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历史
1.中国最早的硬币
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物物交换作为商品交换的手段。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剩余商品越来越多,交换的商品种类也越来越多,不方便用实物交换。此后,就需要用一些自然物作为交换物品的手段。因为贝类本身就有一个天然的单位,而且它又轻又结实,便于携带,同时在原始社会,先民们就把贝类作为一种装饰品,并且对它很熟悉,所以用贝类作为交换物品的手段是最方便最合适的。所以可以说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一开始用的是天然贝,后来又产生了人工骨贝、石贝、陶贝、铜贝。
2.中国最早的金币
中国在商周时期就使用黄金,但起初它只是作为一种装饰品或作为奖励或礼物。在我国,战国时期的金版楚应该是最早作为黄金的货币。这种金盘形如一块块豆腐干,上面有许多记号,有“成卫”、“陈成”、“成卫”等五六种,用时临时剪下。因金盘上的印记多为“应城”二字,故称“应城金盘”或“应城金饼”。这些印记就像印章,后来有人称之为“玺金”。
3.中国最早的银币
1974年秋,河南省扶沟县古城村农民发现一个带盖的三足铜鼎,内有18枚银币,重3072.9克。银穹都是铲形的。铲子上手柄的孔是圆柱形的,除了一个是史无前例的,其余都是实心头。按布的大小分为长、中、短三种,其中最大的一种长15.7 cm,宽5.8 cm,重188.1g;最小的长8.4cm,宽5.8cm,重134g。中国钱币(1983)第三期介绍。根据造型和制作特点,这些银布币属于春秋中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最早的银币。笔者认为应该属于专门用于赠予或存放的钱币,而不是流通中的货币。
4.中国最早的统一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众多的政治局面,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了各种各具特色的货币形态,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货币流通领域,基本上是四种形态各异的货币体系,即北币体系、布币体系、道币体系和驿钱体系。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刀、布、壳、钱,改革中国的货币制度,并为此颁布法令。“秦法同天下法,秦币同天下币。”规定黄金为上位币,半便士为下位币。黄金用于大额支付或奖励,而半便士是日常货币。秦半梁,中国最早的统一货币,是“和周倩一样好,和它的散文一样好”。
5.中国最早的黄金方孔圆钱。
1980年8月,陕西咸阳市北塬下出土一枚五铢金币。其形制与西汉常见的五铢铜钱相同。它有一个圆形的方孔,钱的正反面都有轮廓,直径2.55厘米。正面扎横椁,金币重9克。经测试,黄金的纯度为95%。据专家鉴定,这枚西汉五铢金币铸造于汉武帝即位五年至宣帝四年之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见到的最早的黄金方孔圆币。
6.中国最早的银方孔圆币。
1955年,南京光华门外黄嘉颖5号六朝墓出土银两枚五铢。东汉时为五铢形,六朝时可能有临摹。它们应该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银方孔圆币,可能是人祭用的鬼币。
7.中国最早的铁钱
据钱币史书记载,中国最早的铁钱是西汉末年公孙述在四川成都称帝时铸造的五铢,已被否定。解放后,湖南长沙、湖南衡阳、陕西Xi安等地的西汉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铁半两。长沙西汉墓葬仅出土32枚铁半两,楷书用“半两”二字,方孔无或无郭,形制和重量与文帝四铢半两极为相似。所以可以说西汉初期的这种半铁是中国最早的铁钱。
8.中国最早的铅币
中国各地的墓葬或窖藏中出土了各种铅币,如铅币、铅币、铅簧、铅五铢等。但这些铅币要么是冥币,要么是民间私自铸造的假币,并不是真正的官方货币。我国官方流通的铅币应为铅开元小平钱,为五代十国时期福建王于二年(916)铸造。铅币分裸背、背“福”和背“民”三种。
9.中国首先使用了错误黄金技术的硬币。
居社二年(公元7年),王莽进行了第一次货币制度改革。除了原来的五铢,他又发行了三种新货币,分别是大全50、七道500和七道5000。
扁五千的刀的形状和现在的钥匙很像。钱体由刀圈和手柄组成。环上写着“一”,下一个写着“刀”,柄上写着“平五千”。其中,戒指中的“一刀”二字镶嵌黄金,俗称“金错刀”,每枚价值五铢五千元。
是中国最早使用的硬币,也是唯一一枚错金工艺制作的硬币。因其制作精美,造型奇特,存世稀少,为钱币收藏者所珍爱。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对金错刀的赞美,比如杜甫的诗:“金错尽,银壶酒易记”。
11.中国使用时间最短的硬币。
1861年7月,清朝咸丰帝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病危,特命肃顺、载垣、段华等八人为国务大臣,处理国事。不久,咸丰帝病逝,八大臣遵从遗诏,立载淳为帝,拟定次年改革“齐象”,铸造“齐样”钱币。而慈禧则以她和慈安的名义,联系当时在京的恭亲王益欣,于9月30日发动宫廷政变,逮捕了8名大臣,处决了肃顺等3人。这就是著名的“心有政变”,又称“齐湘政变”。很快,慈禧采纳了大学士周祖培的奏折,废除了“启祥”称号,停止铸造“启祥”钱币,改为“同治”称号,铸造“同治”钱币。“祁乡”称号确定于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但于当年十月五日废止,仅存在了69天。可以说“齐香钱”是中国使用时间最短的硬币。
12.中国最早的年币
中国皇帝从西汉开始使用年号,但历史上最早的年号钱是十六国时期李寿铸造的汉兴钱。李寿是西晋末年起义军首领李特的侄子。东晋咸康四年(338),在成都称帝,改国名为汉,以汉兴为年号,铸汉兴钱。汉兴线按钱文排列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上下排列,俗称“竖汉兴”或“直汉兴”,另一种是左右排列,俗称“横汉兴”。
13.中国最早的国名、年号和铸币。
公元419年,大夏国国王赫连勃勃也控制了所有的城市(今陕西靖边白城子),改元朝,为“大夏振兴”造钱。大夏是国号,振兴是年号。“大夏真繁华”钱是中国最早的国名和年号铸在一起的钱币。
14.中国是第一个铸造带有地名的右孔圆形硬币的国家。
零陵圣人曰:“刘备已画成都,但军力不足,甚忧。刘八说:‘好听,但是要直投一百块来均衡价格。’做好准备。几个月后,国库充实了。“这里说的直百美元指的是直一百五十泰铢。有一种直150铢,背面有“卫”字,是刘备在四川犍为铸造的。是中国最早的带地名的方孔圆钱。
15.中国最早的可追溯的硬币。
中国硬币从惜春第七年(1180)、赵春第七年、赵春第八年开始在钱的背面印上年份,都是大写的。从九年后的小写,一直到十六。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南宋末年。因此,惜春元宝是中国最早的反铸钱币。
16.中国唐朝最初的年钱。
大多数人误认为开元鲍彤是中国唐代第一枚年币,但这其实是错误的。开元是唐玄宗713年改的年号,开元鲍彤第一次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开元鲍彤钱文的“开元”二字不是年号,而是“开创新纪元”的意思。那么唐朝第一个年钱是多少呢?这是唐高宗干丰元年(666),只用了一年。
17.中国最珍贵的佛寺供钱。
山西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1988年春,修建佛塔时,挖出一批春华佛像。它们由黄金制成,纯度超过90%。钱的直径为2.4厘米,厚度为0.12厘米,直径为0.5厘米,每枚重约12克,正面为钱文行书《春华元宝》,背面为左立和坐右两尊佛像。佛像背面有一个佛光屏,佛像是韦陀,手持如意。两尊佛像下有莲花座。佛像的形状和姿态栩栩如生。佛像立体凸起0.2厘米,五官清晰可辨。
春华是北宋太宗的年号。这批春华元宝钱,背衬佛像,造型奇特。显然是当时皇室在五台山寺庙专门铸造供奉的。像这样的一批金佛寺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发现,因此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18.中国最早的货币交易所。
所谓“对钱”,是指两种千千文字相同,铸造地点相同,大小轮廓等形状完全相同,区别是两种文字。南唐李靖铸造的开元鲍彤小平钱,有篆书和隶书两种,是中国最早的钱币兑换。据说篆书开元鲍彤是大书法家徐铉所写。
19.中国最早的皇家书籍钱币
中国古代的许多钱文硬币都是由皇帝亲笔书写的,它们被称为御书钱。比如北宋的大关鲍彤、崇宁鲍彤、宣和鲍彤,有“陕西”二字,都是宋徽宗用细金写的。中国最早的御书钱是北宋初年的春华元宝。《钱文》出自宋太宗赵炯之手,分为真迹、行书、草书三种。
20.中国历史上名字最复杂的硬币。
南宋嘉定钱是中国历史上最复杂的名字。按面额可分为小平、折2、折3、折5四种。每个面额都有不同的名称,包括元宝、永宝、至宝、金宝、兴宝、安宝、新宝、红宝、万宝、包拯、珍宝、崇宝、冯宝、至宝、安宝。
21.中国最大的金属硬币。
国宝《金匮要略》是一种造型奇特的钱币。钱体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为圆形方孔,篆书直接写着“金匮”二字,下半部分为铲形,篆书为“万智”二字。这钱是公认的王莽时期的货币。因为钱文,金错刀,是“连五千”,也就是一块值五千铢,那么这个千千字就是“直一万”,也就是一块值一万铢。因此,国宝金桂万智是中国最大的金属硬币。
22.中国最早的铅刻母钱
据史料记载,清朝光绪年间只有、苏、宝盾等。,而其他人还没有出现。但用十枚铅币雕刻元代国宝,在国内尚属首次。钱直径4.6厘米,重53.3克。是仿照金代太和、崇宝十币刻的。两者在制作风格、大小粗细、文字粗细上都一模一样。钱刻好后,就准备用来铸造铜钱了。也许是“国宝”这个词不适合作为钱币的名称,或者是其他原因,这样的铜钱并没有被使用。这枚大元国宝作为铅雕母币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铅雕母币。
23.中国最早的铜雕母钱
雕母是以铜、象牙、铅、锡为材料,手工雕刻而成的钱币。用来铸造母钱,然后用来铸造流通硬币。所以钱币界也称雕母钱为钱的始祖。
中国最早的铜雕母钱应为南京博物院藏明代嘉靖鲍彤10元。此款为金铜色,质地细腻,表面光滑平整,无气孔和砂眼,字锋利,有刀痕。中国清代的雕母币很多,明代的只有几枚,比如万历鲍彤和崇祯鲍彤,而这枚嘉靖鲍彤是最早的,质量也是最好的,堪称钱币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