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重庆高三的文科生。从理科转文科,识字基础差,英语数学强,语文中上。但是文科差,超级无敌。
对于文科生来说,高考政治主观题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评分难点。如何答好主观题?有什么办法可以拿高分?吉大附中政治老师王伟总结了自己多年的高考教学经验,为高三文科生提供了两个“妙招”。
妙招一:答题基本路径——循序渐进
第一步:先复习问题,再复习材料。首先要通过提问明确命题的局限性:知识的局限性(经济常识或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文化生活或具体知识);问题角度的界定(是回答“什么”还是“为什么”、“怎样”、“怎么做”);材料定义(是否结合材料,结合哪些材料);对象定义(我们需要分析什么);主体限制(从党、国家、政府、企业、个人,或者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的角度)。其次,复习材料时要结合问题提取有效信息,先找出核心思想,再围绕核心找出相关信息;如果是表格材料,就要对表格的标题、表头、数据、尾注进行综合解读,而且要详细、全面。
第二步:回忆联想所学过的与问题和材料相关的概念、观点、原理等基础知识,力求全面。
第三步:梳理答题思路,做一个简要的提纲,根据试题分值猜测可能有多少个重点,决定是用演绎法(从原理入手,结合材料描述)还是归纳法(从材料分析到一般原理)答题方式。
第四步:书写工整,逻辑清晰。使用学科术语,标注清楚序号,做到规范化、段落化、序号化、层次化。
妙招二:主观题分类整理——类比
“是什么”类型。通常包括现象问题和体现问题:现象问题是指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文化或政治现象。首先,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整体把握;其次,找出书面材料中包含的所有经济、政治或文化问题;最后把图表和数据转换成文字直接总结,不需要引入观点和分析。材料体现了原则(原理)、观点、道理等。
首先要注意,一份材料体现了多重原理,要从多个角度来回答;其次,多种材料体现一个原理,找到同一点;最后,注意答案的格式,以及原理加材料中的做法(即如何体现)。
“为什么”型。通常包括原因、重要性、必要性、意义:原因是为什么要做,为什么会发生,说明原因。首先,答案要点必须与提问对象有因果关系;其次,答案格式是客观必然性加意义(重要性)。意义的题目是分析××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其中,经济意义包括:根据不同主体(来自国家、企业、居民/消费者等)确定要点。);根据经济活动的性质和不同环节,重点是:根本性质: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政治意义:对党、政府、公民、社会热点、国际社会;文化意义: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如何”类型。怎么做,采取什么措施,有什么启示。启蒙题就是上面的材料给了我们什么:第一,我们可以从材料中理解,问题的关键词,材料呈现的措施;其次,只答方法,开悟就是方法(怎么做)。
措施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做的。请提出合理建议。首先从材料中找方法,材料呈现负面现象,其逆向才是正确的方法(如环境污染等。,而它的反面是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如果材料中呈现的是正确的做法,那么只需要对这种做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即可。其次,从课本知识中找方法;再次,从现行政策(党代会和两会提出的重大措施)中找办法。
“观、知、评”的类型。谈谈对xx的看法或者对以上材料(现象)的理解。首先联系材料,分解问题。从什么、为什么、怎样、怎样四个角度思考问题。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好角度回答。
总之,回答问题是有方法的,但没有固定的方法。关键是方法要对。具体分析,谨防固定模式。
高中历史通用答题模式+技巧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体制+制度+政策+阶级+国籍+外交+军事+...
(3)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强调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的发起,参与者内部的经济、政治、思想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部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原因:最直接的偶然因素(导火索、借口等。)导致事件发生。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客观因素。
⑶根源: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他们之间既有层级差异,又有联系渗透。例如,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的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的壮大、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提纲。
嘉宾:赵李健,北京四中历史高级教师,北京四中网校名师。
在文科的学习中,有些同学对历史很头疼,总觉得知识点琐碎,记不住。高三学生现在面临着紧张的复习阶段。邀请北京四中历史高级教师、北京四中历史名师赵给高三学生讲一些第一轮历史复习的要点。就历史而言,高考前一般需要两三轮知识复习,其中第一轮复习所占比重最大,时间最长。在这一轮复习中,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方法达到什么复习效果,试着谈谈我的拙见。
第一,根据通史体系,尽快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传统上,历史的第一轮复习应该按照通史体系进行。其基本目标是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和方法,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将复杂的历史现象放入相应的知识框架中,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
时间是历史中最重要的因素。过去,教科书一般是按照先中国史后世界史、先古代史后近现代的通史体例编写的。而现行高中历史教材采用的是一种不同的模块化(或主题化)叙事模式,即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类问题(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进行概括和浓缩,打破了以往的通史体例,客观上给学生复习造成不便。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导致学生知识体系的碎片化,无法在相应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和掌握具体的历史现象,甚至容易混淆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因此,高三历史学科第一轮复习应以通史体例为基础,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根据通史体例建立规范的学科知识结构,这是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习能力的基础。
第二,要注意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历史是由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组成的。全面准确地把握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起源,是历史学习的重中之重。学生在历史学科中需要的各种能力和方法,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所以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是高考的应有之义。所以掌握基础知识应该成为历史复习的重点内容。
历史基础知识大致可以分为:
1.历史事件。对于这类知识,要遵循背景(原因和条件);过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影响等因素来掌握。例如,台湾海峡两岸都收集了元代富春山居图的残迹。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向联合展出此作品。以下作品与富春山居图(2010高考京卷第14号)属于同一朝代。
A.顾恺之《洛神》b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镇的农书d .李贽的焚书
答案:c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选项中所列的四部作品出自哪个历史时期,即考察“时间”这一要素。
2.历史观念。由于现行高中教材采用模块化主题叙事的模式,提高了历史学科的专业性,大大增加了相应的历史概念。以中国古代政治为例,即:退位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度;权威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度;三种公制;郡县制;三重系统;省制;三省六部;检察系统;中间做了九个产品;科举制度...以中国古代经济为例,有:小农经济;资本主义的萌芽;橱柜车间;飞钱;娇子;商帮;草市场;丝绸之路;井场系统;平等场系统;租金调制;休养生息;重农抑商;海上禁令;与外界隔绝...
需要注意的是,高考基本没有解读一个概念本身的题目,而是着重考察学生对该概念相关史实的把握,以及对该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比如: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理论是先秦法家奠定的,汉代儒生发展的。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2010高考北京卷第13题)。
A.荀子,董仲舒b .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d .韩非子,董仲舒
答案:d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君主专制”概念的透彻理解,以及基于相关历史人物的观点和意见做出的判断。
因此,把握历史概念的关键应该是它的内涵、外延和相关史实。
3.历史人物。人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见物不见人”会使历史干瘪苍白,缺乏学科应有的特色和魅力。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现行教材体系的选修书中有“中外历史人物评论”模块,高考中出现了相应的题目,如:
英国学者罗素在讨论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重要思想之一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高考北京卷2010第20题)。
A.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理想主义
C.逻辑三段论d .美德即知识
答案:b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古希腊哲学家”和“他的重要思想之一是乌托邦”的条件判断这个人应该是柏拉图,然后选择“唯心主义”就顺理成章了。
可见,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应该着眼于其最重要的活动、观点和贡献。
第三,注意提高对教材的熟悉程度。
如前所述,由于现行教材体例与通史体系的矛盾,以及部分地区不同教材版本的差异(如北京人教版和岳麓版),许多教研机构和把关人普遍按照通史体系为学生重新编写复习资料。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缺点是学生在复习中容易忽略课本的使用,导致学生对课本的熟悉程度下降。当试题中有考查原教材(尤其是插图、注释、表格、文本框等教材中的边缘知识)的题型时。),丢分的现象会更严重。比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全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最晚的是(2010高考北京卷第19题)。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答:答
人教版教材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的成立日期均出现在注释中。可见,熟悉课本是历史复习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以上是对高三历史第一轮知识复习的一些建议,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赵:北京四中高级历史教师,北京四中网校著名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