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纸、砚的历史
笔
最早的毛笔可以追溯到大约两千年前。西周及以上时期虽然没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彩陶图案和商代甲骨文中可以找到一些用笔的迹象。东周时期,毛笔已经广泛用于书写竹简和帛书。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发现春秋时期的毛笔,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钢笔。后来,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以及长沙马王堆、甘肃省江陵县凤凰山、敦煌市武威市玄圈家、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古岩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古代留下的珍贵资料。
黑色
看似有些简单化,但却是古文中不可或缺的一篇文章。借助这种原始材料,可以实现中国书画的奇幻意境。墨的世界并不枯燥,而是内涵丰富。墨水作为一种消耗品,能够在今天完好无损的呈现出来,是非常珍贵的。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使用天然墨水或半天然墨水作为书写材料。史前彩陶图案、商周甲骨文、简牍、帛画等等到处都留下了原始墨迹的痕迹。据文献记载,古代墨刑(画脸)、墨绳(木匠用)、墨龟(占卜)也用墨。经过这个漫长的历程,到了汉代,人工墨水终于开始出现。这种墨汁原料取自松烟,先用手工揉搓再成型,墨质扎实。据东汉应劭《汉》记载,“尚书令、仆射、丞、郎,每月给一大墨,给一小墨。”白纬玲位于陕西省千阳县,靠近钟南山山。山的右侧有许多松树,它因用来制作墨水的烟草而非常有名。
烟草从制作到最终成品,有注胶、勾兑、蒸烤等多道工序,还有一个成型过程。墨模雕刻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也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墨水的形状一般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墨模一般由前、后、上、下、左、右六块组成,而圆形或偶像形的墨模只需要四两块板就可以合成。内置墨水,合上锤子砸成品。笔尖大部分刻在侧面,这样墨水模具重复使用时可以轻松更换。墨的形态有多种,可分为天然墨、漆墨、金墨、漆墨。
纸
它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一些传统手工纸仍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特的光彩。古代报纸仍能窥见他在古书画的样子。
在纸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用什么做笔记材料?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是用绳结来记笔记的,有事就打个结,完了就解了。后来,他在龟甲上刻字,即所谓的“甲骨文”。青铜器制作出来后,上面刻有铭文,即“青铜器铭文”或“钟鼎文”。然后,把字写在从竹木上割下来的片上,这种片叫做“竹简”。例如,较宽的竹片称为“竹简”。同时,有些也写在丝织品上。在先秦时期,除了上述材料外,还发现了刻在石头上的文字,如著名的“石鼓文”。
众所周知,纸是东汉蔡伦发明的。然而,最近的考古发掘对此提出了质疑。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发现了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其中包括许多纸质文物。这些权利文件是以出土地点命名的。
从目前出土的古纸年代顺序来看,可以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灞桥纸、玄圈纸、马圈湾纸、西汉中期的居延纸、西汉晚期的干滩纸。这些纸张不仅早于蔡伦纸,而且一些纸张上还有墨水字体,表明它们已被用于书写文件。
砚
【网址砚台,又名“砚台”,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手”。因为墨汁只有加水研磨才能叫,而送墨的石刑就是砚。其中有陶器、粘土、砖、金属、漆器、瓷器、石头等。最常见的是砚。有许多石头可以用作砚台。中国地大物博,到处都是名山大川。有石头的地方就一定有石匠,所以砚台的产地遍布全国。
最著名的有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的佘艳砚、山东的鲁砚、江西的卫龙砚和陕西的程妮砚。砚的讲究是:细而腻,润而纯,晶莹光滑,质地色泽佳,易发墨不吸水。有的有胸,有的有眼,有的有带,有的有星,有山有水的地方生产比较好。例如,这块砚台是从姜维段曦的矿坑中沐浴的斧头上取下的。虽然来自同一个地方,但是它们的岩石也是不一样的,比如青花、天青、蕉叶白、鱼脑冻、冰花金星、罗纹、眉纹、红绫、燕子、紫石、龟石等等。时嘉尚待精进,砚台的雕刻早已形成一门艺术,从取石、切料、造型、刻槽、打磨、雕刻都可以传达出它的匠心。一些精美的砚台已经不再实用了。因其珍贵,只能用于古玩鉴赏和收藏,不愿沉湎于笔墨。砚的珍贵包括看重石头的,看重制作的,看重名人使用的,等等。
砚台需要经常清洗,不能被污染。每一块砚台都必须干净、新鲜。在墨锭,越老越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胶会自然溶解,但是水是储存不了的,必须换新的。如果怕出油,可以用荷花或者老茶叶洗。加水最好是微温的,不要加到开水值,防止爆开。所以书法家不仅要会用砚台,还要会养砚台。
笔、墨、纸、砚各有所用,互有讲究。所谓“名砚清水,古墨新发,旧笔旧纸”合二为一,进而写出我们的文字,成为我们独特的传统书法艺术,它不仅仅是供我们自我欣赏,而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