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军队装备了哪些枪支?

清朝军队装备了哪些枪支?

随着明朝的衰落和灭亡,明末火器发展的浪潮被新兴的王王朝所取代。在与明朝争夺国家主权的斗争中,清政权不仅保持了冷兵器的发展,而且吸取宁远两次战败的教训,决心学习火器的制造技术,大量制造红炮,改变了清军在火器上的劣势。

清朝初期,火炮一般按重量分为两种,200公斤以上为重炮,200公斤以下为轻炮。另外还有一种短管炮,是红炮的延续,还有一些是传统火炮的改制或复制,都是受明朝火炮的影响,创新不多。

第一,重炮

清初的重炮有神佑将军炮、神威将军炮、神威无敌将军炮,还有浑通炮、台省浑通炮、武城顾雍将军炮、沈工将军炮,以及后来的木嵌铜炮、法攻炮、九节百分百炮等。其中,武城将军顾雍的火炮可以形成自己的系列,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特点。

武城将军顾雍的枪制造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由康熙皇帝亲自命名,共有61支枪。枪体重3600-7000公斤,长约11英尺,口径约4.5英寸,重10-12公斤,装火药5-10公斤。它是威力最大的炮,由一个铁轴炮架携带。《大清帝国军事装备》中有此枪的图文,枪身用满文和汉字刻有“吴古将军”字样。中国历史博物馆有这种枪的实物,类似于文献中记载的图形。

九节百分百枪,乾隆十三年(1748)平定金川时制造。炮身分为九节,每节的长度和厚度都是一样的,所以在行军的时候拆卸运输。使用时,将每一节依次拧入枪体。全枪重约790公斤,长约6.5英尺。它由四轮车运载,枪身前后装有瞄准装置。这是一把结构特殊的大型铜枪。

嘉庆至道光年间,广东、福建、浙江三省为了加强海防,自己制造了一些海岸炮,至今仍有实物存在。厦门郑成功纪念馆收藏有嘉庆十一年(1806)铁将军炮,重1500斤,炮管长2.35米,口径280毫米,属于守城炮系列。

第二,轻型火炮

轻炮包括龙枪、子炮、神威将军炮、奇炮、姬神炮、德胜炮、威远将军炮、韦偃炮等。大部分都是在野外用的。奇造于康熙二十四年,形似法兰克机枪。枪身长5.56英尺,重30斤。乌头炮4支,铅弹重2.5两。它安装在三脚架上,从尾部发射,可以用来调整射程。

神机炮为铁制,近似直形,长2.6尺,无瞄准装置,装载一辆平四轮车,是对明代神机炮的简单仿制。胜利炮由铜制成,长6.3英尺,重365斤。枪身安装在双轮炮架上。

威远将军枪有两种。一把是康熙五十七年(1718)造的威远将军枪,长3.1尺,重170斤,发射19双联铜弹。山海关城楼上的武器陈列室里有两支这种枪。枪身长约1米,口径为40毫米和50毫米,枪身外部刻有满文:“清康熙五十七年,魏源将军之枪为京山所制,赵昌监制京山猎枪。建设官张圣祖,工部外交部长Cirgue,康阁画师李文德。”除了上面提到的轻型火炮,其他类型火炮的外形和结构基本相同。

三、短管枪

短管炮有田冲炮和威远将军炮两种,但外形、结构和击发方式基本相同。主要用于以弧形射击杀伤城墙和高楼后的敌人,多用于攻击城市。因为两者差别不大,所以以威远将军为例来说明。

威远将军的枪长2.5英尺,重750斤。康熙二十九年(1690)制造1威远将军炮,装四轮车,由当时制造所的炮在景山制造。此外,雍正五年(1727)铸造小威远将军铁炮一门,长1.77尺,重45斤,发射双铅子弹28发。

一般威远枪的射程取决于装药量和枪身高度。分别是1 kg,2 kg,3 kg,幅度分别是200步,300步,500步。此枪用于曲线射击,是攻高城、山寨的利器。乾隆四十年(1775)七月,定西将军阿桂多次使用威远将军炮轰击叛军占领的碉堡和官寨,是清军取胜的重要火器。

清代火炮虽然种类繁多,但大多仿照明朝,在制造和技术性能上基本没有创新。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军队已经装备了大量的先进火炮。火器发展与中国同步的欧洲各国,在清朝时期遥遥领先,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就达到了秒杀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