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历史特征
3.国家政权应该积极支持代表发展总趋势的新事物,尽管它们还年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并始终保持民族的活力和国家的繁荣。如前所述,明朝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因素,但明朝统治者不仅不积极扶持,反而加以阻碍和肆意破坏,使其难以进一步发展。比如万历中后期派出的大批矿监和税务员是当时社会最具代表性的再比如,明朝朝廷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基本采取冷漠的态度,而不是借助国家的力量积极引进、普及和全面普及;再比如,实行了长期禁止民间海外贸易的政策。虽然隆庆在未来有所放松,但仍然是基于限制,这导致中国失去了海上优势和巨大的海上贸易利益。等等,等等。如果明朝统治者对代表发展大势的新生事物不加以阻碍和破坏,而是积极支持和推动,那么当时和此后的中国就不一样了。
给清史一个准确的历史定位。
自1911清朝宣布荀国,以《清史稿》和萧一山《清代通史》的编纂为标志。到现在已经90多年了,清史研究从未停止,近20年来异常繁荣。后来,郑天挺的《清史》、中国人大历史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著的《清史全史》(10卷)、杜嘉机的《清史略》、李治廷的《清史》(两卷)等书相继问世,是之前70年的数倍之多!论文有几万篇。改革开放20多年来,清史研究蓬勃发展,远超此前70年的总和。
清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很大分歧。在“文革”之前,尤其是文革期间,极左思潮泛滥,声讨大清历史,不足为奇。直到改革开放时期,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解放,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原来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包括对清朝历史的评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清史研究中一直延续下来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不可能正确解读清史。当初努尔哈赤起来挑战明朝,说他“作乱有罪”。满族人离开居住地进入中原,是对中国的“侵略”和“入侵”,是满族贵族对汉人的“民族征服”。说清朝统一全国“是以极大破坏民族生产力为代价的”,这“代表了落后的生产方式”,“耽误了中国一百年的发展”;说到清初减轻农民负担,“很大程度上是口惠而实不至”,即使康熙朝“宣布减免税实际意义不大”。所谓康熙盛世,完全是子虚乌有,“被某些学者所称赞”!
至于近代,清朝就更没用了,几乎没做什么好事!除了国内反抗清朝统治,反抗西方和日本列强侵略中国的仁人志士和先烈,几乎没有好人!
学术争议是学术研究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持有不同的观点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当我们仔细分析上述观点时,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观点的背后,隐藏着一种之前已经指出的民族偏见或旧的历史观,对清史做出了不恰当的评价。
那么,应该如何认识清朝的历史,给它一个正确的历史定位呢?
评价一个人的对错永远是比较性的,就是互相比较然后才知道。这是比较的方法,而且简单。这也适用于对清朝的理解。一方面是从中国的历史发展来比较:清朝与之前的明朝和历代相比,在哪些方面达到或超过了自己的发展水平,做了哪些“前无古人”的事情?它做了哪些不如上一代甚至倒退的事情?另一方面,与当代中国相比,它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或者说对后世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只要仔细对比一下,清朝的真实历史面貌就会显露出来。
众所周知,清朝的前身,历史上称为后金,是由女真满族建立的,在统一汉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强大的清朝。满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居住在东北的苏申族,后来,其他民族,如布吉族、投娄族、匈奴等相继居住在黑龙江。是满族的直系祖先。17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女真族在明末被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统一,满族共同体形成。不争的事实是,满族及其祖先一直是一个世代生活在东北的古老民族,他们无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并将其视为“外族”、“异国”。就像鲜卑、契丹、女真、蒙古各自建立了一个王朝(北魏、辽、金、元)一样,满族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政权。和他们一样,驰骋中原,统一全国。明清两代争夺近半个世纪,一个胜利,一个灭亡,是明末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评论两个朝代的兴衰,既不能站在明朝的立场上斥责清朝不合理的夺权,也不能站在清朝的立场上为其辩解。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客观的定位,从明清之际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探究这一巨变的内在原因。当我们肯定农民起义直到明朝被推翻是自然合理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肯定一个弱小的少数人反抗明朝的统治,甚至争夺其主权也是合理的。这其实是对社会变革的认同,让我们的认识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看问题就会少错一些。
自清朝定都北京,退位至今已有268年。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发动罪恶的鸦片战争之前,近200年的时间里,清朝所做的一切,都是历代的杰作。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前代,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清理明制,建立一套完善的高度集中的权力。六个满汉复生系统其实是它的独创;集军政于一体的八旗制度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系统干净、严密、完整、有序。到了清代,宦官谋反、后宫干涉、外戚专权、任人唯亲、国难等灾难基本不再重演。最高统治集团保持了长期稳定,社会安宁。
坚持以农治国方略,大力开垦土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云干之时,全国耕地已达654.38+0亿亩,为历代之最!大规模治理黄淮,兴修水利,投资巨大,还不如明朝。储粮备荒,减免钱粮,康乾两朝五次免除国家钱粮,创下中国历史之最。自康熙五十年起,“盛世滋生之人,永不赋税”,人头税废除;雍正时期,赋税的改革和土地的扩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经济长期保持繁荣,人口迅速增长,财政稳步上升,繁荣程度达到顶峰,最高储存8000万两,常年在7000万两左右。清朝建立了发达的封建农业经济。
清朝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以独特的八旗制度为组织,绿营为补充。在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中,显示了威力,如镇压吴三桂叛乱,收编台湾省,攻俄,驱逐保存,在西北激战七十年(康熙二十九年至乾隆二十四年),挥师西南消灭土司割据势力,等等,对内反对分裂,对外反对侵略,对内反对国家。
文化昌盛,遥遥领先于前代,主要集中在康、雍、甘、贾四个朝代。160年间,诗歌创作流派各异,直追唐宋。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小说和戏剧的新发展,堪称千古绝唱!国剧比元杂剧好,字画独树一帜。经学、理学、史学、考证等。,流派很多,作品也很多!《四库全书》是古今的杰作,是传统文化的总结,是文化繁荣的突出标志。
清朝最深远的历史变革之一,就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儒家“大一统”的理论指导,将国家的“大一统”发展到极限,突出体现在国家观念的飞跃上,即摒弃“区分中外”、“夷内夷外”的传统国家观念,并以康熙皇帝废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