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清明上河图》及其历史意义

《清明上河图》,中国传世十大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上色。这幅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杰作,属于国宝,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的形式,运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生动记录了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的面貌。

这幅画描绘了清明时节汴京的繁华,是汴京当年繁华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状况的写照。它生动地描绘了北宋首都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和习俗。通过这幅画,我们可以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北宋时期,汴京极为繁荣,四条河流穿城而过,四条陆路。曾是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展居全国首位,人口超过654.38+0万。汴京城有很多热闹的集市,各种店铺,甚至还有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清明上河图》集中表现了北宋都城的水陆交通和繁忙的市场。

《清明上河图》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在这幅五米长的画卷中,* * *绘有大量各种人物、牛、骡、驴等牲畜、汽车、轿子、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特征,反映了宋代建筑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的场景虽然热闹,但并不是繁华的城市景象,而是一幅有紧迫感的“繁华险象图”。官兵偷懒,纳税很重。

扩展数据:

《清明上河图》不仅是写实绘画艺术的一大瑰宝,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北宋都城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等方面的详细图像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和现实表现手法,使其被视为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白寿彝《中国通史(彩色绘本)》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全卷描绘人物500余人,牲畜50余头,各种车辆20余辆,房屋众多,道具众多,场面巨大,段落清晰,结构严密,井然有序。

熟练的手法,细致的用笔,浑厚的线条,端庄而老练。体现了高度纯粹的绘画技巧和杰出的艺术成就。同时,由于该画是当时的社会记录,为后人了解和研究宋代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张择端》一文中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是:这是一幅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了清明时节汴京城及其郊区各行各业的生活场景。主要表现为劳动者和普通市民。

对人、楼、车、树、水之间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很有历史价值。此后历代画的城市风俗画都受其影响。

百度百科-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风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