明天晚上之前需要它。
军事成就
1.诸葛亮勤于思考,注重革新军械和装具。研制出了十矢弩和适应山地运输的木牛流马。并改进了钢刀,增强了蜀军的战斗力。善兵法,推演阵法为“八阵图”,流传后世。
2.在治军方面,诸葛亮重视对军队的约束和训练,主张法治和讲究。
3.打仗时,诸葛亮用兵审时度势,慎之又慎;争取每战速决;重视后勤,常年派出数千名官兵整修都江堰,保证口粮生产;每次撤退都非常谨慎,采取埋伏在山里等措施,掌握主动,确保安全。
4.战略上,诸葛亮未出世就知天下三分,《隆中对》对当时形式的分析是有远见的;此外,他善于观察大势,始终坚持联吴抗曹,使在与魏、吴鼎立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缺点
1.用人失误。首先,让关羽镇守荆州。关羽高傲,刚正不阿,有勇无谋。关羽失荆州,使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出兵北伐的想法落空,使蜀国在以后的战争中始终处于落后地位。其次,马谡被用来镇守街亭,而马谡自幼熟读兵法,擅长军事谋划,深得诸葛亮器重。然而刘备觉得马谡言过其实。临终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能用。为什么不观察一下?”诸葛亮不同意,经常和他聊兵法,有时彻夜不眠。街亭的失守威胁到了诸葛亮的主力侧翼,破坏了整个作战计划,迫使他撤退。
2.对人才的限制。诸葛亮辅政后,凡事都要亲自过问,看似令人钦佩,却在不经意间限制了人才的发展。一个县官的任免这样的小事,诸葛亮都要亲自处理;在部队,“已经反省了20次处罚。”结果诸葛亮死后,蜀中人才未能相见,造成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局面。
3.用兵失误。“诸葛亮一生谨小慎微”,用兵谨慎,这是诸葛亮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用兵以谨慎为主,奇诡为辅。奇与右并用,大有可为。当时魏延提出自己率万人攻打潼关,诸葛亮认为此举仓促,没有同意。邓艾灭蜀后,是奇袭。司马懿在给弟弟司马孚的信中说:“你若有野心,就看不到机会;计划多了,决策就少了;如果你是一个好士兵,你就没有权利。虽然你损失了十万士兵,但你将会被毁灭(《晋书·宣帝纪》)。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一定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