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万庄园的建筑布局

康百万庄园临街建楼,崖上窑洞,四周筑寨,临河建码头,集农、政、商风格于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有33个院落,53座建筑,1300多间房屋,73个窑洞。分为村上主居住区、村下居住区、南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板房区等十余个部分。整个庄园由19部分组成,占地240多亩。它是集“古、大、雅、美”于一体的宏伟建筑群,被称为十七。庄园建于明中叶,明清初初初具规模。在建造过程中,明代建筑,如寺沟、张沟,清代建筑具有不同的功能,如龙窝沟、村上主要居住区、南院、板房区、商店、养殖区、祠堂、木材厂、造船厂、金谷寨等。,并辅以碑楼、牌坊、园林等辅助建筑,从而形成了一个依山傍水、功能多样的大庄园。

庄园中心区域的轮廓几乎完好无损,书房、厨房、画室都在其中。

书房和厨房

康家是个大家庭,厨房很大,解决了一大群人的吃饭问题。书房紧挨着厨房,嘈杂的厨房和安静的书房相得益彰。这一带有两个小亭子和一些枯萎古老的花木。书房装修简单朴素,与大院里装修豪华的画室、卧室形成鲜明对比。

工作室

工作室在书房旁边。所有的家具都镶嵌着闪闪发光的宝石。东墙镶嵌明清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西墙挂着阿清官服和康英魁练武时常用的宝剑。

灵堂

书房西边是灵堂,放着祖宗牌位。有许多美丽的神龛和关于祖先生去世的碑文。石匠花三个月的时间雕刻每块石碑。

石柱和基座

庄园里随处可见的石柱基座引人注目。石柱的作用是支撑屋顶。这种建筑方式可以保护石柱免受湿气侵蚀。这些六边形底座由多年形成的水晶石制成,每个面上都刻有花卉和人物。最有想象力的图形是中间雕刻的镂空图形。似乎整个石柱都是由他们支撑,人物雕刻生动,整体结构平衡。

石雕

院子里随处可见许多关于民间传说故事的石雕。历经数百年的风雨,这些雕刻依然完好无损,雕刻的字体和轮廓依然醒目美观。这得益于选材的细致。

窑洞

康佳庭院的奇迹之一是在普通的生活区。生活区有一个集中书法和雕塑的山洞。这个洞穴位于庭院的最西端,洞穴两侧有16块成年人一样高的石碑,上面雕刻着赞美庄园主人的诗句,风格各异的中国书法在这里尽显神韵。康家居住和生活的主要居住区,既保留了华北平原黄土高坡上的窑洞建筑和方型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要塞建筑的特点。有的建筑建在临街的地方,但内部是窑洞结构;有的从外面看是窑洞,里面有楼板,称为“窑楼”。有的窑上下三层,外面全是青砖,可见康家当时财力雄厚。

主卧

主卧房间的天花板涂得五彩缤纷,门窗的木雕也各有特色。主人的楠木床是最精美的珍品之一,由当年最著名的五位木雕师历时三年雕刻而成。

床的对面是一辆木制的大车,高1 m,长1.5 m,用来运送庄园的妻子们上厕所。因为在那个年代,女人要把脚绑起来,防止长成大脚,三寸金莲的女人又不能走很远的路,而且厕所建在大院里偏僻的地方,所以这种木车就成了接送小姐们和姑娘们出入厕所和卧室的专用交通工具。在他们的床前,放着几双前尖后高、脸上绣着精致花纹的小鞋。

餐厅

餐厅里,右边有一张8人用餐的方桌。桌子上所有的餐具:盘子、碟子、碗等。是八角形的。康家是迷信的,相信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所以每当有算命先生来访,一定要用这个餐具招待。他们相信这样做会给整个家庭带来好运和财富。如果有贵宾来访,康家的主人会按照满汉传统举行大型宴会。在这种场合,经常使用108件餐具。庄园内现存的石雕、木雕、砖雕以人物、花鸟、动物为主,并有“冠(官)上加冠”、“半夜拜师”等雕刻图案,寓意深刻,生活气息浓郁。

康百万庄园有一级石门枕作为国家石雕分级标准。雕刻金丝楠木木雕顶床、王家石雕牌坊、三碑楼砖雕等,共花费17000多工时。其艺术手法充分运用了通雕、圆雕、浮雕等艺术雕刻手法,展现了明清民间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是雕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门枕石

位于康百万庄园主居住区的三院有一组门枕,是康百万庄园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品。这对门枕由一整块青石分三层雕刻而成。构图新颖,雕刻精美,人物动物栩栩如生,情景交融,栩栩如生。以其精湛的雕刻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也是我国一级石雕的分级标准,堪称国宝。

第一层的门枕石上雕刻着一对卧狮。狮子的形象在法庭、寺庙和墓地中非常常见。它或蹲或立,怒目而视,气势磅礴,神圣而令人生畏。这对石狮子俯下身,天真烂漫,十分温柔可爱。

第二层是这副门枕的精华。它以突出地面、凸起的雕刻手法,雕刻出一组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人物故事。这套图案和挂花门楼两侧的对联相映成趣,相映成趣。对联是清朝监军刘郁南所写,第一联写的是“人生在世,别无他法为善”。康家主深知“诸德孝为先,孝为本”的道理。所以门垫石正面刻一幅“尊老爱幼”的图画,里面则刻一幅“妯娌和睦”的图画,寓意“家和万事兴”。第二部“传家宝或读书有门路”,康家主深知“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训,于是刻出了相应的“拜师学艺”图。年轻的后生低着头,弓着手,晚上读书遇到困难,恭敬地向老师求助。这位慈祥的老师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捋着胡须,眼中带着钦佩。在里面刻上“宾客宴饮”的图案,教育后人以礼待人。传统礼仪画从一块石头跳到另一块石头,父子之情、弟媳之情、师生之情、友情之情在这里被匠人刻画得惟妙惟肖。

第三层门枕石雕刻一组传统图案,正面雕刻“凤牡丹”,寓意“荣华富贵”;内侧刻有“麒麟送子”、“金鸡报晓”的图画,寓意“吉祥如意,升官发财”。

贞节牌坊

庄园板房区前的牌坊是康家在100年前应清帝要求修建的贞节牌坊。石墩、石柱、石碑上均刻有二十四孝、渔猎、龙凤、珍禽异兽等图案。康百万庄园的牌坊曾经靠近河大堤,现在却被深埋在地下,只剩下上半部分露在地面上。这座牌楼清晰地记录了康家的辉煌。

丁字床

康家保存最精美的鼎子床。它是用金丝楠木雕刻而成,花了十个能工巧匠1700多个工时,将近五年的时间制作而成。它采用通雕和镂空雕的雕刻手法,床柱的雕刻为竹形,象征竹报平安,稳中有升。中间雕刻的是福禄寿的三星,象征“三星高照,长寿安康”。顶楼有骑着高马的官员,两旁是整齐的后援队伍,象征着扶摇直上。二楼刻有春夏秋冬,象征四季平安。三楼有礼让、班级读书、游戏玩耍等人物故事,下方有小朋友玩金鸡、麒麟送图,寓意“吉祥如意”。这张床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自由拆卸。它由37个部件组成,整个主体是铆接的,没有一个钉子,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组合家具。这张床可以说是木雕的杰出代表。展室中有名画、古玩珍品,其中“余”匾额入选“中华名匾”,是清代翰林牛轩为康家子弟所撰的家训匾额。其中一张楠木丁字床消耗超过17000工时。它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雕刻的。《麒麟松子》《双猩舞绳》等36种图案,由17个部分组成。它们可以拆卸和运输,可以一起使用,既可以供主人休息,也可以供女仆服侍。康百万庄园为人们提供了研究封建社会地产阶级的史料,也为人们提供了古建筑的实物资料。其砖雕、木雕、石雕艺术深受各界朋友的青睐。

庄园里的民俗展示区,是康家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室内窗帘高挂,布局清新典雅,名贵家具、古董字画一应俱全,显示出主人的尊贵地位和高雅品位。

残留斑块

“残匾”是《康百万庄园》中中国著名的匾额之一。“残存牌匾”长1.65 m,宽0.75 m。用黄杨木雕成,挂在康百万庄园一个院子的主客厅里。它现在挂在万康庄园主住宅区第一医院的大厅里。它是康佳教育子女的家训牌匾,也是儒家“富贵不能显,贫贱不能竭”中庸思想的集中体现。“鱼雨”牌匾的形状独特,看起来像一面上凹下凸的旗帜。上凹的意思是:上半部比天多,配得上朝廷;向下投影的意思是:下半部分留在地上,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子孙后代。

无尽的财富回归宫廷;留下绰绰有余、取之不尽的财富来回报人民;留下绰绰有余,无尽的祝福来回报后人。没有人不后悔他所做的事。就像高敬义说的,有空间让别人先走一步。钱放宽了,就有回味了。推吧,一切顺其自然。老人在以“余”字向致敬,并加盖了留下来的道士的碑文以示子孙。为题数言,且取夏风先生训子之言,以附:若代知常家之道乎?剩下的只是禁忌。同时辛末新月待,愚侄牛宣敬题。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留法务农的道士王伯达在《刘四铭》中说:“留有余地,不要把技艺都还给造物主;留有余地,不要把工资还给法院;留有余地,不要把所有的财产还给人民;留有余地,不要独享后世之福。”也许上帝反对贪婪,反对做事过分。因为走得太远了,没有不留下遗憾的人。明代隐士高敬仪说:“有事,自然有周转的余地;遇到财产放宽,自然会有乐趣。”袁谭老人将“刘玉”二字写在匾上,挂在堂上,就是用道士写的“刘四铭”来警示后人。

“三个活着的财神”木版年画

康百万庄园珍藏《三生有幸》木刻年画。年画用宣纸的质地是长33厘米,宽22厘米。这是山东日照博物馆馆长在上世纪80年代参观康百万庄园时送给他的珍贵礼物。从左至右,年画标题为“河南有三位活着的财神:沈万三、康百万、阮”。这幅年画也为康百万在民间历史上的显赫声誉和地位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年画以红、黄、蓝、黑四种颜色套印,画面为三位在世财神坐在权力和威望。幕布中间的是沈万三,明朝初年的江南富豪。他头戴黄绿双纱冠,身披红袖绣袍,在日月之中,威严地坐着,手里拿着一个金元宝。他面前放着一个聚宝盆,装满了金银首饰,头的左侧写着“沈万三”四个字。他的左边是明清巨擘富康百万,在河南省赫赫有名。只见他头戴清代玉羽花帽,身穿绣有紧身马蹄袖的绿袍,左手捻须,右手弯曲持铜钱,伸向沈万三,左边写着“康百万”四个字。右边沈万三的身材和装束与康百万相同,左边写着“阮”几个字。毫无疑问,他是另一个亿万富翁阮。在三位活着的财神周围,散落着手持金莲花、聚宝盆、金元宝、金小马等物的财神,象征着遍地财宝、金银满仓,强化了财源广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