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史笔记:亚洲哲学史
印度哲学高度依赖传统。不满足于单纯解释世界,不满足于认知和认知,都有很强的实用主义倾向!所有的印度思想都鄙视纯粹的理性认知,他们反复强调真理,存在于理性之外。印度哲学,以及无处不在的灵魂转世思想。
在印度的哲学体系中,在一个僧侣统治的社会中,唯物主义、怀疑论和无神论是可以齐头并进的。虽然传世的史籍中提到过一些争论和思想斗争,但恶意中伤、强行压制或肉体迫害之类的事情几乎从未发生过。
印度哲学也明显倾向于轻视尘世生活,逃避现实生活!印度人之所以在政治上失去自由,可能也与他们对反抗不够重视有关。
孔子对中间角落传下来的非人格力量,如鬼神或死者的灵魂,保持着肯定的态度。
孔子的哲学从来不把人看成是孤立的,一直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一种社会学和政治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有点类似基督教的博爱思想。
老子哲学的基本概念是指产生世间万物的规律和规则。
老子哲学的核心问题是简单记数,与利、巧、矫情、自私、野心相对。
圣人的基本标志是他能摆脱自己。
孔子和老子在教育问题上有很大的分歧。老子认为头脑简单,思维简单就能让人快乐!孔子提倡礼乐教育。
墨子对中国古代宗教的态度也是积极的。他说,如果每个人都相信上帝的力量,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社会就会变得和平稳定。
可以说,在对待宗教的态度和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上,老子是中国伟大思想家中的极左派!他批判甚至否定宗教。墨子之所以是极右,是因为他是中国古代的宗教卫道士,而孔子仍然坚持他一贯的立场,在这方面寻求中庸之道。
孟子是孔子最负盛名的地方。他试图通过发展一套具体的人性理论来为儒家思想提供心理学基础。他的人性观很简单,就是人性本善。
荀子和孟子是同时代的人,他和孟子只有一个完全相反的理论:人性本善,其善是假的。
《易经》表达的基本思想是:宇宙万物是两种相对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种是羊的主动力,一种是知阴的被动力。这一思想在当时成为中世纪哲学中的中心思想,受到高度评价,主要是因为书中所表达的思想非常符合中国人的情感意识。
中国哲学有以下几个常见的关键词。全面,适度,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厌恶任何形式的片面和极端,两者原则互动,宽容的人生态度。世俗和人文精神,知足常乐,克制内心的平静和灵魂的安宁,人性本善。
中国哲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导人们如何正确地与人相处,所以中国哲学本质上是一种伦理学。
因为中国的哲学家不仅看到了人的自然属性,而且总是在家庭、社会、国家中进行审视,所以中国的哲学也是一种政治哲学、社会哲学。
最后,中国思想和中国文化一样,有一些封闭性和自我满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