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意义和措施
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关系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农村全面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
具体措施如下:
1.促进农村产业繁荣,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2.在促进农村生态宜居方面,提出加强资源节约和经济利用,推进清洁农业生产,实现绿色农业发展,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在推进乡风文明方面,提出了继承和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明乡村,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思路。
4.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方面,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
5.在促进农村生活富裕方面,要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改善农村交通物流设施条件,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四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坚持中国* * *生产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享受的新发展理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促进* * *繁荣发展,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干部优先配置、要素优先配置、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优先保障;
(二)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保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五)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循序渐进,遵循村庄发展规律,根据村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分类实施。