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会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19年底,世界海军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从风帆战舰到蒸汽战舰,木壳战舰到钢铁战舰。中日甲午战争是进入蒸汽战舰时代后的第一次大海战。从中日军舰到甲午战争,实际上起到了技术验证的“实验”作用。
定远和镇远装甲舰作为北洋水师的主力,以当时德国海军最先进的萨克森级装甲舰为蓝本。同时结合了当时英国新造的“不屈”号装甲舰的一些特点进行改进,实际上为德国下一代装甲舰充当了探路者。
德国建造的“济源”号防护巡洋舰是德国建造的第一艘装甲巡洋舰。因为当时德国没有建造圆顶巡洋舰的经验,所以实际上是仿照英国同类战舰建造的。用现代的话来说,叫“山寨”,所以问题很多。比如装甲位于水线以下,防御能力低,储煤能力不足,不适合远洋航行。甚至中国驻德国大使李也被撤职。
中国分别向德国和英国订购了“经远”和“致远”巡洋舰,代表了德国和英国对巡洋舰未来发展的不同选择。因为英国有很多海外殖民地,所以对速度快但防护差的圆顶巡洋舰情有独钟。但由于海外殖民地不多,海军实力较弱,德国巡洋舰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主力海军决战的功能,所以选择了偏重防护性能的装甲巡洋舰作为发展方向。其实巡洋舰在当时的中国也是一样的。当然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装甲巡洋舰才是正确的进化方向。
在中国政府或李鸿章的计划中,致远级和靖远级作为济源级巨蛋巡洋舰的后续计划而存在。原计划从德国再订购4艘济源级,但由于英国的参与,实际上变成了英德之间的竞标。最终双方都拿出了自己的最佳方案:圆顶巡洋舰致远级和装甲巡洋舰靖远级,分别拿到了两个订单。在李鸿章的坚持下,主炮全部使用德国克虏伯210mm炮。致远舰也因此成为北洋水师速度最快的战舰,可与阿姆斯特朗公司为日本建造的浪速、千家万户等对手相媲美,仅次于吉野。
作为中国的对手,日本海军舰艇深受法国影响。当时法国深受“绿水派”影响,主张使用低成本的海军武器对抗大型舰队。因此,日本大力发展巡洋舰,对抗北洋水师的装甲舰艇。其实这也是日本国力所限。大规模建造装甲舰的计划被日本政府否决,所以退而求其次。这就是宋道、燕岛、李桥“三景船”的诞生。三艘防护巡洋舰在定远之外特别装备了320mm主炮。
在1894-1895的甲午战争中,最新的战舰是日本的吉野号,由英国阿姆斯壮公司建造。它将英国圆顶巡洋舰的速度优势发挥到极致,以23节的速度成为世界上最快的防护巡洋舰。同时,吉野继承了同样由阿姆斯壮建造的千代田的特点,配备了大口径速射炮,从而为英国证明了大口径速射炮和重炮在海战中的有效性。
在一战和历次海战中,一国作战,多国观战,不仅有开着军舰上战场观看的,还有直接登上交战双方军舰作为中立军事观察员观看的。作为蒸汽战舰时代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中日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对各国最大的经验,大概就是装甲舰艇在舰队决战中的核心地位。战前,日本在海战中竭力击沉铁甲舰定远和镇远,但事实证明一切都是徒劳,从而给日本留下了“定远不沉”的阴影。即使海战结束后,日本舰队司令伊藤_恒也知道北洋舰队已经撤退到旅顺附近,但他还是带着日本舰队去阿哈瓦寻找北洋舰队。事实上,伊藤_恒在对击沉定远、镇远铁甲舰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并不想与北洋舰队决战。海战之后,清政府护舰的策略也让伊藤_恒得偿所愿。
从某种程度上说,与甲午战争中的日本舰队相比,北洋舰队的整体技术水平要低得多。唯一的优势是镇远和定远装甲舰及其两门305mm主炮是双联装,日本海军所有现役战舰都挡不住它的攻击。
但海战中两艘铁甲舰弹药不足,北洋水师所有舰艇在海战中均遭遇弹药问题,以至于旗舰松岛号等日军战舰明显被镇远号主炮击中,但并未沉没。在整个黄海海战中,没有一艘日本军舰被击沉。
根据德国档案,所谓的弹药短缺,可能从北洋水师买军舰开始就有了。据一位德国海军中层军官的记述,北洋水师在接收了景源舰和涞源舰后,前往波罗的海进行海试。当时远舰的主炮只装备了50发左右的炸弹,仅为德国同类战舰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从购买开始,就没有足够的弹药用于远航和远航舰艇。原因恐怕是清政府为了省钱,想让洋务运动中建造的兵工厂国产。当然,天津机械制造局终于意识到,中国制造的东西,不是装了煤灰,就是装了实心子弹,根本炸不起来。海战能不失败吗?
甲午战争后,各国列强充分吸取甲午战争的教训,进入“炮舰”时代,直到日本战列舰“大和号”在二战中达到巅峰,让位于航母时代。各国军舰普遍设计的船首撞角在战后逐渐取消,其最终记录大概是日俄战争中日本联合舰队的乌龙球。甲午战争中未被邓世昌击沉的“吉野”号,在旅顺口外被友舰“春日”号击沉,船长死亡300余人。日本在甲午战争中使用的偷工减料战术也被其他国家学习和使用。
中国海军从巅峰跌落,但清政府战后无力重建。直到一百年后,20世纪的最后几年,中国引进了现代化的俄罗斯驱逐舰,中国海军才再次拥有了吨位远超小城镇的军舰,走上了振兴海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