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文人为何嗜酒如命?魏晋酒文化的文化内核是什么?

中国是葡萄酒的故乡和王国。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酒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酒不仅是粮食酿造的物质存在,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饮酒的文化习惯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历代文人骚客留下了无数与酒有关的诗词,如宴饮、斗酒、饮酒等。其中,将酒的魅力发挥到极致的是魏晋。魏晋士人嗜酒,有独特的酒文化。

一、魏晋酒文化产生的历史原因。

1.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

国家动荡分裂,政权更迭频繁,战乱频仍。人类生命的脆弱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孤独感、恐惧感和无助感。然而,一个充满灾难和未知的时代,也能激发艺术家的激情和灵感。

正是由于复杂而深刻的社会背景的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家辈出,使得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显得尤为厚重和多彩。既然生命的长度无法保证,那就只能尽可能的拓展生命的宽度。文人为了躲避战乱,逃离宫廷来到山川,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

他退隐山林,品味人物,体悟人生无常,世态炎凉,转而追求心灵的宁静与闲适,饮酒作乐,享受情感与个性的表达与表达。喝酒获得的短暂的解脱和快乐,让他们摆脱了真正的压抑和痛苦,获得了瞬间的解脱和逃离,是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方法。

2.魏晋时期,大部分文人群体都有吃“乌石散”的习惯,饮酒成为必需品。

“乌石粉”,又名寒食粉,始于汉代,传说中的成分主要有钟乳石、石硫、白石英、紫应时、赤石脂等。其实它是一种慢性毒药,但由于其强烈的燥热性,人服用后会感到全身发热,气血上涌,产生短暂的神清气爽、兴奋的效果,类似于吸毒。

魏晋时期言和首次服用,并大力推广,声称“服用乌石散不仅是为了治病,也是为了使神灵愉悦”。服用乌石散的风气迅速流行,不仅文人,就连达官贵人也开始依赖乌石散。从曹魏到西晋东晋,都以取乌石散为乐。

但武士三也有一个致命缺陷,会导致意识不清、注意力分散,甚至当众脱衣等不雅动作。通过饮酒散热,在酒精挥发的帮助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减轻乌石散的副作用。所以乌石粉和酒就成了最佳组合,既能享受忘我的状态,又能保持尊严。

3.魏晋时期,醉生梦死、迷茫彷徨的风气弥漫社会,普罗大众盲目跟风、附庸风雅,最终导致了全民饮酒作乐的现象。

魏晋是一个享乐到死的时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放弃了理想,沉溺于当下的享受。改变世界的远大志向和仁义礼智信的伦理道德都被遗忘了。在这样的风气影响下,老百姓也加入了喝酒玩乐的行列。

最明显的代表就是“曲水流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人们来到河边,在河的上游放下眼镜,让它顺流而下。酒杯停了,离得最近的人会拿起酒杯,按照规定的题目倒一首诗,然后继续往下传。

一场全民参与的适时饮酒会,又是一场优雅有趣的诗会。这种形式极大地丰富了饮酒诗的创作和酒器的发展创新。

二、魏晋酒文化的文化内核。

简单来说,魏晋风度就是文人通过饮酒作乐等放荡不羁的日常生活方式形成的精神风貌和举止的洒脱超脱、率真任性。这种风格不同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是魏晋时期的社会群体形象,是一种浓缩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魏晋风度有华丽、典雅、通透、脱俗的一面,也有慷慨激昂、阴郁悲壮的一面。现实中,这种风度是通过喝酒表现出来的。酒的魅力在于能喝。醉酒所获得的自由超脱的境界,是魏晋文人摆脱现实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途径。酒神精神所向披靡,对文艺创作影响深远。

艺术的美感离不开自由。艺术源于自由,美诉诸艺术..魏晋风度追求的是一种生活或人格的艺术美。玄学是基调,药、石、酒陶冶情趣。回归自然,不厌外物,在谈笑推杯换盏中来来回回。

三、魏晋酒文化的代表人物和传说。

1.《世说新语》窥豹。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或《世说舒心》,是魏晋玄言笔记小说。该书主要记录了东汉末年至晋宋时期一些著名学者的言行和轶事。涉及人数超过1500。

魏晋时期的主要人物,皇帝将军,隐士和尚,都包括在内,而且都是正宗的。书中人物描写生动,但几笔生动。神韵生动传神。《世说新语》三十六篇,其中二十二篇与酒有关。

2.刘玲喝醉了。

刘玲是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她以狂饮闻名,堪称史上第一酒鬼。著有《酒德颂》,是狂饮避世、蔑视伦理的典型代表。他胸怀大志,胸怀宽广,以宇宙为狭地,日月俱悲,八荒为庭。幕在地上,纵意是这样的。万物和谐,宇宙为家。

他酒量很大,经常坐在鹿车上,满满的酒,一路上喝个不停。并派人扛着铁锹跟着,“醉了就埋”。如果你醉死了,挖个坑到处埋。他的妻子劝他不要再喝太多了。

刘玲欣然同意,并要求妻子为他的禁欲仪式准备酒、食物和礼物,以示决心。妻子准备好后,刘玲竟然又自己大吃大喝,结果自然是酩酊大醉。当你喝醉的时候,你突然醒来。

不听雷声,看不到山的形状。我感觉不到冷天夏天割肌肉的感觉。俯视万物,犹如江汉浮萍。喝到忘我,是魏晋酒文化的典型体现。

3.阮籍喝酒。

阮籍也是竹林七贤之一,留下了许多与世俗相悖的饮酒故事。阮籍品德高尚,平和快乐,对司马氏家族的阴谋和虚伪深恶痛绝,但出于现实原因不愿公开反对。

所以不涉及对与错,总是以醉酒为借口发疯,爬山涉水,或者躺着喝醉酒装傻。司马昭也想嫁给阮籍。为了逃避这段婚姻,阮籍醉酒60天,打破了醉酒的历史记录。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在和别人下棋时,突然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他坚持喝了两斗,下完棋吐血好几升。

母亲下葬时,他吃喝吐血数升,差点要了他的命。可见阮籍是一个真实的人,不会刻意表演去迎合礼教,而是从最自然最本真的情感出发。喝酒是他减轻痛苦的方式。

4.兰亭吉雅

东晋永和九年上巳节(三月初三),大书法家王羲之召集当时的宗族子弟和文人墨客,到会稽山兰亭饮酒作诗。这一天,天气晴朗,微风和煦,在场的人都心情愉快。在美丽的山川之间畅谈玄学和道家,了解自然和宇宙的奥秘。优雅的收藏之上,流水潺潺,诗词即兴。

推杯换盏,轻斟,超然物外,自得其乐。微醺的王羲之直抖身泼墨,由此诞生了千古名篇《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可以说,魏晋时期自由潇洒的酒文化为兰亭吉雅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

5.魏晋时期有许多与酒有关的文学创作。

曹操《短歌行》:唱到酒,人生几何?表达了时间飞逝的感觉。如何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只有杜康。反映了求贤若渴的心情。嵇康在《与山聚源绝交》一书中说:“今愿守陋巷,育子孙,老了再谈。陈说我一生一杯浊酒,奏一曲,我自告奋勇去完成。”

这也是当时文人雅客的理想生活方式。一杯酒,代表的是背后的个人追求和生活情趣。陶渊明隐居在乡下。但还是离不开酒,有十二首著名的饮酒诗。我独居,长于黑夜,偶尔有名酒,每晚不喝。顾瑛孤身一人,包裹也没有恢复。摔倒后,我拿几个问题自娱自乐。

标签

古代清醒的人和圣贤被遗忘了,只有伟大的饮酒者才能名垂千古。魏晋风度和酒文化可以说是相伴相生。魏晋士人不仅乐饮酒、嗜酒如命,而且在与酒有关的文学创作中表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醉酒的意义不是酒,而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和醉酒后对自由和艺术的不懈追求。魏晋风度,留世独立。

参考

1.《世说新语》;

2.晋书?《阮籍传》;

3.酒德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